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清朝最後一批被遣散出宮的太監命運如何?

清朝最後一批被遣散出宮的太監命運如何?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到了最後氣數已盡,就把伺候人的太監宮女都遣散了。給大家講述一下清朝最後一被遣散出宮的太監的命運,只能感嘆生不逢時,他們大多數人都命運悽苦,結果做了太監,卻還不能安身立命。

宣統皇帝遣散最後一批太監的時候,也是廢了一番心思。因爲這幫太監既不如以前聽話,也不如以前好打發,還幹起了順手牽羊的勾當。溥儀去查,便索性一把火把庫燒了,落個死無對證,一了百了。這就是有名的建福宮大火,起火時間是1923年6月26日晚9點多鐘,這個在電影《末代皇帝》中有所體現。

清朝最後一批被遣散出宮的太監命運如何?

網絡配圖

溥儀就給京畿衛戍總司令王懷慶寫了一封信,讓他帶着部隊進入紫禁城。然後召集太監,宣佈遣散令,並警告太監們,所有人不得攜帶任何物品,違抗者立即槍斃。每位太監發遣散費三到五塊,這比起他們私藏和盜竊的寶貝,真是無比的坑爹。於是唸完聖旨,太監們一個個情緒都很激動,滿地打滾,嚎啕大哭,有的說主子恩情不捨離開,有的說出去沒去處是要了親命,有的則開始罵娘。然而除了最後留下的五宮各二十名太監,該離開的,還是得離開。

於是,多數太監的出路就成了問題。首先是原先在外面有產業的,在外面存了不知道多少銀元。這類人就當上了爺,如先前出去的小德張,在天津和北京都置辦了龐大的產業,又收納了許多小太監伺候自己。而普通中層太監,則要在年輕的時候就有所謀慮。

清朝最後一批被遣散出宮的太監命運如何? 第2張

網絡配圖

先前有個“太監養老義會”,一般設在寺廟裏,和現在的敬老院差不多。太監在會裏交上二十兩白銀(後爲一百個左右的銀元),年老後就可以在義會所屬的寺廟裏養老,吃住都不花錢。太監年輕的時候就爲身後事謀劃,所以早就在養老會的寺院拜了師傅,到時候直接去當和尚就可以了。但“有些老太監,連這幾個錢都拿不出來,出宮後只有流浪各處,凍死、餓死了”(《清宮太監回憶錄》老太監張修德、孫耀庭、田壁臣)

小德張是最後一個總管太監,手裏有不少錢,出宮後,帶着娶的幾個老婆在天津做寓公,後來不善經營又無後臺被當成肥羊錢財四散,家產縮水。建國後所剩資產被公私合營,本人蔘加社會主義改造,在國營早點鋪炸油果子,後在1957年病逝。

清朝最後一批被遣散出宮的太監命運如何? 第3張

網絡配圖

他自傳中提過,在辛亥革命之後,宮內曾經大批放出太監。這裏面除了少數有錢有勢的大太監們回鄉買房買地當地主資本家,大量的中下層太監只有少數錢財,最後就一起聚集一處,出家爲僧有之,集體生活類似養老院有之。還有一部分太監散入民間,比如小德張自己就帶了好幾個貼身的小太監。在革命前,民間不許使用太監,嚴禁私下閹割,所以無名白---即閹割後又無名額入宮的人就很慘,只能當乞丐,但是革命後無人管了,這些流落的太監就有的被民間一些大戶僱傭收留。

總之,太監再神祕,再不同,也只是一個職業。當這個行業凋零的時候,他們自然會追尋自己的出路。貪瀆的人搖身一變,成了大戶和投資者,過上了更加富足的日子;努力的人繼續尋找機遇,有了自己的事業;頹廢的人花光了積蓄,過得不如從前,他們痛罵改革者,懷念從前的時光。更多的人,因爲先前繳納了足夠的養老金,在年老的時候,過着無憂也沒什麼盼頭的生活,心想比餓死強太多。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