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蜀漢鮮爲人知的蠻族僱傭軍 結局爲何那麼悲壯

蜀漢鮮爲人知的蠻族僱傭軍 結局爲何那麼悲壯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末年分三國,其中以劉備的蜀漢勢力最爲薄弱。但在看似柔弱的蜀軍中,卻有着一支勇猛異常,以一當十的鐵血之師---“無當飛軍”,而這支部隊是由西南少數民族構成的蠻族僱傭軍。

蜀漢偏據西南邊陲,民風兇悍,歷來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區。這裏的蠻族多爲三苗後裔,以漁獵爲生,好勇鬥狠。在伐吳的夷陵戰爭中,蜀漢的武陵蠻僱傭軍就大顯身手,連東吳猛將甘寧都死於這些蠻族之手。在 “七擒孟獲”戰爭中,諸葛亮更充分認識到了南中少數民族的英勇善戰。隨着南中戰爭結束,這些剽悍的蠻族戰士解甲歸田。把這樣的力量留在南方,無疑是極大的不穩定因素。爲此,諸葛亮對此實施了一箭雙鵰的有利政策:徵召少數民族戰士加入政府軍,經費問題由當地地方豪強解決。《華陽國志》記載:“亮以夷多剛狠,不賓大姓豪強,乃勒令出金帛,聘策惡夷爲家部曲,得多者欒世襲官。於是夷人貪貨物,以兼服屬於漢,成夷漢部曲。”這樣在當地建立帶有以夷制夷性質的地方軍隊,當地豪強也得到社會地位,緩和了民族矛盾。同時,這些當地失業軍人變成了政府軍,具有更強的向心力,其組成的軍隊熟悉民俗,較少激發民族問題。

蜀漢鮮爲人知的蠻族僱傭軍 結局爲何那麼悲壯

網絡配圖

爲了徹底避免南方蠻族勢力死灰復燃,在諸葛亮主持下,蜀國不惜本錢,移南中勁卒,青羌萬餘家於蜀,對當地割據勢力可以算是釜底抽薪。移居的南中青羌被分爲五部,所當無前,號爲飛軍,這就是無當飛軍的來歷。這支軍隊的成員到達蜀郡以後,就成爲蜀國的職業軍人,世代爲蜀國當兵爲生。南中蠻族素來重勇士,每有空缺,南人必奔走而告,以能夠被選入無當飛軍爲榮。爲了能夠給這些剽悍的戰士以良好的管理,蜀漢委任治軍嚴謹的鎮北大將軍、漢中太守王平爲該軍團首任將領。王平生性謹嚴,訓練苛刻,與士卒同甘共苦。這樣一位既服衆又嚴厲還帶點兒陰沉的將軍,實在是僱傭軍最合適的指揮官人選。

在蜀漢的歷次戰爭中,無當飛軍都有着出色的表現。無當飛軍皆身披鐵甲,能翻山越嶺,善於使用弓弩和毒箭,尤其精於防守作戰;進攻時披頭散髮,手持團牌,號嘯而進。一出祁山時,無當飛軍與曹魏名將張頜部戰於街亭。因爲馬謖失誤丟失街亭,打斷後的正是王平率領的無當飛軍。在王平的指揮下,一面死戰拒敵,一面擊鼓迷惑敵軍,且戰且退,成功的掩護其他各部撤離戰場,自己也全身而退。無當飛軍成爲了一出祁山爲數不多的亮點之一,初露鋒芒。

蜀漢鮮爲人知的蠻族僱傭軍 結局爲何那麼悲壯 第2張

網絡配圖

建興九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令王平以副師屯南圍。司馬懿派張頜領主力大軍,發兵六萬攻打王平孤軍。儘管當時王平所部無當飛軍僅有3000人,只有魏軍的二十分之一,但這些蠻族勇士個個誓死如歸,拼死抵抗,以一當十,以十當百,絲毫不落下風。張頜猛攻不下,魏軍的大營卻已經被諸葛亮的主力大軍攻破。魏軍退卻,無當飛軍卻發揮山地兵團的特點,衝出營地,反擊魏軍後衛,前後夾攻,魏軍大潰,損甲首數千。蜀國能在和司馬懿這次對陣時取得優勢,無當飛軍死戰曹魏猛將張頜的軍團,居功至偉。自此,無當飛軍聲名大震。延熙三年(240年),漢嘉(四川雅安)蠻族反叛,蜀漢派都亭侯向寵,率領裝備精良的禁衛軍前去征討。結果禁衛軍被蠻族叛軍打的大敗,主將向寵也死在叛軍手中。無奈之下,只得將無當飛軍從前線調回,這樣才逐漸控制了局面。

無當飛軍的結局也極爲悲壯。公元254年,姜維第七次北伐。在隴西戰場,爲了掩護主帥姜維的大軍撤退,5000無當飛軍再次擔任斷後任務。在最後一任指揮官,蕩寇將軍張嶷的率領下,無當飛軍進行了最後一戰,與兵力二倍於己的魏軍同歸於盡,自張嶷以下全軍戰死,無一人生還,史載“殺敵輩之”,“後主慨然爲之流涕”。張嶷當時患了風溼病,病情十分嚴重, “扶杖然後能起”。本來已經被後主被召回成都,但他仍然要求上戰場,最終“殺身以報”。“南土越幽民夷聞嶷死,無不悲泣”。張嶷死後,南中的少數民族爲其立廟祭祀。

蜀漢鮮爲人知的蠻族僱傭軍 結局爲何那麼悲壯 第3張

網絡配圖

後來爲了紀念這支悲壯的鐵血之師,蜀漢保留了無當飛軍之名,零星的蠻族僱傭軍在防守陽平關等戰鬥中還有所表現,但作爲一個整體,曾經所向披靡的無當飛軍,已經不復存在了。最後說一點,從血統上說,無當飛軍的成員包括兩部分,南中夷族和青羌,前者精於射術,擅長進攻,就是今天成爲彝族、布朗族等雲南少數民族的祖先;後者自古有修築碉樓的習慣,善於防守,是後來氐羌和冉馳的祖先。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