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清朝科考持續九天 考生竟被關小屋三天三夜?

清朝科考持續九天 考生竟被關小屋三天三夜?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大清國,士(知識分子),通常都非常仇恨外國人。他們反對電報、鐵路以及一切新鮮的東西。他們閱讀的經典著作是孔夫子時代創作的,把教育模式限制在如此狹窄的道路上,致使人的心智就像清國婦女的小腳一樣被擠壓而萎縮。在北京國子監的大門外面立有一塊醒目的標誌牌,上面題道:“齊家、治國、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而在這座大門裏面的標誌牌上則題道:“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門者,譬之宮牆。”。

清朝科考持續九天 考生竟被關小屋三天三夜?

網絡配圖

在大清國,每個省的省城都設有會考考場,通過這些省城的考試可以獲得兩個級別的初級功名(秀才和舉人);但更高兩級的功名只能到北京去爭取(舉人經會試考中者爲貢士,貢士經皇帝陛下殿試賜出身者爲進士)。“狀元”是清國功名的最高名位,相當於我們英國的“學位考試甲等第一名”,它又被稱爲“萬中選一”,因爲考場能容納一萬名趕考的舉子,而每三年只能有一人獲此殊榮,此名即由此而來。

一次又一次,清國男兒千里迢迢進京趕考,直到他們漸漸老去,頭髮變得灰白。人們想獲得顯赫功名的願望是如此強烈!有的人,每次都來趕考,一直考到80歲。如果有人能堅持到這麼大年齡的話,清國皇帝通常會授予他一定的榮譽。在北京的這項爭奪是一場異常嚴峻的考驗。考試要持續九天,分爲“三科”。整整三天三夜的時間,這“一萬人”全部的智慧就被限制在他們的筆頭上,每個人都被關進一塊大約僅有一平方碼的狹窄空間內,這樣可以把他與其他人完全隔開。他必須在這裏完成試卷或論文。

清朝科考持續九天 考生竟被關小屋三天三夜? 第2張

網絡配圖

考試題目是由考官們出的,這在考生進入他的小房間之前是決不可能知道的。貼着官方封條的試卷分發給每位參加考試的人,他們完全憑藉着對那些經典著作的記憶力來把答案寫在考卷上。有人制作了那些經典著作的微型抄本,以便考生能偷偷帶進考場作弊,但現在製作和販賣這些抄本都算犯罪行爲。我曾經閱讀過這樣製作出來的一些作品,它讓人回憶起大部分在早期學校中學過的小品文或爲培養年輕人的思維、智力而寫的文章,但這些文章都包含有數不清的引經據典,而這些文章的風格我們可以從前面給大家提到過的標誌牌上得到些啓示,都是些以華麗詞藻堆砌而成的空泛文章。

會考考場佔地達數英畝之大,由很長很長的一排排小房間組成,這看上去有點像個巨大的養豬場。考場四周立有不少塔樓,上面站有監考人員在一直監視着考場。監考官禁止外面的人與考生交流,也不準考生之間相互溝通。

清朝科考持續九天 考生竟被關小屋三天三夜? 第3張

網絡配圖

“一萬”考生(其中有些年紀已經很老了)就這樣被關在小房間裏,三天三夜,而前後一共要進行三場這樣的考試,這真是一項痛苦欲絕的考驗。常常有一些年紀較大的考生死在了裏面。這種情況下,人們就從外面鑿個洞,把屍體拖出去扔掉。這樣的結局對一個人的求學生涯來說真是再悲慘不過了。 小葉紫檀集日月精華,數百年成就帝王之木!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