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歷史揭祕:“四大名著”並非由來已久

歷史揭祕:“四大名著”並非由來已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四大名著”人盡皆知。在中國,“四大名著”分別指的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然而鮮爲人知的是,這個文學常識從建立到流傳,至今不過數十年而已,並非像人們所說的流傳千古。

  1949年之前,沒有“四大名著”之說

歷史揭祕:“四大名著”並非由來已久

網絡配圖

古人有把若干個人或若幹部作品放在一起,冠上一個總稱的習慣。比如明朝時,王世貞將《史記》《莊子》《水滸傳》《西廂記》列爲所謂“宇宙四大奇書”,馮夢龍又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稱爲“四大奇書”。到了清朝,金聖嘆評“天下六大才子書”,包括《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研究白話文學史的胡適則說,“吾國第一流小說,古唯《水滸》《西遊》《儒林外史》《紅樓夢》四部……”這幾種說法中,沒有一個同時列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書。

簡言之,1949年前,並沒有“四大名著”這一說法。

  1949-1966年,四本書印數很大,但仍沒有“四大名著”的說法

1951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建社,由馮雪峯任社長、總編輯。他上任之初,提出四項出版計劃,其中包括“中國古典文學名着及民間文藝”。隨後,配有出版前言、註釋條目,並由沈尹默題寫書名的《水滸(七十回本)》(1952年9月)、《三國演義》(1953年11月)、《紅樓夢》(1953年12月)、《西遊記》(1954年6月)相繼問世。

在《水滸》出版後,“《人民日報》發表了社論,各大學、中學、報館、圖書館、研究所,甚至一些演劇隊都紛紛邀請該書的責任編輯聶紺弩去做報告,北京舊書攤上早曾廉價拋售的古舊小說,價錢頓時提高了,人們普遍議論,‘看來共產黨還是需要過去的文化的’。僅僅《水滸傳》一書的出版,就改變了社會上對古代文化遺產的糊塗觀念……”當時《人民日報》發表的短評,名爲《慶賀<水滸>的重新出版》。

這幾本書在當時能點校刊印,有着特殊的歷史背景。1953年7月,在中科院文學研究所古典文學組的會議上,鄭振鐸轉達周揚的指示:“及早把最流行的小說如《三國演義》《金瓶梅》等,全面地介紹出來,即重新出版。”但《金瓶梅》直至1985年,才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點校版。《金瓶梅》被冷落,與毛澤東的態度有關,如其所說,“《金瓶梅》的作者不尊重女性。”

歷史揭祕:“四大名著”並非由來已久 第2張

網絡配圖

依照相關統計,1949年10月—1966年4月,《水滸》印了267萬冊、《三國演義》印了646萬冊,《西遊記》印了379萬冊,《紅樓夢》印了284萬冊,是當時古典文學類圖書中印量最大的幾種。由此可見,這幾部古典小說的出版,在當時確實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給人們留下深刻印象。

  “文革”期間,這四本書被特許出版,漸有“四大着作”之稱

至“文革”爆發,圖書出版被嚴重影響,人民文學出版社的幾部古典小說也在封存和不允許發之列。針對這種不正常的出版狀況,1971年7月,周恩來在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上做出批示,“有的地方把封存的圖書都燒了,我看燒的結果就是後悔,應該選擇一些舊的書籍給青少年批判閱讀,使他們知道歷史是怎麼發展來的……把《魯迅全集》和《紅樓夢》《水滸》等古典名着封起來幹什麼?這不是滑稽得很嗎……有些舊書可以重印,圖書館應該清理、開放。”在這裏,周恩來提到《水滸傳》和《紅樓夢》時,使用了“古典名着”這個詞。

得到風聲的沈從文在給朋友的信中說,“如今年能度過夏秋三關,到四史印出發行時,和傳說廿八種舊書解禁中《三國》《水滸》《西遊記》《紅樓夢》四大着作,爲加點新註解供編注參考,倒比較近於實事求是。”沈從文將這幾本書稱爲“四大着作”,與“四大名著”的說法已比較接近。

不久後,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央要求各地書店投放《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以顯示中國圖書市場的繁榮。然而,此時人民文學出版社、北京新華書店總共只存有這四部書3800多部,不敷使用。於是中央通知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將這些書向尼克松將要訪問的北京、上海、杭州分別投放1000部、700部、400部,其他15個城市各發20—50部,並規定“只賣給外國人,不供應國內讀者”。

這種做法引起了一些不好的反響。周恩來指示:“馬上通知上海、杭州,不能那樣辦,那樣辦是錯誤的。如果沒擺出來就不要擺了,已擺出來,賣光算了。”這幾部小說隨即重印,至1972年4月,《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印了20萬部公開發行;到年底,這四部書共計印137萬部;1973年,《紅樓夢》又加印50萬部,依舊供不應求。1972年以來,內地還從海外進口了大量古舊書籍。以“四大着作”爲例,僅1973年春節後半個月就郵寄6909部;1973年10月12日—20日郵寄11190部。

1975年8月14日,毛澤東要求,對《水滸傳》“百回本、百二十回本和七十一回本,都要出。把魯迅的那段評語印在前面。”15日凌晨,國家出版局就收到姚文元傳達的指示,很快北京、上海等各地,出版了大量各版本的《水滸傳》。由於“書荒”的原因,“四大名著”幾乎成了人們的必讀書。在“1978—1984年期間對個人影響最大的書”的調查結果中,位列前三名的是《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排在第五名。

  及至80年代,“四大名著”的說法才流傳開來

歷史揭祕:“四大名著”並非由來已久 第3張

網絡配圖

上世紀80年代,“四大名著”的說法已經流傳開來,如1981年出版的鄭國銓等編着《文學理論》一書中,說到“中國古典長篇小說中的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將紛紜繁複的生活事件……組織在一個完整的大廈之中。”1983年紅旗雜誌文藝部編的《論文藝與羣衆》中,收有一篇署名田丁的《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典型論》,說到“《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所以成爲古典文學四大名著,同它們塑造了衆多的藝術典型是分不開的。”

使用“四大名著”名義出版這幾本小說,則是90年代以來的文化現象,較早的有《漫畫四大名著》(長征出版社,1995年)、《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合訂珍藏本)》(海天出版社,1996年)等。進入21世紀,在名字上加冠“四大名著”的書,從小說叢書到研究論着,就更是汗牛充棟了。

因此“四大名著”是在1949年後,《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這四部書纔開始大範圍的傳播,逐漸出現並深入人心。當然這“四大名著”並非就意味着它們就是古典小說中水平最高的作品,只不過是因爲種種原因,它們的讀者最多,被衆人追捧。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