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清政府變賣國寶金編鐘只因溥儀大婚缺錢

清政府變賣國寶金編鐘只因溥儀大婚缺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起金編鐘的歷史,還得追溯到乾隆年間。

公元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經過康熙、雍正兩位皇帝的勵精圖治,到了乾隆王朝,正是史稱“康乾盛世”的頂峯。乾隆皇帝統治下的大清帝國國富兵強,它擁有東起庫頁島、西至蔥嶺的遼闊版圖。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着世界上最多的人口。這個龐大的帝國還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財富。歷時130年的“康乾盛世”成爲輝映中國兩千年封建歷史的最後一抹殘陽。

清政府變賣國寶金編鐘只因溥儀大婚缺錢

網絡配圖

那時的乾隆皇帝風光無限,號稱“古稀天子”、“十全老人”。這一年,乾隆八十大壽來臨,他要大辦萬壽慶典,世界各國使節紛紛來到京城納禮朝賀。爲了顯示皇朝的尊貴與富足,爲了表示他對爺爺康熙的尊重,乾隆效仿康熙帝在六十歲生日時鑄造金編鐘,下令再打造一套更大的金編鐘作爲祝壽之禮。

故宮博物院官廷史專家徐啓憲對清宮歷史和宮廷器物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曾撰寫過金編鐘的條目說明。據他介紹,這套乾隆時期的金編鐘鑄造過程極爲複雜。它是由清宮的工部、戶部和內務部造辦處共同鑄造的。首先由畫工畫出編鐘的圖樣,呈現給乾隆皇帝審閱;審閱以後再製模,模子做好以後再呈皇帝審閱;皇帝審閱以後再鑄造成樣子,鑄造成樣子以後再呈皇帝審閱;再開爐鑄造;鑄造好以後再經過高超的工匠的銼磨雕刻,直到皇帝滿意爲止。

在乾隆皇帝的萬壽大典中,這套金編鐘被放置在太和殿上。

清政府變賣國寶金編鐘只因溥儀大婚缺錢 第2張

網絡配圖

它由一萬多兩黃金鑄造而成,每一件編鐘的背後有“乾隆五十五年造”的款式。編鐘上瑞獸復爲鈕,兩條蟠龍躍然其間,波濤雲海環繞金鐘,彰顯着帝王尊貴之象。更令人稱奇的是,與銅編鐘以大小不一來定音不同,這16只黃金編鐘外表大小一致,是靠其厚薄不同來定音的,實屬稀世之寶。

金編鐘的製造工藝讓人嘖嘖稱讚;它發出的和諧清脆音調,讓人歎爲觀止。這小小編鐘不僅是歷史文物,也是藝術珍品,折射出康乾時期盛世國力的強盛。

乾隆王朝六十年,雖然表面上富足昌盛,但暗中卻早已危機四伏。鼎盛過後,大清王朝開始走上下坡路。乾隆駕崩後,歷經嘉慶、道光、咸豐、光緒等幾朝皇帝,一代不如一代,腐朽的王朝處於風雨飄搖之中。

清政府變賣國寶金編鐘只因溥儀大婚缺錢 第3張

網絡配圖

1908年12月24日,不到三歲的溥儀登基,當上了宣統皇帝。1912年溥儀六歲時發佈詔書宣佈退位,大清封建王朝被推翻。但根據民國政府制定的《清室優待條例》,這位遜位皇帝仍可住在故宮。皇帝的排場不減,正如徐啓憲所言:“他宮內的太監宮女還是有一大批,再加上親屬官員,有一千多人。這樣他的支出還是相當浩大的,還是用皇帝的規模支出他的經費。”

1922年,16歲的溥儀到了成婚的年紀。雖說是遜帝,風光不再,但宮中上下依然照舊例,開始爲他操辦大婚典禮。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