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肉搜索”發生於元朝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肉搜索”發生於元朝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肉搜索”是現代社會的一件生命力極強的新生事物。人們常說的“人肉搜索”是指“人肉搜索引擎”,是指利用人工參與來提純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種機制,實際上就是通過其他人來搜索自己搜不到的東西,與知識搜索的概念差不多,只是更強調搜索過程的互動而已。

搜索引擎也有可能對一些問題不能進行解答,當用戶的疑問在搜索引擎中不能得到解答時,就會試圖通過其他幾種渠道來找到答案,或者通過人與人的溝通交流尋求答案。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肉搜索”發生於元朝

網絡配圖

人肉搜索引擎之所以以“人肉”命名,是因爲它與百度、Google等利用機器搜索技術不同,它更多的利用人工參與來提純搜索引擎提供的信息。

據說人肉搜索的罪魁禍首是"貓撲網",接近“百度知道”一類的提問回答網站。先是一人提問,然後八方迴應,通過網絡社區集合廣大網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真相與隱私,並把這些細節曝光。人肉搜索中或許沒有標準答案,但人肉搜索追求的最高目標是:不求最好,但求最肉。

由於人肉搜索引擎聚集了各地的不同階層、不同知識背景的人,人肉搜索引擎時刻顯示着網民互動戰爭的浩瀚與壯闊。

其實,從中國浩瀚的歷史寶庫中發現,在古代中國,早就已經出現過與現代意義上的“人肉搜索”極其相似的行爲和事件,這件事發生在公元1310年的元朝時期。

這一年,中國誕生了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作品《哨遍·高祖還鄉》。這部作品就是“人肉搜索”的豐碩成果

這部作品的知名度極高,稍微具有中國文學常識的人都知道。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肉搜索”發生於元朝 第2張

網絡配圖

作者睢景臣是元朝文學大家,天才文人,一部《哨遍·高祖還鄉》就奠定了其在中國文學史上搖撼不動、無可取代的地位。

睢景臣(一二七五——一三二O)。天一閣本《錄鬼簿》雲:景臣名舜臣,後字嘉賢。後字景賢,又字嘉賓。江蘇揚州人,後來移居杭州。元代鍾嗣成在錄鬼簿中,將其名列在“方今己亡名公才人,餘相知者”之列。還“爲之作傳”。其《傳》雲:“大德七年(一三O三),公自維揚來杭州,餘與之識。”又說其“自幼讀書,以水沃面,雙眸紅赤。不能遠視”。然而,“心性聰明,酷愛音律”。由此可以看出一些睢景臣的個性和愛好。聯繫鍾嗣成的弔詞“半生才”來看,睢景臣大約只活了五十歲左右,可見應是中年夭亡。

睢景臣一生,只在書會才人之中生活,未能仕進。全部情感,亦傾之於曲作之中。其《高祖還鄉》套數,名動當時。鍾嗣成在其《傳》中寫道:“維揚諸公,俱作《高祖還鄉》套數,惟公《哨遍》製作新奇,皆出其下。”其〔南呂·一枝花〕《題情》:“人間燕子樓,被冷鴛鴦錦。酒空鸚鵡盞,釵折鳳凰金。”“亦爲工巧,人所不及也”。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肉搜索”發生於元朝 第3張

網絡配圖

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史》中評論道:“《高租還鄉》,確是奇作。他能夠把流氓皇帝劉邦的無賴相,用傍敲側擊的方法曲曲傳出。他使劉邦榮歸故鄉的故事,從一個村莊人眼裏和心底說出。村莊人心直嘴快,直把這個故使威風的大皇帝,弄得啼笑皆非。這雖是遊戲之作,卻嬉笑怒罵,皆成文章了”。

睢景臣搞的這個“人肉搜索”堪稱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肉搜索”,他搜索的對象是皇帝劉邦。他是通過劉邦老家的一羣農民來完成這次搜索任務的,而且效果極佳。通過這次人肉搜索,將一個皇帝的真實面目展示在普通大衆面前。

作品沒有寫劉邦衣錦還鄉的榮耀,卻通過一個與劉邦有過瓜葛的鄉民,揭露了劉邦擔任亭長時強秤麻、暗偷豆的行爲。並以貧賤與顯貴的對比描寫,寥寥數筆,畫龍點晴地勾畫出他昔日雖然喂牛切草,拽壩扶鋤,如今卻“覷得人如無物”的變化,撕下了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神聖尊嚴”的面具。同時,作品還對那些趨炎附勢的鄉紳們忙着接駕時裝模作樣的醜態,進行無情的諷刺。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人肉搜索”發生於元朝 第4張

劉邦

劉邦雖貴爲皇帝,但在鄉民的眼中,他就是一個俗人,他就是一個無惡不作的流氓。不管你戴上了多高貴的面具,你永遠就是流氓。你無論如何神話自己,在瞭解你的普通人眼裏,你還是會被還原成流氓。

睢景臣發明的“人肉搜索”,開創了撕開最高統治者面具的優良文風,標誌着普世大衆的覺醒,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