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施耐庵引用蘇東坡的“經典佳話” 罵和尚裴如海

施耐庵引用蘇東坡的“經典佳話” 罵和尚裴如海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既然施耐庵都引用了《東坡問答錄》上面罵和尚的“經典佳話”,那麼姑且信其爲蘇大才子的真作與真言吧。

《水滸》中,當楊雄的結拜兄弟石秀第一次見到他的義嫂潘巧雲之時,施耐庵用一段“唱詞”細細刻畫了潘巧雲一番。《水滸傳》在成書之前,是說唱藝術的形式,即說書人所講的故事而已,這是古人消遣和娛樂的重要途徑。

事情是這樣的,在薊州,楊雄作爲外地人被當地惡霸欺負,石秀剛好路過,就爲楊雄打抱不平,兩人便結拜爲兄弟。水滸上的男人,高興起來都興這一套,算是一種時尚。楊雄是一個小吏——薊州監獄的工作人員,兼職做劊子手。當楊雄初識石秀時,他與潘巧雲結合纔不到一年。

楊雄一身好武藝,絕非武大郎那般猥瑣不堪,況且工作幹得非常突出,他一出場,就是拿着政府的獎勵物資,雄赳赳氣昂昂地走在大街上,被人圍觀。楊雄算是薊州府的一個名人了,做一個合格的丈夫,他應該是綽綽有餘的。從各個方面來看,潘巧雲的小日子,按說過得是相當滋潤的。

潘巧雲在嫁給楊雄前,本有過一次婚姻。與楊雄這樣一個如意郎君結合後,她本應該消停了,可她剛認識異姓小叔子石秀,便瘋狂示愛。石秀與武松一樣,都是頂天立地的好男兒,絕不做此喪心病狂之事。

施耐庵引用蘇東坡的“經典佳話” 罵和尚裴如海

既然石秀這個傻小子不知趣,潘巧雲便與兩年前就結識的和尚裴如海好上了。據潘巧雲對和尚裴如海所言,她老公楊雄一個月有20天值夜班,在監獄的辦公區睡覺。這恐怕是潘巧雲不守婦道的唯一理由。當時石秀就住在楊雄家裏,而潘巧雲明知石秀是一個非常細心,並且嫉惡如仇、愛打抱不平的人,可她居然還敢把和尚帶到自己家裏。

可以這麼說,當另一個“武松”就呆在一旁,爲潘巧雲的老公放哨,並嚴密監視着小潘的一舉一動時,冒險家潘女士與和尚裴如海先生,卻在環境如此惡劣的地方,居然持續交往了一個月有餘。

明清小說喜污衊出家人,包括《水滸》,在談到裴如海這種和尚時,借蘇東坡之口說道:不禿不毒,不毒不禿;轉禿轉毒,轉毒轉禿。

這個罵和尚的段子,的確在《東坡問答錄》中出現過,只是語序不同,意思大體是一樣的。《東坡問答錄》記錄的是蘇軾與高僧佛印“鬥禪”的妙語。蘇軾調侃佛印,是爲了迴應佛印的這句話:“不慳不富,不富不慳;轉慳轉富,轉富轉慳。”佛印是在說富人的小氣,而蘇東坡則是拿佛印開玩笑。佛印是出家人,聽了這話,肯定心中五味雜陳。至於“狠毒”與好色是如何聯繫上的,就頗值得玩味了。

僧人因宗教戒律,必須禁慾,可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好。有些僧人,如裴如海,就利用自己的狠毒與聰明,玩起了極具冒險精神的鬼把戲。

也許,蘇軾只是開玩笑,專對佛印而言,並不是對所有僧人有意見。可《水滸》卻將這話的所指範圍延展開來,套到裴如海身上,儼然是添上了案例證明。《水滸》算是對前輩文化名流做了一個推送與點贊。蘇軾九泉之下,不知該做何感想。

令人遺憾的是,清代的《四庫全書》堅持認爲,《東坡問答錄》是一本託名蘇軾的僞書,還說它是“僞書中之至劣者也”,因爲其猥褻之語太多,乃底層文人所作。這個理由很牽強,難道蘇軾就一天到晚都拽弄那些高大上的“水調歌頭”嗎?

恰恰相反,蘇東坡的才氣需要這些嬉笑怒罵的“禪語”來共同烘托。《水滸》本是穢語不少、包羅萬象的民間小說,但有了蘇軾站出來爲其撐門面,也算高大上了。反正,既然施耐庵都引用了《東坡問答錄》上面罵和尚的“經典佳話”,那麼姑且信其爲蘇大才子的真作與真言吧。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