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李白在大唐宮殿展露天才僅因只有他懂西域文嗎?

李白在大唐宮殿展露天才僅因只有他懂西域文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8.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他一生不以功名顯露,不願做官,卻高自期許,以布衣之身而藐視權貴,肆無忌憚地嘲笑以政治權力爲中心的等級秩序,批判腐敗的政治現象,以大膽反抗的姿態,推進了盛唐文化中的英雄主義精神;並因此留下了高力士曾爲他脫靴、楊國忠曾爲他磨墨的民間傳說。《李白戲權貴》的傳說是這樣的:天寶元年(742),李白來到京城長安(今西安)趕考。他聽說主考官是太師楊國忠(此人是皇帝寵幸妃子楊玉環之兄),監官是太尉高力士(此人是宮中太監總管),二人皆系愛財之輩,倘不送禮,便縱有天大的本事也得落第。而李白偏偏一文不送。考試那天,李白一揮而就,交了頭卷,“下筆千言,倚馬可待”。楊國忠一看卷子頭上李白的名字,提筆就批:“這樣的書生,只好與我磨墨。”高力士則說:“磨墨還算是擡舉他了,只配給我脫靴。”便叫人將李白轟出了考場。

偏偏事情湊巧。一段時間過後,某國有名番使前來長安遞交國書,上面全是一些密密麻麻的鳥獸圖形。唐玄宗命楊國忠開讀,楊國忠如見天書,那裏識得半個?滿朝文武,亦無一人能辨認。唐玄宗勃然大怒:“枉有你們這班文武,竟無一個飽學之士,爲我分憂。這書認不得,如何發落番使?限3日之內,若無人認得,文武官員一律停發俸祿;6日無人認得,一概免官;9人無人認得,則統統從重問罪!”後來,有人推薦了李白。他走上皇宮金鑾殿,接過番書,一目十行,然後冷笑說:“番國要大唐割讓高麗176座城給他,否則就要起兵殺來。”唐玄宗一聽,急問文武百官可有良策?羣臣面面相覷,嚇得一個個目瞪口呆。無奈,玄宗轉向李白。李白說:“這有何難?明日我便面答番使,令番國拱手來降。”玄宗大喜,當即拜李白爲翰林學士,並賜宴宮中。

第二天,唐玄宗宣李白上殿。李白見楊國忠、高力士站在兩班文武大臣之首,便趁着昨晚一場酣飲,酒醉還未全醒,豪氣沖天地對唐玄宗說:“臣去年應考,被楊太師批落,被高太尉趕出。今見此二人押班,臣神氣不旺。請萬歲吩咐,讓楊國忠爲臣磨墨,高力士與臣脫靴,這樣臣方可意氣大漲,靈感突至,也才能口代天言,不辱君命。”唐玄宗用人心急,也顧不得許多,就依言傳旨。往日狂妄的楊國忠氣得半死,忍氣磨墨,然後捧硯侍立;往日驕橫的高力士也只好強忍怒火,雙手親自爲李白脫靴,捧着跪在一旁。李白這才舒了一口氣,寫了一封代大唐天子陳述利害的詔書。番使看了後,被他的非凡才華嚇得魂飛魄散,趕緊跪在玄宗面前,連連叩頭謝罪。故事顯然過於誇張,卻能說明,李白就是這樣一個很有骨氣、蔑視權貴的人。其實,李白生在西域地區,又曾長期在西域生活,熟悉番邦文字並不奇怪,而不是他真的有多神了。

李白在大唐宮殿展露天才僅因只有他懂西域文嗎?

李白反權貴的思想意識,是隨着他的生活實踐的豐富而日益自覺和成熟起來的。在早期,主要表現爲“不屈己、不幹人”“平交王侯”的平等要求。正如他在詩中所說:“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氣岸遙凌豪士前,風流肯落他人後。”“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他有時也發出輕蔑權貴的豪語,如“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等,但主要還是表現內心的高傲。隨着對高層權力集團實際情況的瞭解,他進一步揭示了布衣和權貴的對立:“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鸞。”並對因諂事帝王而竊據權位者的醜態極盡嘲諷之能事,如:“大車揚飛塵,亭午暗阡陌。中貴多黃金,連雲開甲宅。路逢鬥雞者,冠蓋何輝赫。鼻息幹虹霓,行人皆怵惕。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以上詩句均見《古風》系列。)

而在《夢遊天姥吟留別》中,他發出了最響亮的呼聲:“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在《將進酒》中他還寫道:“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杜甫則讚頌他是“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個藝術概括在李白詩歌中的意義,正如同杜甫的名句“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杜詩中一樣重要。在天寶末日益惡化的政治形勢下,李白又把反權貴和廣泛的社會批判聯繫起來。既爲屈死的賢士仗義抗爭,也表達了對朝廷的失望和輕蔑。他甚至借古諷今,對唐玄宗本人提出了尖銳的斥責。總之,他把唐詩中反權貴的主題發揮到了淋漓酣暢的地步。任華說李白“數十年爲客,未嘗一日低顏色”。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