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明朝末年最大海盜王,主動想被招安不成反而被殺,死後海上大亂

明朝末年最大海盜王,主動想被招安不成反而被殺,死後海上大亂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明朝年間倭寇橫行於廣東、浙江沿海等地,可謂是一個大的亂世,而在這個時期也涌現了一些英雄人物,比如戚繼光、朱執等一些抗倭英雄,也出現了一個黑道教父、海盜王,在統治着海上的貿易往來,這個海盜王就是汪直。

汪直原本爲鹽商,經商失敗後,和同鄉的徐惟學在嘉靖十九年(1540年)乘明朝海禁政策鬆緩之時,與福建漳州人葉宗滿、謝和、方武一同赴廣東進行海外貿易,"置硝黃絲棉等違禁貨物,抵日本、暹羅、西洋諸國往來貿易"。同年抵達日本的五島羣島中的福江島,受到當地的大名宇久盛定的熱烈歡迎。當時五島羣島的名稱爲"值賀島",他在海上看到五個山峯,故自號"五峯",日本人也受到他的影響,將值賀島的名稱改成五島。

明朝末年最大海盜王,主動想被招安不成反而被殺,死後海上大亂

海盜汪直

1549年李光頭等人在福建被擒殺,許棟逃到廣東。汪直遂另起爐竈,自立爲船主,以金塘島馬跡山爲據點,收攏海商、海盜殘部,造鉅艦,聯舫一百二十步,可容二千人,上可馳馬。"汪直成爲當時東亞一個大型武裝海商集團的首領。明朝朝廷多次派兵圍剿,都是敗多勝少,收效甚微。

1552年,汪直吞併了在浙江活動的福建海盜首領陳思盼。開始時,汪直仍對朝廷抱有極大的期望,在地方官員默許"私市"的暗示下,他主動配合官府,十分賣力,平定了陳思盼等多股燒殺掠奪的海盜,維持沿海秩序,逐漸確立了自己"海上霸主"地位,並試圖在舟山瀝港重建雙嶼港的繁華。

1554年四月,胡宗憲受命出任浙江巡按監察御史,官至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左僉都御史,總督南直隸、浙、福等處軍務,負責東南沿海的抗倭重任。爲招降汪直,胡宗憲先將汪直的老母妻兒放出監獄,優裕供養,後遺使蔣州和陳可願至日本與汪直養子王滶交涉,遂見汪直,曉以理,動以情。當得知親人無恙,他不禁喜極而泣,並向來使訴苦:"我本非爲亂,因俞總兵圖我,拘我家屬,遂絕歸路。"而對於通商互市的承諾,他更加無法抗拒。汪直表示願意聽從命令。

最後他向皇帝懇請:"如皇上仁慈恩宥,赦臣之罪,得效犬馬微勞馳驅,浙江定海外長塗等港,仍如廣中事例,通關納稅,又使不失貢期。"也就是說,把廣東允許開放通商口岸,設立海關收取關稅的做法,推廣到浙江沿海,並且恢復日本的朝貢貿易關係,那麼,東南沿海的所謂"倭患"就可以得到解決。歷數自己剿賊的功勞後,他仍祈求皇上開放海禁,並承諾"效犬馬微勞馳驅",願爲朝廷平定海疆。

明朝末年最大海盜王,主動想被招安不成反而被殺,死後海上大亂 第2張

海盜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斬首於浙江省杭州府宮港口,臨刑前見兒子最後一面,子抱持而泣,汪直拿一根髻金簪授其子嘆曰:"不意典刑茲土!"伸頸受刃,至死不撓。汪直被處死後,由於羣龍無首,倭寇之患又嚴重起來。汪直死前所說的"死吾一人,恐苦兩浙百姓"一語成讖,很快"新倭復大至"。閩廣遂成倭患的重災區。

有人說汪直是日本的走狗,幫助日本人劫掠中國人的財富,然而這些財富實際上還是歸屬汪直海盜集團而非日本大名,汪直的常備武裝有5000人甚至強於部分中小大名,並且汪直集團側重於貿易而並非以搶劫爲目的。

明朝末年最大海盜王,主動想被招安不成反而被殺,死後海上大亂 第3張

海盜

其實汪直的下場已經是必死的局面了,原因有兩點:

一.汪直擁有一直強大的船隊和大批海盜供其驅使,而且在海外還有根據地,即便汪直投靠了大明朝,他仍然遊離於體制之外,只要跑到海邊上了船,皇帝法令無奈何。

二:汪直一旦接受招安,這股巨大的海上力量如果投向皇帝,那麼沿海士紳豪商的利益將會大損,海上貿易將受到嚴格的監督,於是這些人想盡一切辦法,力求置汪直於死地。

所以皇帝要殺他,江南士紳豪商要殺他,跟他無關係的人不會保他,他非死不可。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