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66年前“叛逃者計劃”陰險程度超乎你想象!這計劃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66年前“叛逃者計劃”陰險程度超乎你想象!這計劃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51年4月,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出臺了規劃美國對社會主義國家叛逃者總體性政策的NSC86/1號文件,並得到杜魯門總統的批准。隨後,心理戰略委員會把這份文件列爲指導對蘇心理戰的政策文件之一。隨後心理戰略委員會設計出“叛逃者項目”。表面上,這是一個援助“難民”的人道主義項目,實際上,它是一個反共心理戰項目。

66年前“叛逃者計劃”陰險程度超乎你想象!這計劃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1952年4月7日,430萬美元資金劃撥給國務院後,該部門組建了“叛逃者項目”所需的工作團隊。首先政策協調工作組成立,隸屬聯合國事務辦公室,由難民和戰時離散人員事務顧問喬治·沃倫負責管理。隨後在歐洲,國務院向駐德國、奧地利、意大利等國組建當地的工作組。

標準流程是:叛逃者到達西歐後先接受情報審訊和安全審查,然後,“叛逃者項目”(皮包上的標誌)接收救助那些符合條件的叛逃者,最後幫助這些人獲得安置。利用志願機構是美國心理戰的慣用手法之一。這些志願機構不僅可以爲項目提供人力物力,而且可以爲項目的真實目的做掩護。

66年前“叛逃者計劃”陰險程度超乎你想象!這計劃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第2張

“叛逃者項目”很講究策略,極爲注意把握叛逃者的心理。例如,在叛逃者受到救助之初,工作人員贈送給他們洗漱用品並明確表示“這是來自美國人民的禮物”,這些廉價的“小禮物”發揮了“額外心理推動力”的作用。類似的工作還有爲叛逃者提供衣物。因爲叛逃者很難攜帶衣物越境。美方甚至考慮到50年代蘇東國家日常服裝樣式的單一化,以及叛逃者在申請移民時需要穿着體面,還特別爲叛逃者提供“適合個人品味”的衣物。

利用叛逃者進行宣傳是“叛逃者項目”獲取心理效應的重頭戲。對美國而言,雖然叛逃者待遇的改善已經反擊了蘇聯的宣傳,但這與美國所期望的目標還相差甚遠,美國需要通過宣傳來獲得更大的心理效應。到1952年8月中旬,也就是“叛逃者項目”正式實施四個月後,國務院宣佈進入了公開宣傳項目成果的階段。

概括來說,利用“叛逃者項目”進行的宣傳可分爲三類。第一類是針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宣傳。在美國政府看來,這類宣傳應該向蘇東國家的民衆“示好”,煽動他們對蘇聯政權的不滿,培植他們的親美情緒,誘使他們叛逃,從而導致蘇聯的精力消耗在處理內政事務和與東歐國家的關係上。承擔這類任務的機構主要是“美國之音”、“自由歐洲電臺”和“解放電臺”等。

第二類是針對非共產主義國家的宣傳。美國認爲自己的生存“取決於保持自由世界對蘇聯共產主義威脅的警惕。”美國希望培植非共產主義國家的政府和民衆自覺反共的意識。心理戰略委員會認爲應該採取間接的宣傳方式。而叛逃者的故事恰可以“以實例證明蘇聯的恐怖”,樹立美國的正義形象。英國廣播公司(BBC)、加拿大廣播公司(CBC)等都曾大量播出“叛逃者項目”提供的報道。第三類是針對美國國內的宣傳。美國政府希望借叛逃者的故事讓美國人民同情蘇東國家民衆的“悲慘遭遇”,從而積極支持美國政府反共。

66年前“叛逃者計劃”陰險程度超乎你想象!這計劃的最終目的是什麼? 第3張

“叛逃者項目”也爲美國政府的隱蔽行動提供了人選,特別是中情局的隱蔽行動。例如,一些叛逃者被送入“自由歐洲流亡者大學”以培養“未來的領袖”。“叛逃者項目”的設計者們認爲這些培訓可以“發展冷戰中的人力資源”,“培養出親民主的‘中堅力量’”以便與蘇聯進行意識形態鬥爭,甚至還有一些叛逃者被用於組建地下游擊力量。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