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宋戴公爲什麼不去救駕周幽王, 宋國人到底在想什麼?

宋戴公爲什麼不去救駕周幽王, 宋國人到底在想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川原又塞,塞必竭

宋戴公受命之時,可說是周王國的最低谷,民不聊生,史書載:“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周王朝的官員們對王國之命運相當憂慮,大臣伯陽甫就曾說:“昔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今周德若二代之季矣,其川原又塞,塞必竭。夫國必依山川,山崩川竭,亡國之徵也。”

宋戴公爲什麼不去救駕周幽王, 宋國人到底在想什麼?

天下之亂,始自王室,周宣王多年征伐,損耗國力;周幽王寵幸褒姒,禍亂朝綱。當年周厲王時代的國人暴動,爲國人們創造了福利,國人利益的代表者周公和召公,在王國之中贏得掌控朝局的權力。經兩代而後,周幽王時代的國人們,已經不再侷限於內部的暴動,而將掀起更大的風浪。

王后申後因受冷落,後位爲廢,兒子姬宜臼儲君之位亦爲廢,遂是鼓動姬宜臼帶領部分國人逃離鎬京,前往申國搬救兵。鎬京之亂自此始,西周王朝的末日來臨。而來到鎬京城救駕的諸侯國中,那些傳統的諸侯國紛紛來到,而宋國並未前來,宋戴公當時到底在想什麼呢?

史書中記載,宋戴公繼任國君之時,即發動宋國變革之路。宋戴公的第一個做法,是將過去的田賦標準從十分之一減少到了十二分之一。爲什麼他會如此做呢?在史書中的“川原又塞,塞必竭”似乎可說明問題,即是當時的中原,發生了巨大的自然災害。河流枯竭,地震頻發,宋戴公如此變革,顯然是要爲國民減輕負擔。

宋戴公的第二個做法,就是王室停止釀酒,內部宴請全部停止用酒,王室用餐力推節儉。作爲國君的宋戴公率先垂範,王宮中的用餐就減少到兩個菜品,這在富庶的宋國來看,是很難想象的。首先宋人前承殷商,是非常崇尚飲酒的,而宋戴公能夠減少稅賦,就說明宋國的國政開支是可以正常維護的,用另外的角度說就是不缺錢。那麼,宋戴公改變王室用餐習俗呢,顯然是有所圖謀。

宋戴公的第三個做法,則是賑濟災民,爲災民修築房屋,即是類似後世的“抗震救災”,這是宋戴公的聰明之處,民間有災荒,政局有動盪,宋人若內亂,則是外憂內患共生,對宋戴公而言,會更加困難。面對這種矛盾,如果宋國王室成員,還像過去那般奢靡,必然遭致百姓之痛恨,內部矛盾則更爲突出。史書中載,宋戴公設壇祭告天地,還派遣朝臣走訪民間,推廣新型農具,並出資建立新式農具生產區,這樣的做法,直接改變了宋國的格局,民衆得以安居樂業,國政得以穩定推進。在當時之局勢看來,宋國難保不是最適合百姓居住的好地方。

宋戴公之改革,在宋國取得巨大成就,贏得百姓之支持,數年而後,宋戴公病逝,國葬典禮時,宋國全民痛哭,百姓扶老攜幼,前往都城爲其弔喪,就連鄰國受過恩惠的百姓也都來到宋國,爲其弔喪。諡號中有“典禮不愆曰戴,愛民好治曰戴”,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宋戴公極爲尊重禮樂體制,愛民如子,還善於治理國家。《戴姓歷代世系》中有“周平王特賜諡號爲‘戴’”,這即是以天子之名褒揚宋國君主的偉業,是對宋戴公的極大肯定。此處即可知曉,宋戴公之改革,非常成功。就算宋國在周平王建立新王朝的道路上,幫助的並不多,可是宋國之功業,是有目共睹的。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