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古代野史 > 演義趣聞 > 武大郎靠賣本小利薄的炊餅爲生 爲何也能住樓房

武大郎靠賣本小利薄的炊餅爲生 爲何也能住樓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電視劇《水滸傳》裏,武大屬於流動人口,靠賣本小利薄的炊餅爲生,但住房卻敞闊,一樓一底的兩層居室,洗漱煤衛設施齊全。查原著《金瓶梅》的有關章節,武大郎“湊了十數兩銀子,典得縣衙門前樓上下二層房屋居住。第二層是樓,兩個小小院落,甚是乾淨”。原來,武大和媳婦潘金蓮住的是典來的房子,非自有房。

宋代“典”房,只是使用權的轉移,典房者沒有產權。房主缺錢,要錢應急,典房者錢不生息,急等房住,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典房者給房主一筆典房款,在約定的期限內居住;到期後,房主用等額典房款贖回房子。各得其所,互惠互利。

武大郎靠賣本小利薄的炊餅爲生 爲何也能住樓房

網絡配圖

武大花費十數兩銀子,大約相當於今天的3000元,典得上下兩層大房,並且地理位置極佳,在縣衙門前,繁華大街,實在不貴。在今天的北上廣,3000元不過一套兩居室的月租而已。

其實宋代的房價很高。以開封爲例,宋朝鼎盛時期,開封市區人口當有百萬(不含鄉村及屬縣人口),導致住宅緊缺,一房難求。翰林學士王禹偁在《李氏園亭記》裏提到開封地價:“重城之中,雙闕之下,尺地寸土,與金同價。”一尺地一寸土,價比黃金。

武大郎靠賣本小利薄的炊餅爲生 爲何也能住樓房 第2張

網絡配圖

據研究:紹興二十八年,平江府造瓦房12000餘間,平均造價每間10貫;乾道六年,臨安府(南宋都城地區)造禁軍營房2000間,平均造價每間18貫。這樣的造價,再加上適當利潤,最終賣價不難想象。於是蘇軾在開封沒房,兒子結婚,向朋友借;蘇洵一生都在出租房裏度過;歐陽修狀況和蘇洵差不多;宰相寇準,“歷富貴四十年,無田園邸舍,入謹則住僧舍或僦居”。造不起、買不起自有房。

爲緩解供求矛盾,保障臣民正常生活,穩定社會,大宋政府曾特意推行“廉租房”制度:由工部負責,用國庫撥款修建大量官房,再廉價向臣民出租,而管理工作(招賃、收租和維修等)則由“店宅務”專司負責。這種做法起始於東京,之後陸續推廣到各州縣,並一直延續到南宋。大宋政府提供的廉租房,不僅在正常年景下價格相對便宜,而且在災荒時節還減免房租。宋英宗治平年間下詔:“州縣長吏遇大雨雪,蠲僦舍錢三日,歲毋過九日,著爲令。”也就是說,若遇風寒雨雪之災,官房月租可免去3天,最長可達9天。熙寧二年,開封遭遇雪災,宋神宗下詔“老幼貧疾無依丐者,聽於四福田院額外給錢收養,至春稍暖則止。”這乾脆就是白住了。

武大郎靠賣本小利薄的炊餅爲生 爲何也能住樓房 第3張

網絡配圖

武大申請廉租房是不是划算?從史料推算,開封地區廉租房月租應在平均200文左右,也就是說年租兩貫來錢。武大所在的清河縣是個小去處,比不得繁華的大開封,因而房租折半推測爲每間100文。武大家是一樓一底,起碼兩間房,總月租起碼200文,年租起碼2400文,摺合銀子起碼2.4兩,租住五六年,十幾兩銀子沒了。

廉租房入市,在一定程度上平抑了私房價格,但僧多粥少,小蟻民如武大者,搞套廉租房的可能性極低。武大恰好“典”到了房,掏出十幾兩銀子,能保證老武夫婦住大房若干年。典期一到,當初的典房款一文不少揣回自家腰包,幾年基本等於白住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