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韋小寶最後爲什麼會歸隱 鹿鼎記背後的歷史是什麼樣的

韋小寶最後爲什麼會歸隱 鹿鼎記背後的歷史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4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偉人評《水滸》一書,好就好在“招安”,同樣,《鹿鼎記》一本書,好就好在深刻描寫了韋小寶與康熙帝玄燁的關係變化,寫出了一對曾經兩小無猜青梅竹馬的小朋友,怎麼一步步變成了地位天淵之別的君臣主奴。

【康熙搖了搖頭,臉上忽有淒涼寂寞之意,過了好一會,說道:“滿洲人有好有壞,漢人也有好有壞。世上的壞人多得很,殺是殺不盡的,要感化他們走上正途,我也沒這麼大的本事。唉,做皇帝嘛,那也難得很。”向韋小寶凝視半晌,道:“你去罷!”

韋小寶磕頭辭出,只覺全身涼嗖嗖地,原來剛纔嚇得全身是汗,內衣內褲都浸溼了,出得宮門,才吁了一口長氣,尋思:“天地會的兄弟中又混進了奸細。殺了一個風際中,另外又出了一個。否則的話,他們要我來行刺皇上,他又怎會知道?可不知是誰做奸細?”回到府中,坐下來細細思索,尋不到半點端倪。】

到原著最後,他們真的還是朋友麼?古往今來,可又有哪個人對自己好兄弟、好朋友,是一副“皇上聖明、奴才該死”的奴才嘴臉的?韋小寶最後之所以選擇歸隱,說穿了,就是和康熙帝距離越來越遠,不情願再當奴才。

韋小寶最後爲什麼會歸隱 鹿鼎記背後的歷史是什麼樣的

就算高官顯爵,封一等鹿鼎公,封撫遠大將軍,可奴才終究是奴才,韋小寶在滿清朝堂中,也只不過被衆人視爲是小丑弄臣。和明珠、索額圖、傑書那些滿洲人精相比,他一個漢人混混那點手腕和心機究竟玩得過誰?

就說多隆那個粗胚,他可能是真的弱智到連是姓韋的捅了他心口一刀也沒數麼?無非是皇上的臉面,大家官場混混過,不傷和氣。韋小寶居然連這點都堪不透,若等到康熙帝的寵信消失殆盡,真是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筆者看《鹿鼎記》,就是當一個寓言看,一個滿清爲什麼能奴役幾億漢人兩百餘年的寓言,從韋小寶這個人,怎樣從幼年出身於滿清作惡最多的揚州,耳薰目染滿清之殘暴罪惡,崇拜大明英烈好漢、同情反清志士的小孩子,一步步在高官厚祿腐蝕下,墮落成滿清皇帝死心塌地的走狗奴才。

韋小寶最後爲什麼會歸隱 鹿鼎記背後的歷史是什麼樣的 第2張

——正隱喻着從洪承疇、嶽鍾琪一直到曾國藩、李鴻章這些人傑,論能力不知勝過韋小寶多少倍,爲什麼卻都和韋小寶殊途同歸,走了一條甘心爲奴之路,以此寫就爲什麼我們這個曾經創造過何等輝煌偉大成就的民族,整整267年的爲奴隸和爲奴隸而不可得的黑暗慘痛歷史。

曾國藩

韋小寶最後爲什麼會歸隱 鹿鼎記背後的歷史是什麼樣的 第3張

鐵一般的歷史證明,恰恰是原大明王朝的整個精英集團,不分文官武將的集體墮落,喪失民族氣節,效順滿清爲虎作倀,叛君叛國,纔是滿清得以區區幾十萬人口掌控整個天下的主要原因。

原明帝國體制的武夫們,近乎全都投效在滿清旗下,爲其鷹犬來剿殺故國。南明原來的守護者江北四鎮和左良玉部諸將,倒戈投清之後,更是衝鋒在最前的急先鋒。

揚州十日、江陰血戰,嘉定三屠,掃蕩南方各省,那些漢八旗和綠營兵,哪一戰不是主力,哪一戰不是先鋒?

三藩起兵而半壁河山皆反,康熙帝玄燁靠的不是幾萬早已腐化的八旗,而是張勇的甘肅綠營、趙良棟的寧夏綠營,這些人從明末邊軍轉化而來的漢奸兵馬,打贏了這場戰爭。

而士大夫之無恥、則更是爲國恥。明代士大夫集團歷經二百餘年的的不斷劣化,劣幣驅逐良幣,最後毫無民族氣節的敗類佔了絕大多數。多少地方官員奮勇投效滿清,多少讀書士子見滿清仍舊開科舉就乖乖剃頭讀八股。

南京羣臣,恭迎清軍入城

韋小寶最後爲什麼會歸隱 鹿鼎記背後的歷史是什麼樣的 第4張

李自成破京師而多爾袞舉棋未定時,是范文程幫他下定入關決心;李定國二斬清王時,是南明中樞不欲他建大功而拖他後腿,是洪承疇幫清廷力挽狂瀾;

鄭成功鎮江一戰盡殲江南八旗,可在南京城下卻被郎廷佐等幾個名不見經傳的漢奸小人誤騙欺瞞,以致功敗垂成;

從白蓮教造反到太平天國舉義,又是漢人地主官僚們自發組建的練勇,幫助虛弱不堪的滿清中樞鎮壓下去。

滿清王朝歷次生死危機中,一次又一次在勸阻他們放棄中原、逃回東北老家的,從來不是那些昏聵無能的八旗貴族,恰恰便是那些學成文武藝、賣與帝王家的漢人精英、官僚士大夫。

自作聰明的漢人精英們,各個都不敢貿然出頭,深怕打垮滿清後卻被同伴摘了桃子,讓別人做了朱元璋,自己去當陳友諒張士誠。因而各懷心結,各行其是,即使鄭成功這等大英雄亦不能免俗,屢次拒絕與李定國會師勤王。孫可望輩更等而下之。

三藩起兵時,太多人冷眼相看,甚至正如《鹿鼎記》小說所寫那樣,不反清先反吳,甚至以爲反吳優先於反清;臺灣鄭經的東寧水師掌控了東亞海權,本可抄掠兵力空虛的滿清大後方,卻不停攻略廣東、福建沿海,打得耿精忠重新降清,自己最終也在大陸難以立足,走向覆亡。

如“天父殺天兄,依舊歸咸豐”的悲嗆,太平軍和湘淮軍兩支漢人兵馬決死廝殺十餘年,導致上億人口死傷後,曾國藩、李鴻章、左宗堂這些出類拔萃的人中之英,手握天下兵權卻在互相牽制,明明誰都缺乏對滿清的忠心,可又誰都不願意率先舉事,生怕是爲人作嫁。

即使到了宣統年間,手握北洋六鎮、盡掌京畿重地的袁世凱,居然仍會被一幫玩鳥鬥蛐蛐的八旗子弟掣肘於鼻息,一度打算遠遁海外逃命,若非革命黨南方舉事,仍舊下不了和滿清徹底決裂的決心。

滿清北洋大臣,直隸總督:袁世凱

韋小寶最後爲什麼會歸隱 鹿鼎記背後的歷史是什麼樣的 第5張

所謂“煌煌大清”,就是在無數太過聰明的漢人精英的互相掣肘中,一次次化險爲夷,苟延殘喘了二百六十七年。

表面上看《鹿鼎記》,韋公小寶如何翻雲覆雨,無往不利,攜七美而歸,幾乎可當做YY種馬小說去讀,多少讀者甚至對這個形象理解、欣賞、讚揚。

韋小寶最後爲什麼會歸隱 鹿鼎記背後的歷史是什麼樣的 第6張

然而越到最後,他和康熙帝的每場對手戲,讀後都只覺涼風嗖嗖,不盡悲涼。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