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羅庸和魯迅有着怎樣的來往?兩人關係怎麼樣

羅庸和魯迅有着怎樣的來往?兩人關係怎麼樣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羅加嶺在中國學術史上,羅庸先生可以說是“身後寂寞”(其學生鄭臨川語)的。儘管如此,羅庸作爲一個著名的古典文學大家和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主任、作爲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的書丹者與國立西南聯合大學作詞者(一說馮友蘭)還經常被提起。但羅庸與魯迅的友情卻少有人論及。

羅庸和魯迅有着怎樣的來往?兩人關係怎麼樣

據現有資料羅庸的交往始於上世紀20年代初。1921年,羅庸考入北京大學研究院國學門攻讀,迄於畢業。1921年至1926年,羅庸供職於中國歷史博物館,凡五年。中國歷史博物館前身是國立歷史博物館,而國立歷史博物館就是魯迅負責籌建的。這座博物館籌建時,蔡元培正任教育總長。當時他把社會教育提到了重要的地位,並努力付諸實踐。魯迅也就在那時被提升爲社會教育司第二科科長。該科具體負責博物館、圖書館及文物的整理保護工作。爲籌建歷史博物館,魯迅親自察看了國子監,並在司長同意後,在該處成立了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委派胡玉縉爲主任。

羅庸和魯迅有着怎樣的來往?兩人關係怎麼樣 第2張

魯迅還徵集和捐贈了一些文物。《魯迅日記》中有他們交往的記錄。1923年八月二十三日,晴。“得羅膺中結婚通告,賀以一元。”1923年十一月八日,晴。“陳援庵贈《元西域人華化考》稿本一部二冊,由羅膺中攜來。"”羅庸的《尹文子校釋》和張煦的《公孫龍子注》兩項成績,十分優異,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委員會向他們兩人各頒發了五百銀元獎金,這伍百銀元,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因此得獎一事,流傳甚久。1923年至1928年,羅庸研究生畢業後在教育部任職,曾與魯迅同事;又曾任北大講師,女師大、北師大講席。1924年,五月二十一日,晴。“晚以女師校風潮學生柬邀調解,與羅膺中、潘企莘同往,而續至者僅鄭介石一人耳。”1924年9月,國立歷史博物館委派羅庸監製三代古車、周代衣冠及漢晉古尺等模型。1924年11月5日下午,清遜帝溥儀移出宮禁,當日晚,政府與清室合組了“清室古物保管委員會”,20日,該會正式成立,第一件事就是點查清官物品。由於委員會人手不夠,同時也爲增加公開性,委員會決定請社會名流來幫忙,易培基提出“清查幹事”30人名單,其中有:蔣夢麟、胡適、錢玄同、王星拱、顧孟餘、馬裕藻、沈尹默、陳垣、馬衡、皮宗石、吳瀛、朱希祖、徐鴻寶、單不庵、顧頡剛、羅宗翰、嚴智開、裘善元、羅庸、黃文弼、周樹人、王斧、鄧以蟄、陳宗漢、徐炳昶、李宗侗、胡鳴盛、歐陽道達、唐贊襄、李柏榮,皆一時名流。羅庸與魯迅名列其中。 1925年,羅庸曾從太虛和尚遊,爲太虛整理過一些講經錄。《兩地書》中記載:1926年十月二十一日,魯迅致許廣平:“羅庸說太虛‘如初日芙蓉’,我實在看不出這樣,只是平平常常。” 1927年應魯迅先生之邀,羅庸到廣州任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居廣州三年。

羅庸和魯迅有着怎樣的來往?兩人關係怎麼樣 第3張

在羅庸兩人交往時,談論過哪些學術上的問題,彼此在學術思想上有什麼共同點和互相影響處,還不見有任何文字記載。《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是魯迅先生1927年9月間在廣州夏期學術演講會所作的演講。這是一篇很難懂、很有分量的雜文。文章的主題是寫20世紀20年代中國知識分子的處境的。借古事說今人,若對魏晉時期的歷史不熟悉,不深入,決不可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從兩人的研究領域來看,羅庸在這方面恰好下過很大功夫,寫過不少書稿,如《魏晉思想史稿》《漢魏六朝史筆記》《中國文學史(二)》《漢魏六朝詩選》《漢魏六朝詩札記》《阮嗣宗詠懷詩選注》等。可以推測,兩人在談論這一話題時,可能彼此互有啓發,而寫出的文章卻各盡其用。魯迅用以“諷今”。羅庸則考訂當時的歷史、詩文,以探討中國文學在那個特定時代的特點,則爲“考古”。兩人的文章,表面上看全然異趣,實際上都是爲了尋覓振興救亡的真理。 羅庸對魯迅欣賞尤加。他們共同的朋友許壽裳在《懷舊》一文中雲:“許壽裳魯迅是詩人,不但他的散文詩《野草》,內含哲理,用意深邃,幽默和諷刺隨處可尋。就是他的雜感集,依羅膺中(庸)看法,也簡直是詩,因爲每篇都是短兵相接,毫無鋪排。”

羅庸和魯迅有着怎樣的來往?兩人關係怎麼樣 第4張

《魯迅日記》載:1928年三月二十六日,“鄭介石、羅庸、鄭天挺來。”此時,魯迅當在上海。 1931年夏,羅庸辭中同大學教職,返杭州,任浙江大學教授。1932年,羅庸回北京大學擔任國文系教授,直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從此羅庸與魯迅一北一南,相聚很少。 1936年10月19日,魯迅逝世。羅庸與鄭奠從北京發來唁電:“上海 施高塔路大陸新村九號許景宋女士鑑:驚悉豫才先生逝世,無任悲悼,謹電奉唁。鄭奠、羅庸。”羅庸集魯迅詩句作輓聯:“荷戟獨彷徨,豈惜芳心遺遠者;大圜猶酩酊,如磐夜氣壓重樓。”荷戟獨彷徨:出自《題彷徨》:“兩間餘一卒,荷戟獨彷徨。”豈惜芳心遺遠者:出自《送O.E.君攜蘭歸國》:“豈惜芳香遺遠者,故鄉如醉有荊榛。”大圜猶酩酊:出自《哀範君三章》(其三):“大圜猶酩酊,微醉自沉淪。”如磐夜氣壓重樓:出自《悼丁君》:“如磐夜氣壓重樓,剪柳春風導九秋。” 許壽裳在《亡友魯迅印象記》中載:“我和吾友羅膺中,爲要永久保留魯迅的手跡,遺物,以及工作室的全部情形起見,曾經同至西三條衚衕住宅,照了十幾張相片,以存紀念,且以一套郵寄給景宋。”景宋即魯迅夫人許廣平。這是羅庸與許壽裳對魯迅最好的紀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