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言偃的故鄉是在什麼地方?死後又是葬在了哪裏

言偃的故鄉是在什麼地方?死後又是葬在了哪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言偃死後得到後人的崇敬,累世不絕。唐代開元八年(720年)他被列爲十哲之列進入孔廟而受到人們的祭祀。十九年以後,即唐開元二十七年(739年),他被迫封爲號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被封爲丹陽公。南宋鹹淳二年(1266年)被封爲吳公。元代大德年間,被封爲吳國公。明嘉靖年間,被封爲先賢言子。清代承襲明代的封號。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朝廷批准在言偃後裔中設五經博士一員,世代承襲,用以奉祀先賢。清代幾個皇帝南巡,先後派大臣到常熟言偃墓致祭,並贈送御筆題的匾額。

言偃墓位於虞山東麓,依山而建,氣勢雄偉。墓系一高大的封土堆,現在所存的基道由三座牌坊和一個石亭組成。第一座牌坊面臨北門大街,上書"言子墓道"四個大字。入內有"影娥池",上架石拱橋一文學橋。過橋拾級而上是半山亭,亭內有匾,上有康熙題詞"文開吳會"(吳郡與會稽郡)。再上行數十步爲三道牌坊,橫額石刻"南方夫子"四個大字。言子墓就在坊後。墓的附屬建築有羅城、祭臺、饗堂等。墓道始建年月已無考,據文獻記載,在漢武帝時,言偃的十七世孫言成大始修繕祖墓。至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常熟縣令王明令昭示保護言子墓,後經歷次修繕,現存建築多爲清代所建。現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言偃的故鄉是在什麼地方?死後又是葬在了哪裏

有關言子的古蹟,常熟城內還有數處。如東言子巷有言子故居,房屋爲清代後期修建。第三進場上有《言子故宅記》石刻,第四進有言子像、碑亭。故居中還有墨井一口,又名言公井,它是宅中僅存的言子遺蹟,已歷二千多年。井旁有湖石一塊,上刻隸書"墨井"兩字。據載,井原深十丈,闊三丈,水黑而味甘,但今天已同普通水井無異。井旁原有洗衣石一塊,週三尺,但已不知所終。東言子巷口有言子橋和文學橋。學前街文廟東側有言子專祠,現已修葺一新。大東門外有言港橋。城南五公里處州塘橋東岸有言子故里碑亭,亭廣一丈三尺餘。亭內有"邑里崇名跡",東南鍾大賢"石刻對聯。上述這些古蹟,今天尚能看到。還有的古蹟則僅留遺蹟了。它們是:書院弄有文學書院(後改名虞山書院)。據載,書院頗具規模,中有學道堂,西有言子祠、絃歌樓,西北爲射圃,前爲淵源池、知津橋等;河東街原有言氏家廟。內有門樓、正殿,絃歌樓,並有專門收藏祭器、遺書的後樓;南門大街有言子闕里坊。這些古蹟,我們今天只能從文監察院記載或圖畫中想象當年的情形了。

言子的言行散見於《論語》、 《孟子》 、《禮記》、《史記》等。宋代邑令王?輯《言子》二卷,後失傳。明代侯先春輯《文學錄》,邑令耿桔爲之作注,但並未付印。至清代,言偃後裔言如泗搜討遺佚,編纂成《文學錄》三卷。有木刻本流傳於今。

言偃的故鄉是在什麼地方?死後又是葬在了哪裏 第2張

言偃爲上海市奉賢區所崇尚,以爲是其故鄉,奉賢的得名就是來自言偃。據說二千多年前的先秦時期,被後世尊爲聖賢的孔子辦學興儒,其弟子言偃學成後,辭官歸學。相傳公元前444年,言偃來到東海之濱開設學館,不但教授弟子學文習字,更以儒學的禮儀教人育德。在言偃的倡導下,海隅處處可聞禮樂之聲,言偃也被海隅百姓尊爲“賢人”。爲紀念這位畢生致力於傳學興禮的賢人,後人將縣名取爲“奉賢”,建造了“言子祠”,以表達懷念之情,更彰顯後人以言偃爲楷模,崇尚“敬奉賢人,見賢思齊”的民風。 如今“敬賢、學賢、齊賢”已然成爲奉賢市民的行爲準則。詳見《奉賢歷史文化名人》,張志弟著,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