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風雲人物 > 帝王將相 > 西施是哪裏人 古代四大美女之西施的故鄉在何方

西施是哪裏人 古代四大美女之西施的故鄉在何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施是哪裏人:西施(名夷光),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春秋戰國出生,天生麗質。用美人計助越王勾踐完成復國大計。西施----美的化身和代名字,自古有“情人眼裏出西施”美句,可見世人對其評價之高。那麼她的故鄉在哪裏呢?

施夷光世居諸暨臨浦苧蘿山下苧蘿村(今浙江諸暨臨浦苧蘿村)。苧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至今蕭山臨浦仍然保留了施家渡和苧蘿兩個自然村落,施姓後裔生活在浣紗溪畔。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女。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爲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

故里之爭塵埃落定(臨浦爲真正的西施故里)古代,沿浦陽江有“上諸暨”和“下諸暨”之分,西施出生在下諸暨,下諸暨即浦陽江下游之地。秦時置諸暨縣包括這兩部分,西漢時把下諸暨單獨置縣,稱“餘暨”,三國吳時改稱“永興”,唐天寶元年正式改名爲“蕭山”,一直沿用至今。西施的故里雖在今蕭山縣境內,但它屬諸暨縣故地,所以人們習慣上稱西施爲諸暨人。歷史上蕭山臨浦行政區劃確實多變,自古以來,臨浦鎮歸蕭山、諸暨和山陰三縣其中兩地或者三地共同管轄。尤其是鎮上山陰街,自古就有“山陰不收,會稽不管”之說。

春秋戰國時期,蕭山尚未建縣,當時西施故里苧蘿村屬於諸暨管轄,西施是臨浦人,但從歷史與文化的角度她也是諸暨(此諸暨已非今諸暨)人。諸暨利用西施搞旅遊、文化產業,大家都可以理解,確實西施生長的地方與諸暨有着千絲萬縷的關聯,但真正西施之生長與生活的地方絕非現在的諸暨城南,而是蕭山臨浦苧蘿村(歷史上稱作苧蘿鄉西施裏)。據明嘉靖《蕭山縣誌》(寧波天一閣藏本)載,北宋太平興國三年,蕭山就有苧蘿鄉西施裏的建制。該志所附的《縣境之圖》,明白地標繪了苧蘿山在蕭山苧蘿鄉施家渡(現臨浦施家渡村,位於苧蘿村附近)。

西施是哪裏人 古代四大美女之西施的故鄉在何方

在臨浦悠悠的西小江經麻溪橋進入臨浦,向西北流至浴美施橋,此流段亦喚作“浣紗溪”。這裏水陸交通發達,商賈貿易頻繁。相傳當年西施入吳時,由范蠡陪同,舟從越國會稽出發,順西小江而行,過苧蘿山來到這裏。此時已近黃昏,西施望着夕陽西下的家鄉,想着自家背井離鄉,前往吳國,將委身於吳王,便淚流不止。范蠡深知西施的心情,於是決定在此停泊一宿。當時正值夏末秋初,江南天氣依然炎熱,俗稱“秋老虎”。西施爲了潔身自爽,欲留清白於此,便在兩水交匯的潭中沐浴。從此,這裏的潭、橋、路都貫上了“浴美施”三個字。現今仍然保留了明代弘曆年間的遺物“古浴美施閘”刻石,西施其人其事在當時已經流傳甚遠。

蕭山臨浦浣紗溪東的苧蘿山(越中名山,衆多歷史典籍均有記載),主峯海拔127米,系會稽山餘脈,乃越地之正宗。蒼翠挺拔,別具風姿。山上有紅粉石,據說手在石上一抹,會抹下些許紅粉來。在苧蘿山下,浣紗溪西岸,有西施廟,此廟原先是西施宅,南宋才改爲西子祠。鄉人祀西施爲四十八村之土穀神,一直俗呼“(先施)娘娘廟”。廟坐西朝東,面對苧蘿山,建築規模現仍清晰可辨,有殿五楹,餘屋三楹,演臺一座。廟前有苧蘿亭,臨溪。亭前有小橋,具江南水鄉的建築風格。浣紗溪畔還有范蠡庵、起步廟。范蠡庵鄉人稱日思庵,以范蠡在此訪得西施,有功于越,鄉人思之,故名。今祠之後殿及戲甘猶存。起步廟又稱後江廟,相傳越滅吳後,西施與范蠡歸越隱居,在此棄舟上岸,故稱起埠廟。苧蘿村附近還有施家渡。施家渡相傳是當年西施回越都的下船處。現有施姓在此聚族而居,殆爲西施所居村的施姓後裔。

這不僅僅是傳說,蕭山臨浦的西施古蹟,至今猶存,現有14處關於西施生活的遺蹟,包括西施廟、苧蘿亭、浣紗溪、苧蘿山浴美施潭等列爲杭州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施古蹟羣。傳說三月初三爲西施的生日,那天不光是臨浦、有來自蕭山各地、紹興等地的香客來西施廟進香。至今不衰。

現西施廟裏仍然有一塊清代光緒皇帝的御旨石碑,其中提及紹興府蕭山縣之西施廟,可見當時官方以及民衆都認可,西施廟在臨浦,西施故里亦在臨浦。

西施故里之爭引發之後,蕭山臨浦想把火車站改名爲西施火車站,並向鐵道部提出申請,鐵道部沒批准。與此同時,何曾武等人請中國美術學院傅維安教授在諸暨火車站創作西施塑像,還刷新了浣江邊王羲之所題的‘浣紗’兩字的摩崖石刻。”

在不斷的查資料、寫文反擊對手的過程中,阮遜和何曾武都發現,西施的史料非常豐富,何曾武是縣越劇團的編劇,阮遜也長於寫作,他們決定把西施搬上舞臺。1979年底,他們合作的大型越劇《西施》創作完成,1980年由縣越劇團搬上舞臺。

1982年,由縣文化局牽頭,他們又合編出版了《西施》一書,這是解放後我國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全面介紹西施的書。從此一發而不可收,他們合作的大型越劇《西施與范蠡》在省裏得獎,並收入《中國越劇大典》中。1994年阮遜又創作了越劇《西施斷纜》晉京演出,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文化部文華獎。

一直到了1986年,姜亮夫、蘇步青、陳橋驛等著名專家站出來寫文章聲援、肯定“諸暨說”,這場爭論才告一段落。但是蘇步青只是數學家,憑什麼站出來持諸暨說呢,最終還是要史料與文獻來證明西施出處。由於諸暨近年來的宣傳與弘揚,人們普遍認可,西施還是浙江諸暨人。

2000年以後,蕭山文化界,又有考證發現蕭山的最早的縣名當時爲“下諸暨”,從此西施蕭山說又重新拿出討論,臨浦的14處西施遺蹟更加與歷史記載吻合。經過多次《臨浦與西施研討會》,發現西施確實出諸暨臨浦,西施生活的年代臨浦苧蘿歸屬諸暨管轄。這場千年的官司終於塵埃落定。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