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揭祕:沈澤民與張琴秋的紅色戀情

揭祕:沈澤民與張琴秋的紅色戀情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7.1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浙江省檔案館裏保存了一組曾任中國工農紅軍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張琴秋不同時期的照片檔案,其中有張琴秋學生時代的照片、與茅盾弟弟沈澤民的新婚照片、延安時期的戎裝照……其革命生涯與坎坷人生就定格在一幅幅黑白照片裏。

張琴秋、沈澤民二人的相識,是命運的巧合,更有革命生涯中的激情碰撞。

1904年11月15日,張琴秋出生於浙江省石門縣玉溪鎮(今桐鄉市石門鎮)的一戶小康人家,幼年乖巧聰慧,兩歲時就過目成誦。1912年至1920年,張琴秋在石門灣振華女校讀了8年書。在這裏,張琴秋結識了她的小學同學孔德沚。從振華女校畢業後,張琴秋先後到杭州女子師範學校和上海愛國女校讀書。在上海讀書期間,張琴秋經常去看望在上海居住的孔德沚,很自然地認識了其丈夫沈雁冰(茅盾),接着又認識了沈雁冰的弟弟沈澤民。

揭祕:沈澤民與張琴秋的紅色戀情

1924年,沈澤民留影。

1921年4月,沈澤民(1902-1933)經沈雁冰介紹,加入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1923年,張琴秋在愛國女校預科班畢業後,懷着當女畫家的夢想,考取了南京美術專科學校。正巧,中共黨組織派沈澤民去南京建立和發展黨組織,兩人於是同行。

在從上海開往南京的火車上,沈澤民望着車窗外的荷塘景緻,再回頭看端坐在身旁的張琴秋,越看越覺得她好似纖塵不染的荷花少女,愛意便在心中滋長。他以唐代詩人王維《山居秋暝》中“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詩句,引出了話題,而張琴秋又一下猜對了其出處,於是二人心貼得更近了。

到南京後,沈澤民在完成中共黨組織交辦的革命工作後,便去南京美術專科學校看望張琴秋,並承諾,等秋涼時,帶她好好看看南京城的名勝古蹟。

可惜,張琴秋入學後不久就得了傷寒病,無奈只好休學回家。在這關鍵時刻,沈澤民爲張琴秋返家之路做了細心周到的安排,也就是從那時候起,張琴秋對沈澤民心存感激之情。然而,誰知病癒之後,張琴秋家裏無力負擔其學費了,只得回振華女校代課。

在半年多的代課日子裏,張琴秋開始真正接觸到社會,在生活的道路上邁出了新的一步。她看到了軍閥統治的腐敗、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感到非常茫然。張琴秋把在心中的煩惱和苦悶,寫信告訴了沈澤民。她的直率和富於反抗的精神使沈澤民深爲感動,他發現張琴秋是一位有志向、有理想、善於思考的青年,便積極給她回信,並先後寄去《社會科學概論》等進步書刊。在沈澤民的幫助下,張琴秋開始接觸到革命思想。這一時期,他們通信頻繁,感情也日漸升溫。

1924年初,張琴秋辭去振華女校代課教師的工作,來到了上海,寄宿在沈雁冰家。恰巧,沈澤民此時也已回上海擔任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沈澤民建議張琴秋報考上海大學。張琴秋聽從了他的建議,並順利考取了該校社會學系。1924年4月,張琴秋加入了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並於同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在長期的革命鬥爭中,張琴秋與沈澤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24年11月,張琴秋與沈澤民舉行了新式文明的婚禮。婚後,張琴秋從事女工運動,日夜在女工中奔忙,十分辛苦。當時,女作家陳學昭住在張琴秋家裏,她曾回憶說:“他們兩人很忙,休息時間也不固定,常常整天不在家……”

揭祕:沈澤民與張琴秋的紅色戀情 第2張

1924年,沈澤民、張琴秋新婚照。

1925年,張琴秋與沈澤民投入到上海的工人運動中,並參加了五卅運動。他倆與工人、大學生一起,走上街頭,投入到如火如荼的反帝愛國運動中。張琴秋還和向警予等人創作了短劇《顧正紅之死》。沈澤民在參加《民國日報》副刊編輯工作的同時,還在上海大學、平民女校任教,並與瞿秋白等人一起創辦了我黨第一份日報——《熱血日報》。陳學昭在1925年寫的散文《如夢》裏曾描寫張琴秋與沈澤民這對夫妻的生活狀況時,稱“他們充滿朝氣,憂國憂民,同情勞苦的工人,雖然工作非常辛苦,但是甘之所願”。

揭祕:沈澤民與張琴秋的紅色戀情 第3張

1938年,張琴秋在延安留影。

1925年11月,在中共黨組織的安排下,張琴秋與張聞天、王稼祥、烏蘭夫、伍修權、孫冶方等100多人來到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1926年春,沈澤民隨劉少奇率領的中國職工代表團來莫斯科出席國際職工大會,會後也留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夫妻二人團聚,開始了新的人生征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