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爲清朝的紅衣大炮坑坑窪窪質量很差

爲清朝的紅衣大炮坑坑窪窪質量很差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9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紅衣大炮在明朝末年傳入中國,便順理成章的成爲戰爭的主力。跟過去中國傳統的火炮相比,這種從西洋國家傳入的武器,射程更遠,殺傷力更大。

明朝以後,清朝依然沿用紅衣大炮,並且開始大量配備。僅僅是康熙一朝,就製造了900多門火炮,工部下設的火藥廠,每年可以生產火藥50多萬斤。可見當時火炮的普遍使用。

爲清朝的紅衣大炮坑坑窪窪質量很差

在康熙二十八年製造的61門武成永固大將軍紅衣大炮,無論是體型、造型,都達到頂峯狀態。清朝更是憑藉紅衣大炮,平定三藩,穩定邊疆。

但是,在康熙以後,清朝對於槍炮的研發,便不再這麼重視。雖然軍隊中槍炮數量提高很多,但在研發新武器上,處於停滯狀態。

爲清朝的紅衣大炮坑坑窪窪質量很差 第2張

從雍正年間開始,清朝開始提倡弓馬射箭。對於火炮的發展來說,這種觀念成爲一種阻礙。而且,那些頂尖人才,根本不會投身研發新武器,而會埋首於四書五經中,考取功名。

所以,紅衣大炮一直處於最初的仿製階段,並沒有特別大的突破。乾隆年間,朝廷曾頒佈了《欽定工部則例造火器式》,裏面記載了85種火炮,卻沒有一種是創新的。

爲清朝的紅衣大炮坑坑窪窪質量很差 第3張

到了乾隆以後,很多火炮製造的技術,反而出現失傳。到鴉片戰爭爆發階段,清朝的火炮技術,基本還停留在西歐16到19世紀的前線滑膛炮。

當時鑄造紅衣大炮,用的都是非常笨拙的辦法。僅僅是在鑄造炮管上,清朝就出現了很多問題。首先是冶煉鐵水。對於火炮來說,鐵水純度越高,炮管會更堅固。鑄造出來的炮彈,也不會坑坑窪窪。可是,清朝沒有這個技術。他們沿用的是過去傳統技術。

爲清朝的紅衣大炮坑坑窪窪質量很差 第4張

清朝冶煉出來的鐵水,無論是鑄造炮管,或者炮彈,都含有很多雜質,表面有很多氣泡,十分粗糙。這種情況下,極其容易出現炸膛的事故。正常演練都無法進行。

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清朝開始在加厚炮管和減少火藥上下功夫。這種做法最直接的問題,就會讓火炮變得非常笨重,而且威力不會太大。清朝數千斤的巨炮,反倒不如歐洲國家使用的小炮。

當然,清朝也會使用銅來代替鐵。但是,銅資源在清朝的時候是非常有限的。更多的時候,它會被用來鑄造錢幣,而不是火炮。除了冶煉鐵水,清朝鑄炮技術也非常差。當時使用的都是泥模。

就是用泥巴做成模具,倒入鐵水,鑄成火炮的各個鑄件。泥模的問題在於,泥巴本身不可能是光滑的。倒入鐵水冷卻後,整個鑄件表面就會特別粗糙。而且,清朝又沒有對這些鑄件,進行更深的加工。尤其是炮膛。

爲清朝的紅衣大炮坑坑窪窪質量很差 第5張

炮膛的精細程度,直接關係到炮彈發射的距離、方向。如果出現失誤,造成的後果,可想而知。出現這個情況,說到底還是因爲當時對紅衣大炮停留在仿製階段。

對於背後的各種數據、比例,包括每個部件、位置背後的原理,沒有更深的研究。所以,清朝當時鑄造出來的火炮,很多都成爲報廢品。

相比之下,到鴉片戰爭時期的英國。他們鑄造火炮,無論是冶煉鐵水的純度,或者是鑄炮的方式,都有很大不同。工業革命後的英國,採取鐵模鑄造。

這種方式鑄造出來的炮管,無疑更光滑,發射精度更高。而且,當時英國人已經意識到,對炮管進行深度加工帶來的好處。炮兵對位置、方向可以有更好的把控。

除了鑄造,在使用上,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紅衣大炮在發射的時候,基本沒有設立炮架,瞄準器具,以及“炮規”。炮架可以調整火炮方向高低夾角,瞄準器具可以確定發射方向,炮規用來確定火炮高低夾角。

這三點可以幫助一個炮兵更快,更熟練的使用火炮。僅有少數設立炮架的紅衣大炮,也都不完善,只能調整高低,不能調整左右。或者用木料製成,用完即壞。

而且,在使用後,也不注重保護。常常是丟在外面,風吹雨淋,也沒有維修更換。清朝的時候,很多地方的火炮還是明朝留下的。這種武器,根本就沒有辦法投入戰爭。這也是爲什麼,清朝在鴉片戰爭的時候,即便佔有主場優勢,僅在火炮上,也比別人差勁。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