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長崎事件的背景和起因是什麼 長崎事件簡介

長崎事件的背景和起因是什麼 長崎事件簡介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長崎事件也稱鎮遠騷動,日方稱長崎清國水兵事件,是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在北洋水師造訪日本長崎期間,中國水兵上岸購物與日本警察發生衝突,一名日本警察被刺成重傷,一名中國水兵輕傷,水兵被拘捕。15日艦隊放假時,數百名艦隊水兵上街觀光,遭到日本警察襲擊,數百名警察將各街道兩頭堵塞,圍住手無寸鐵的中國水兵,揮刀砍殺,當場被打死5名,重傷6名,輕傷38名,失蹤5名。而日本警察也有1名被打死,傷了30名。1887年2月雙方在英、德公使的調停下總算達成協議,雙方各自對對方死亡和受傷的人員實行補償,其中日方共付恤款52500元,中方共付恤款15500元,此外長崎醫院的醫療救護費2700元由日方支付。事件最終以雙方的妥協而不是清廷的單方面退讓收場,所以有人認爲這是清廷在鴉片戰爭之後的第一次外交勝利。但事件期間清朝製造電報密碼的方法泄露,使日本能在後來甲午中日戰爭時破譯清朝電報,是清朝的一個重大損失。

長崎事件的背景和起因是什麼 長崎事件簡介

背景

日本海軍省明治16年度(1883)造艦預算書已經在7月完成,日本第一次採用預算形式規劃未來8年的購造艦計劃並嚴格執行。1884年12月日本策動所謂的“甲申政變”,試圖推翻當時親清的朝鮮政府,替代清政府而成爲朝鮮的保護國。英國爲了防止俄國南下威脅其在華利益於1885年4月佔領了朝鮮南端的巨文島,結果遭到俄國和日本的反對而作罷。日本1700萬日元《海軍公債證書條例》於1886年6月12日得到天皇批准,15日正式公告。1886年7月李鴻章接到袁世凱報告,說朝鮮有人謀劃聯俄防英,而俄國正在覬覦元山口外的永興灣。面對如此複雜的國際形勢,清政府深知一旦朝鮮落入它國必將危及自身安全,於是命令丁汝昌和吳安康分別率領北、南洋水師前往朝鮮的永興灣一帶巡防,藉以展示清政府強大的海軍實力,制止敵國可能的侵略企圖。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琅威理接到命令後立即率“定遠”、“鎮遠”、“濟遠”、“威遠”、“超勇”、“揚威”等6艘軍艦前往朝鮮東海岸海面操演,又奉命前往海參崴接當時參加中俄關於吉林東界勘定談判的清政府官員吳大澄。北洋艦隊將吳大澄送至摩闊崴,留下“超勇”、“揚威”兩艦在海參崴待命。

鑑於鐵甲艦在作長途航行後,需回港塗油維護,加上1886年清廷的旅順軍港尚未完工,李鴻章遂決定由水師提督丁汝昌率鎮遠、定遠、威遠、濟遠四艦前往位於日本長崎的三菱造船所進行檢修,並展開對日本的“親善訪問”。這也是中國鐵甲艦隊的首次訪問日本。

長崎事件的背景和起因是什麼 長崎事件簡介 第2張

起因

8月1日,北洋艦隊抵達長崎港,首次目睹來自中國的鐵甲鉅艦的長崎市民擠滿了碼頭。望着威風凜凜的鉅艦上龍旗高揚,人羣中有了驚歎、羨慕、憤懣的複雜情緒。1886年8月13日,日方邀請抵達長崎的北洋官兵登岸購物。一些水兵卻違反軍紀,前往當地妓院尋樂且酗酒鬥毆。聞訊趕來的警察平息了事端,多名情緒激動的清兵前往警署繼續鬧事。並以軍刀將一名日本警察刺成重傷,肇事水兵也受了輕傷並被逮捕,不料軍艦上竟衝出400多人,直撲警察局而去,而艦上的12寸巨炮則調轉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這下日本可沒脾氣了,面對堅船利炮,只能乖乖的放人,還要道歉賠償。《長崎快報》對此作了報道,英國駐長崎領事也將事件寫進報告。李鴻章承認:“爭殺肇自妓樓,約束之疏,萬無可辭”,但又說:“弁兵登岸爲狹邪遊生事,亦系恆情。即爲統將約束不嚴,尚非不可當之重咎,自不必過爲急飾也。”在李鴻章看來因嫖妓引起的衝突只能算是小事,但事態被擴大,終釀“長崎事件”。

長崎事件的背景和起因是什麼 長崎事件簡介 第3張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