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長崎事件:李鴻章一念之差錯失摧毀日本最佳良機

長崎事件:李鴻章一念之差錯失摧毀日本最佳良機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題記:1886年8月,震驚中日兩國朝野的“長崎事件”爆發。北洋水師羣情激奮,紛紛要求與日本一戰。停泊在日本長崎港口的北洋水師“定遠”、“鎮遠”、“濟遠”、“威遠”四艘鐵甲艦進入臨戰狀態。官兵們褪去炮衣,將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總教習琅威理甚至主張對日全面開戰。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電告李鴻章,只要李鴻章一聲令下,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定遠”、“鎮遠”、“濟遠”、“威遠”4艘鐵甲艦上威力巨大的炮彈將會把日本炸成一片焦土。但是,由於李鴻章的一念之差,讓北洋水師錯失了這次全殲日本艦隊,甚至摧毀滅掉日本的最佳時機。

1894年爆發的中日甲午戰爭,是中國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而甲午戰爭爆發的前9年,是中國在19世紀下半葉國際環境最好的一段時期。在此期間,國內無大亂,遠東的國際環境緩和,中國與西方各國都處於和平狀態。以“富國強兵”爲目標的洋務運動,歷經30年,效果明顯。當時中國在世界東方建立了亞洲最爲強大的海軍艦隊,即北洋水師。這使始終抱有向海外擴張野心的日本望而卻步。

一、北洋水師水兵日本嫖娼案的起因

1886年7月,北洋大臣李鴻章接到袁世凱報告,說朝鮮有人謀劃聯俄防英,而俄國正覬覦元山口外的永興灣。清政府深知,一旦朝鮮落入他國,必將危及自身安全,於是命令丁汝昌和吳安康分別率領北、南洋艦隊前往朝鮮的永興灣一帶巡防,藉以展示清政府強大的海軍實力,制止日本可能的侵略企圖

當時,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和總教習琅威理接到命令後,立即率“定遠”、“鎮遠”、“濟遠”、“威遠”、“超勇”、“揚威”等6艘軍艦前往朝鮮東海岸海面軍演。隨後又奉命前往海參崴迎接當時參加中俄關於吉林東界勘定談判的清政府官員吳大。

北洋水師的艦隊將吳大送至摩闊崴,留下“超勇”、“揚威”兩艦在海參崴待命。由於鐵甲艦海上長途航行需要上油、修理,於是“定遠”、“鎮遠”、“濟遠”和“威遠”等4艘軍艦奉李鴻章之命,在丁汝昌的率領下前往日本長崎進行大修。並展開對日本進行所謂的“親善訪問”。這也是中國鐵甲艦隊的第一次訪問日本。

長崎事件:李鴻章一念之差錯失摧毀日本最佳良機

1886年8月1日,北洋艦隊抵達日本長崎港。長崎人對歐美軍艦早已司空見慣,但來自中國的鐵甲鉅艦卻還是首次目睹,碼頭上擠滿了圍觀的人羣。望着龍旗高揚、威風凜凜的4艘鐵甲鉅艦,長崎市民中夾雜着驚歎、羨慕和嫉妒等複雜的情緒。

8月13日,日方邀請抵達長崎的北洋水師的官兵上岸購物。但是,個別水兵卻跑到妓院嫖娼,與當地警察發生衝突,造成一名日本警察受重傷,一名中國水兵受輕傷。當時,《長崎快報》報道說:“有一羣帶有醉意的水兵前往長崎一家妓館尋樂,因爲發生糾紛,館主前往警察局報告。一日警至,已順利將糾紛平靜,但由於中國水兵不服,不久乃有6人前往派出所論理,非常激動,大吵大鬧,引起衝突。日警一人旋被刺傷,而肇事的水兵也被拘捕,其他水兵則皆逃逸。”

英國駐長崎領事在一份報告中則稱:“有一中國水兵與妓館的僕人在街上爭吵,警察前來干預,水兵遂將之刺傷,但那水兵也受了輕傷。”

李鴻章後來也承認:“爭殺肇自妓樓,約束之疏,萬無可辭”。但他又說:“弁兵登岸爲狹邪遊生事,亦系恆情。即爲統將約束不嚴,尚非不可當之重咎,自不必過爲急飾也。”“武人好色,乃其天性,但能貪慕功名,自然就我繩尺”,對水兵的違紀行爲表現出一種寬容。在李鴻章看來,嫖妓引起的衝突只能算是一件小事。

二、李鴻章深信,“長崎事件”錯在日本

然而,事態很快就擴大了,竟釀成一場騷亂,被稱爲“長崎事件”。

8月15日,李鴻章授意全艦隊放假一天,並允許450名水兵上街自由觀光。丁汝昌鑑於前日的衝突,嚴禁上街觀光的水兵不許帶械滋事。但在廣馬場外租界和華僑居住區一帶,中國水兵遭到日本警察有預謀的襲擊,便發生大規模衝突。結果雙方死傷80多人,其中中方水兵死亡人數多於日本。

當時,數百名日本警察將各街道兩頭堵塞,圍住手無寸鐵的中國水兵揮刀砍殺。當地居民也在日本警察的煽動下從樓上往下澆沸水,擲石塊,甚至有人手拿刀棍參與混戰。中國水兵猝不及防,又散佈在各條街上,結果吃了大虧,被打死5人,重傷6人,輕傷38人。日本警察被打死1人,傷30人,當地市民負傷多名。

李鴻章深信此事錯在日本:“長崎之哄,發端甚微。初因小爭,而倭遂潛謀報復,我兵不備,致陷機牙。觀其未晚閉市,海岸藏艇,巡捕帶刀,皆非向日所有,謂爲挾嫌尋釁,彼復何辭?”是非曲直顯然,中國“斷無不堅持到底之理”,而“日人自知理短,斷不敢再生事端,貽人口實”。


三、李鴻章一念之差錯失滅掉日本最佳良機

“長崎事件”發生後,北洋水師羣情激奮,紛紛要求與日本一戰。據有關史料記載,“定遠”、“鎮遠”、“濟遠”、“威遠”4艘鐵甲艦迅速進入臨戰狀態,官兵們褪去炮衣,將炮口對準了長崎市區。當時,總教習琅威理甚至主張對日全面開戰。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電告李鴻章,只要李鴻章一聲令下,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定遠”、“鎮遠”、“濟遠”、“威遠”4艘鐵甲艦上威力巨大的炮彈將會把日本炸成一片焦土。

起初,李鴻章在得知“長崎事件”後,隨即憤怒地召見了日本駐天津領事波多野,不無威脅地對波多野說:“如今開啓戰端,並非難事……”這就是說,李鴻章曾經考慮到向日本開戰。如果,按照李鴻章此時此刻的憤怒之情,與日本開戰不是沒有可能。而此時中國擁有“亞洲第一”的強大海軍軍力,對日本具有壓倒性的優勢,滅掉日本也絕不是天方夜譚。

但是,結果李鴻章還是忍住了雷霆之怒,採取了外交和司法途徑來解決“長崎事件”。當時,在李鴻章高級幕僚、法學家伍廷芳的策劃下,駐日公使徐承祖依照國際法就事件同日本政府交涉,但日方強詞奪理拒不認錯,並拖延再三,希望不了了之。李鴻章決定“停審”,做出一種中國準備單方面處理此事的強硬姿態。總教習琅威理提出“撤使絕交、以兵相脅”的主張。這一招起到了敲山震虎的效應。

長崎事件:李鴻章一念之差錯失摧毀日本最佳良機 第2張

中日雙方通過外交和司法的途徑進行了長達幾個月的談判,最後延至1887年2月,雙方在英、德公使的調停下彼此讓步,達成協議,稱這次衝突是語言不通,彼此誤會,沒有追究責任和是非,對死傷者各給撫卹。日方付恤款5.25萬元,中方付恤款1.55萬元。此外,長崎醫院的醫療救護費2千7百元由日方支付。

“長崎事件”雖然以通過外交和司法的途徑得以解決,但是在日本當局的挑動下其民間的反華、仇華、排華的情緒卻因此被煽動起來。日本朝野的軍國主義思想越來越濃厚,當時深受刺激的日本海軍由此發狠:“一定要打勝‘定遠’‘鎮遠’。”在軍國主義思想蠱惑下,一些天真稚童竟也玩起打中國軍艦“定遠”、“鎮遠”的戰鬥遊戲。李鴻章將北洋軍艦送到日本修理本來含有威懾日本人的意圖,卻沒想到竟如此深深刺激了日本人的民族心理。當然,如果當時李鴻章採取軍事解決“長崎事件”的話,即便是不能滅掉或者摧毀日本,也會全殲當時的日本艦隊。這樣甲午戰爭的勝敗將大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