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寧古塔、披甲人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爲什麼犯人寧願自盡也不會去

寧古塔、披甲人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爲什麼犯人寧願自盡也不會去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笞、杖、徒、流、死”是中國古代的五刑,其中“流”代表的是流放,其刑罰程度僅次於死刑。而在各種火爆熒屏的清宮戲中,當一些臣子犯錯後,龍顏大怒的皇帝經常會說一句話:“發配寧古塔,給披甲人爲奴,永世不得入關!”那麼聽起來就十分神祕可怕的寧古塔、披甲人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呢?許多流放犯人寧願自盡也不願意去寧古塔?

寧古塔、披甲人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爲什麼犯人寧願自盡也不會去

寧古塔是古地名,範圍大約就是今天的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是中國清代的東北重鎮,是清政府在東北的軍事政治經濟中心,在當時和盛京齊名。“寧古塔”並沒有塔,它爲滿語,意思是“六個”,相傳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曾祖父的6個兒子都在這裏居住過,因此得名“寧古塔”。

寧古塔、披甲人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爲什麼犯人寧願自盡也不會去 第2張

清朝順治年間發生了一場震驚朝野“南闈作弊案”,順治皇帝勃然大怒,將8名舉人和家眷數百人流放到東北牡丹江邊的寧古塔,揭開了一部寧古塔的300年流放史。寧古塔氣候極其惡劣,常年冰封,野獸遍佈,幾乎就不是人間世界,許多流放者在半路上就被野獸吃掉了,而好不容易到了寧古塔不是苦難的結束,而是開始,許多被流放的人寧願自盡都不願去寧古塔。終清朝一朝,大約共有150萬流人被流放到寧古塔,其中最著名的包括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清朝著名文學批評家金聖嘆的家屬、著名邊塞詩人吳兆騫、佛學家函可等。

寧古塔、披甲人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爲什麼犯人寧願自盡也不會去 第3張

解釋完了寧古塔,那麼什麼叫“披甲人”呢?顧名思義,披着鎧甲的人。我們都知道滿族有八旗制度,“以旗統軍,以旗統民”,滿族人平時耕田打獵,戰時披甲上陣,“給披甲人爲奴”,就是讓流放的漢人成爲寧古塔滿人的奴隸,奴主有權隨意打罵、甚至處死爲奴的犯人,而不受任何追究,

寧古塔、披甲人究竟是怎樣的存在 爲什麼犯人寧願自盡也不會去 第4張

寧古塔氣候惡劣,“寧古寒苦天下所無”,人跡罕至,荒無人煙,而這些來自中原和江南的流人們來到這裏後,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這裏蕭條荒蕪的狀況,流人們將內地先進的耕種技術帶到了這裏,糧食產量極大提高;而且這些流人中有大量因爲清朝文字獄而被流放的知識分子、讀書人,他們將文化傳播到了這裏,使未開化的寧古塔地區土著人認字讀書,說是給他們爲奴,其實是爲師,三百年的流放史,流人們把燦爛的中原文明帶到了寧古塔,促進了寧古塔的發展、民族的融合。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