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戰國時期齊國既然這麼的厲害 最後爲什麼沒有能統一天下呢

戰國時期齊國既然這麼的厲害 最後爲什麼沒有能統一天下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齊國那麼強大爲什麼沒有統一天下呢,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合作與鬥爭是國際關係的兩大主題。戰國諸侯雖然現在都屬中國,在那個時代卻是你死我活的敵對方。既然是敵對方,鬥爭就成了主流。當然一超多霸時,多霸的合作也是必要的,也就有了聯盟的問題。聯盟是合作的一種形式。

鬥爭和合作都要有個方向。但發展方向很多,毛主席一向強調:一個拳頭打人,反對兩個拳頭打人。後來我軍發展爲: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試以齊國爲例淺析戰略得失。

戰國時期齊國既然這麼的厲害 最後爲什麼沒有能統一天下呢

地緣上,齊國南有越國,西南靠宋國,西鄰魏國,西北臨趙國,北據燕國,東瀕大海,從南、西和北三面被圍。滅燕是其唯一破局的機會。若是未能把握,也只能坐以待斃。滅燕之後,才能襲取趙國,逆天改命。

公元前314年 ,齊宣王滅燕國,要不是維穩不當,以致列強幹預,燕國得而復失,否則大有可爲。趙國公元前307年才進行胡服騎射改革,逐漸攻略中山國,晚至公元前296年滅亡中山國。這也不是開上帝視角,燕國西面就是中山國,若能滅燕國,順勢第一目標就是中山國,畢竟中山國相對趙國更弱,而趙國也沒有能力干預。齊宣王滅燕國,若能消化鞏固,便能先於趙國攻略中山國,趙國也就失去了坐大的機會。一旦中山既滅,齊國也就能從北面和東面夾擊趙國邯鄲郡。這是齊國最好的歷史時期,畢竟此時趙國還不夠強大,只要戰略得當,河北沒有可堪一戰的對手。

戰國時期齊國既然這麼的厲害 最後爲什麼沒有能統一天下呢 第2張

公元前296年,本來燕國挑釁齊國在先,齊國有很好的開戰藉口,卻非要聽信蘇秦忽悠,去打宋國的主意。若是齊瑉王稍微有點戰略意識,也不會被忽悠。唯一有可能干預滅燕大計的是趙國。但此時的趙國是李兌執政,而李兌是傾向於聯合齊國的;齊國也就能同趙國交換條件,默許趙國魏國打擊宋國,許陶邑給李兌爲封地。宋國固然富得流油;但是齊國滅宋,會直接威脅趙魏楚三大國的側翼,再有本與燕國就有舊仇,只會招來圍毆。

公元前295年齊國第一次伐宋,就引得趙國干預,不了了之,仍不醒悟。公元前288年齊國第二次伐宋,魏國爲與齊國爭地也同時進攻宋國,趙國甚至爲此進攻齊國,趙國與魏國聯手干預,說明事不可爲。爲了換取秦國允許齊國攻宋,齊國甚至無節操的同意秦國攻魏國舊都安邑。本來齊國攻宋國,已經與魏國有利益之爭,再次出賣魏國,對兩國關係可謂雪上加霜。至於燕國,因爲滅國之恨,齊國成了燕國世仇。垂沙大戰又對楚國落井下石。即使如此,齊國依然於公元前286年一意孤行滅宋,導致公元前284年五國伐齊,差點亡國。

宋國的癥結在於燕趙魏三國。即使是破宋也有先後次序,魏國已經殘破,無力單獨爭雄,真正的當面勁敵是胡服騎射後開疆拓土的趙國。而要形成壓倒性優勢解決趙國,必須先滅燕國增強實力,才能從北、東對趙國形成夾擊之勢。

戰國時期齊國既然這麼的厲害 最後爲什麼沒有能統一天下呢 第3張

齊國本身是四戰之地,周邊沒有開拓的空間,好不容易有機會滅燕,卻要滅宋,以致被圍毆。齊國失去兩次滅燕機會之後,基本沒有破局的希望了。

再說聯盟問題,作爲二把手的齊國,既然去聯合秦國,也許這是遠交近攻,但聯盟哪有次霸去聯合首霸的道理。所以齊國和秦國的聯盟本就是個笑話。蘇秦破除齊國與秦國的聯盟其實是正確的,雖說蘇秦是別有用心,但是有齊國背書 ,放任秦國在西線無顧及擴張也是不能被允許的。

戰國中後期,秦國力量居首。一則,秦國只有東線一路戰場,其他三線毫無壓力;二則,秦國東線也是關塞險要,易守難攻,被圍毆也不容易被打敗,容錯率高;三則,商鞅變法之後秦國中央集權度最高,不僅國力鼎盛,還兵強馬壯;三則,秦國據有河東,拿住韓魏趙七寸;四則,秦國順渭河和黃河而下東進,後勤運輸極其便利。秦國的資本明顯是最雄厚的。

公元前294年伊闕之戰後,韓魏殘破,已經沒有力量抵禦秦國東進。此刻在齊國謀劃滅燕的同時,必須要有大國能減緩秦國擴張步伐。與秦國接壤的大國只有趙國和楚國,趙國與齊國滅燕會有齟齬,但秦國對趙國的威脅更大,趙國不會想直面秦國的時候,齊國背後插刀。但是齊國能滅燕之後,只能圖謀趙國,要想破趙也需要秦國配合。

戰國時期齊國既然這麼的厲害 最後爲什麼沒有能統一天下呢 第4張

上上選是聯合楚國。當然早先齊國也是這麼做的。哪知楚國後來遇到了八百年難遇的昏君楚懷王。楚懷王被張儀忽悠,以致齊楚聯盟瓦解,說明楚懷王既沒看清秦國虎狼之心,也沒看清齊國和楚國聯盟的實質。但不能因爲楚懷王腦殘,就因愛生恨,爲一時面子衝昏頭腦,尤其是垂沙大戰對楚國趁火打劫。本來公元前312年藍田大戰後,楚國與秦國戰局已經有根本性變化,即使楚國暫時屈膝秦國,也不代表楚國就完全投向秦國。秦國與楚國的地緣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秦國要南下攻略,必然要打擊楚國。此時再對楚國落井下石,無異於加速秦國東進。趙國又不敢與秦國硬碰,楚國沒有實力阻攔秦國。

楚國既能幫齊國牽制秦國和魏國,也能保持齊國東線穩定,還不讓越國北上。之所以西線能穩定,是因爲楚國疆域廣大,秦國短期內沒有實力滅楚國:一則兵力不濟;二則路途遙遠、運輸不便;三則耗費時日,趙魏燕會避實擊虛。楚國被秦國忽悠喪地賠款後,抗秦之心更堅決。在秦國打擊下,楚國也沒有精力圖謀齊國,也就拿不住齊國的七寸。即使楚國勉強圖謀齊國,秦國魏國都不會讓它如意。所以楚國對齊國沒有實質性威脅,是長期聯盟的最好選擇。

齊國直接參與合縱攻秦,也是不可取的,與秦國相距甚遠,贏沒有收益,徒耗人力物力財力,輸可能有去無回。這也是齊國一直不熱衷合縱的根本原因。

齊國破局的機會是滅燕,滅燕纔能有轉機,不能抓住時機滅燕,也就難有作爲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