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清代的驛站有什麼作用?從京師到各省都有佈置嗎?

清代的驛站有什麼作用?從京師到各省都有佈置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很多古裝政治劇中,往往會有這樣的場面:前方戰事吃緊,皇帝和大臣們焦急地等待戰報。這時,一匹快馬行駛在官道上急馳進京,不久宮中侍衛急步上奏“六百里加急”,很快戰報到了皇帝手中。那麼,古代時軍事情報和重要公文是如何快速傳遞的呢?所有這些都得從驛站說起。

驛站,是古代傳遞政府文書和官員途中更換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早在先秦時期驛站便已建立,其後的朝代相沿襲,到了明清時期進入鼎盛階段。我們就以清代爲例,介紹一下驛站的功能和作用。

清代前幾位皇帝都勤於政事,在他們的精心統治下,國家的疆域不斷擴展,驛站事業在明代的基礎上也得到了恢復和成長。清代驛站制度經歷了重要改革,其最大特點是“郵”和“驛”合併。在清代以前,郵和驛是兩種職能不同的組織機構。

漢唐以來,“郵”負責傳遞公文,是一種通信組織,也稱爲“遞”;而“驛”實際上只負責提供各種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兼有政府招待所的性質。清代時,這兩種組織合併,驛站從間接爲通信使者服務,而變成直接辦理通信事務的機構。這樣,實際上通信系統比先前簡化了,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清代的驛站有什麼作用?從京師到各省都有佈置嗎?

清代驛務的管理歸屬兵部的專設機構——車駕清吏司,任命官員七人,主管全國的驛站。同時又在紫禁城東華門附近設有專門機構,由滿漢兩大臣會同管理京師和各地的驛務聯繫,下設馬館,專管驛夫驛馬,又設捷報處,收發往來公文和軍事情報。

據有史料記載,清代通信的時限達到了歷史最快的速度。以前各朝代,一晝夜能跑400裏、500裏,清朝的馬遞傳送公文,最快一晝夜能達600兩至800裏。康熙平定三藩之亂,從大西南將軍事情報送到京城,路程5000餘里,快馬通信只九天。收復臺灣期間,從福建到京師路程4800多裏,也是九天內消息可遞到。

之所以驛站的效率得以提高,主要是因爲清代的驛站比明代更爲普遍,尤其是在一些邊遠的縣級地區也設立了驛站,作爲一種支線驛站有效地補充了幹線驛站的不足。

清代的驛站有什麼作用?從京師到各省都有佈置嗎? 第2張

雍正設立軍機處後,清代的驛站又有了一些新的變化。軍機處將重要文書直接交給兵部發給驛站向下馳遞。這些重要文書上面常常書有“馬上飛遞”的字樣,表明爲急遞文書。特別是清代實行的密摺制度,一些重要信息對傳遞的速度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也就出現了“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的情況。

清代驛站路線的設置也是較爲完善的。驛站的總部設於京師,名字叫“皇華驛”,位於東華門,是全國驛路的總樞紐,設驛馬500匹、馬伕250人、車150輛。其經費由兵部覈定,由戶部撥款。

驛站的網絡以皇華驛爲中心向全國輻射,其主要幹線網路分佈爲:

清代的驛站有什麼作用?從京師到各省都有佈置嗎? 第3張

1,東北路:自皇華驛東行,經盛京驛,再由盛京驛起,以達吉林、黑龍江等地;

2,西北路:自皇華驛經張家口以達庫侖、科布多等地;

3,東部:自皇華驛經山東,再分二路,一路至安徽、江西、廣東等地;一路至江蘇、浙江、福建等地;

4,中路:自皇華驛經河南,再分二路,一路達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一路到雲南、貴州;

5,西路:自皇華驛經山西,再分二路,一路達陝西、甘肅、四川各地;一路達新疆、青海、西藏各地;

6,水路:自皇華驛經通州潞河驛,沿大運河通往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等省。

清代幅員遼闊,在東北地區、外蒙古地區、新疆地區和西藏地區都設立了大量的驛站。全國的驛站分屬中央和地方兩級管理,中央歸兵部管轄,由車駕清吏司具體管理;地方歸各省按察使管理,具體則由各地府、州、縣進行管理。但是在邊疆地區,一般歸駐防八旗將軍、大臣管轄,蒙古地區則由理藩院旗籍清吏司管理。

清末時,隨着輪船、鐵路、電訊、郵政的起步和發展,原有的驛站系統逐漸被取代。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大清郵政開始啓動,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設立了郵傳部以掌管輪船、鐵路、郵政事業,大致在此前後,存在了兩千多年的驛站終於走到了歷史的盡頭。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