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孫權爲什麼沒有按例給孫策追封爲帝 原因是什麼導致的

孫權爲什麼沒有按例給孫策追封爲帝 原因是什麼導致的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來政治都是一個不見血卻最令人膽寒的戰場。無論朝堂、後宮,只要與政治扯上關係的,局中人必將不惜暴露人性的所有陰暗面,六親不認,只爭權錢。在這種政治鬥爭中,父子成仇、兄弟反目都不是什麼稀奇事。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中國好哥哥”孫策,我國曆史上少有的把大權留給弟弟而不是兒子的主,最後得到了什麼結果。

孫權爲什麼沒有按例給孫策追封爲帝 原因是什麼導致的

(圖一:孫策像)

對三國有些許瞭解的看官都知道,三足鼎立吳地的代表雖然是孫權,但東吳基業卻公認完全是在孫權的兄長孫策手上打下來的。雄才大略的孫策,人送稱號“小霸王”,相貌堂堂,智勇雙全,用非常短的時間就在馬背上把江東穩定了下來,奠定了孫吳霸業的基礎。只可惜天妒英才,孫策26歲就遇刺重傷。他自知命不久矣,在臨終時把孫權等親信叫到病榻前,首先跟弟弟交託了大權歸屬:“決機兩陣之間,爭衡天下,卿不如我。舉賢江東之地,運籌帷幄,我不如卿。必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自圖之!”孫權聽完,潸然淚下,哭受印綬。

孫權爲什麼沒有按例給孫策追封爲帝 原因是什麼導致的 第2張

(圖二:歷史劇《三國》中張博飾演青年孫權)

孫策嘆口氣,轉過頭又對老母親說:“兒將赴泉,不能奉慈母。今將印綬付弟,望母朝夕訓之。父兄舊人,慎勿過念!”母親擔心孫權年少不能服衆,孫策表示“弟才勝兒十倍”,又安排了張周兩大輔臣,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又因周瑜此時不在場,他又囑咐妻子大喬勿忘令小喬轉告周郎,才安撫下母親和羣臣心頭憂慮。一切安排妥當,孫策瞑目而逝。其實,在孫策遺言傳出之前,張昭等人已經準備擁戴孫氏第三子孫翊爲主。孫權能夠成功上位,可以說是長兄拼盡一口氣扶持的結果。孫權掌權後,果然也沒有辜負孫策的期望,把孫家江山打理得井井有條,直至稱帝。

孫權爲什麼沒有按例給孫策追封爲帝 原因是什麼導致的 第3張

(圖三:連環畫《孫權稱帝》)

一稱帝,問題就來了。孫權忌諱別人提及孫吳江山有孫策的多少多少功勞,生怕被看做是依賴哥哥的草包,因此,他沒有按例給孫策追封爲帝。甚至出於對孫策後人可能奪權的恐懼,把孫策之子孫紹封作吳侯,始終不給實權。孫紹之子孫奉則更悲慘,孫權的嫡孫、與他同輩的吳末帝孫皓隨便找個藉口就要走了他的命,孫策一脈就此斷絕。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