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何休與鄭玄之爭,背後都有什麼衝突存在?

何休與鄭玄之爭,背後都有什麼衝突存在?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中國古代學術史上,有許多著名的學者和他們之間的爭論。這些爭論往往反映了當時學術界的發展趨勢和思想觀念。本文將以何休鄭玄之爭爲核心,探討這場爭論背後的歷史背景、爭論焦點以及影響。

一、何休與鄭玄之爭的背景

何休(約公元129年-公元189年),字公休,東漢末年著名學者,以註釋《春秋公羊傳》而著稱。鄭玄(公元127年-公元200年),字康成,東漢末年著名學者,以註釋《禮記》、《尚書》等經典而聞名。何休與鄭玄的爭論主要集中在對《春秋公羊傳》的解讀上。

二、爭論焦點:五經正義

何休與鄭玄之爭,背後都有什麼衝突存在?

何休與鄭玄爭論的核心問題是“五經正義”的歸屬。《五經正義》是東漢時期的一部經典註釋著作,包括《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五部經典的註解。何休認爲《五經正義》應該歸屬於他,而鄭玄則堅決反對。

三、爭論背後:學術觀念的衝突

何休與鄭玄之爭,實際上是古代學術觀念的衝突。何休主張古文經學,認爲《春秋公羊傳》是孔子所作,具有很高的權威性;而鄭玄則主張今文經學,認爲《春秋左氏傳》是左丘明所作,同樣具有很高的權威性。這兩種學術觀念在漢代曾經相互排斥,但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逐漸融合,成爲中國古代學術的主流。

四、影響:推動學術發展與融合

何休與鄭玄之爭雖然激烈,但最終雙方都作出了妥協。鄭玄承認《春秋公羊傳》的價值,同時也爲《春秋左氏傳》作注。這種妥協有助於推動古代學術的發展與融合,使得古代學術更加豐富多元。

總結:何休與鄭玄之爭是一場古代學術爭鳴的縮影。這場爭論反映了當時學術界的發展趨勢和思想觀念,也推動了古代學術的發展與融合。在今天看來,這場爭論仍然具有一定的示意義:在學術研究中,我們應該尊重不同的觀點和看法,通過對話與交流,共同推動學術的進步。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