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英荷戰爭的歷史背景:荷蘭與英國產生利益衝突

英荷戰爭的歷史背景:荷蘭與英國產生利益衝突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荷蘭崛起

荷蘭,這個面積僅4萬多平方公里、自然資源貧乏的小國,在歷史上卻有過一段耀眼的輝煌。荷蘭原是西班牙的屬地,1609年才徹底獨立。它的造船業極負盛名,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幾十家造船廠,全國可以同時開工建造幾百艘船,而且船隻造價比技術先進的英國還要低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所以荷蘭很快成爲歐洲的造船中心。那時,世界各國間的貿易交往主要依靠海上交通。荷蘭的商船隊擁有1.6萬餘艘船隻,佔歐洲商船總噸位的四分之三,世界運輸船隻的三分之一,被稱爲“海上馬車伕”。

17世紀起,經過資產階級革命而擺脫西班牙統治的荷蘭,在短短几十年間就在發展上超過許多歐洲國家,成爲“17世紀標準的資本主義國家”。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糧食,由它運往地中海。德意志的酒類、法國的手工業品、西班牙的水果和殖民地產品,由它運往北歐。。荷蘭商人從葡萄牙人手中偷來了遠航東方的航海圖,旋即組織商船到達印度的果阿、爪哇和摩鹿加羣島等地。1602年,荷蘭商人和貴族聯合建立東印度公司,在南亞迅速擴張,建立起一批武裝商站。1603年在爪哇,1606年在馬六甲,先後打敗西班牙和葡萄牙海軍。於1619年在爪哇建立第一個殖民據點巴達維亞(今雅加達),然後由爪哇向西侵佔蘇門答臘島,向東從葡萄牙手裏奪取香料羣島(今馬魯古羣島),還相繼侵佔了馬六甲和錫蘭(今斯里蘭卡)。在亞洲東部一度侵入中國領土臺灣。在日本九州島的長崎取得了商業據點。1648年,荷蘭佔領了好望角,在非洲南端建立起一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殖民據點。在北美以哈得遜河流域爲基礎,建立了新尼德蘭殖民地,並在河口奪取曼哈頓島建立新阿姆斯特丹。在南美洲,荷蘭殖民者佔領了安得列斯羣島中的一些島嶼

英荷戰爭的歷史背景:荷蘭與英國產生利益衝突

 英荷矛盾

英國於1640-1649年內戰後英國脫穎而出,克倫威爾上臺後大肆擴軍,原本在斯圖亞特王朝時期衰落的英格蘭軍隊再一次開始令人生畏。陸軍的“鐵軍”超過了三萬,(作爲島國的英格蘭原來基本沒有陸軍)克倫威爾是偉大的軍隊締造者,他以古斯塔夫的瑞典軍隊爲模板,並且更加強調高效與紀律性。海軍更是擴大了三倍多,由40艘主力艦擴大到了120艘,擁有當時世界最好的艦船與船員。資產階級出身的克倫威爾是典型的重商主義者,他不能容忍荷蘭人壟斷全球貿易,護國公頒佈了針對荷蘭的《航海條例》,英格蘭的利劍指向了同是海上強國的荷蘭。

這樣在同荷蘭殖民強國的鬥爭不僅不可避免,此時荷蘭到處排擠英國商人。在俄國和波羅的海各國,在北美殖民地和東亞各國,在地中海和西非沿岸地區,荷蘭人倚仗資本雄厚,基本上壟斷了各國的貿易。1649年,又與丹麥簽訂條約,獲得貨船免稅通過鬆德海峽的權利,從而掌握這一地區的貿易優勢。令英國人不能容忍的是,荷蘭竟然在英國水域肆意捕撈魚蝦等水產品,甚至把這些水產品拿到英國市場上高價出售,牟取厚利。這些情況早已激起英國資產階級的憤怒。165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新的《航海條例》,規定一切輸入英國的貨物,必須由英國船隻載運,或由實際產地的船隻運到英國,這就是說不許其他有航運能力的國家插手。荷蘭一向以商船多、體積大、效率高、組織完善而成爲貿易中介國家、全世界商品集散的中心。英國的新航海條例顯然是對付荷蘭的,打擊它在英國對其他國家貿易中的中介作用。荷蘭與英國之間的鬥爭空前激化起來,荷蘭反對英國的航海條例,英國拒絕廢除航海條例,這就導致了英荷海上大戰。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