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御膳房廚師9000多人 明朝皇帝到底吃什麼?

御膳房廚師9000多人 明朝皇帝到底吃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大明帝國以後,百廢待興,天下百姓還沒有從那個戰亂的年代恢復過來。朱元璋時常想起幼年時期生活的艱苦,江山得來不易。坐上皇帝寶座以後,身體力行,崇尚節儉,日常飲食不過是“常供”,即家常便飯,並沒有珍異美食。每天早晚進膳,必有一道豆腐,以表示自己不敢奢靡。

明宮的膳食機構

明朝宮廷的膳食管理,分爲兩個兩套衙門。外廷管理的是光祿寺和太常寺。(光祿寺掌管宴席、酒禮,太常寺主要負責祭祀用到的飲食)。皇宮大內的膳食由尚膳局掌管,屬於女官衙門的則有尚食局。

光祿寺和太常寺這兩個單位人員衆多,要負責很多人的飲食,也可認爲是朝廷的大食堂,它們下屬均有很多的廚師和雜役。宣德十年這個食堂的廚師就有5000多人,後來又增加到了9000多人,這個數字有點恐怖,這麼多廚師得要多少廚房啊?而且這還不算大內的尚膳局和尚食局。

御膳房廚師9000多人 明朝皇帝到底吃什麼?

這麼大的食堂,每天的消耗也是驚人的。皇宮所需要的如豬牛羊雞鴨鵝等都是有禮部攤牌給各省的,每年都有定數,初期都是各省派人押送到光祿寺,後期改爲了直接折算銀兩,再由光祿寺的官員在京師採購。據記載,每年光是牲口就要採購數十萬頭。雞鴨鵝等就更多了。

明代的宦官衙門有十二監、四司、八局,具體的就不列舉了,其中尚膳局就是專門給皇帝和后妃們做飯的,下面又分幾個部門,其中司膳負責烹煎燉煮等,專管燒菜做飯,司釀掌管宮廷的酒水,司藥掌管中藥養生,司禧負責薪碳之事。凡是進奉給皇帝的飲食,首先都要有專門的人品嚐。

 明朝的皇帝都吃什麼?

在一般人的想象當中,皇帝吃的一定是龍肝鳳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國各地各種美食彙集到皇宮,皇帝可以任意享用各種美味佳餚。

其實,明朝的皇帝一般很少在大食堂吃飯(就是前面講的光祿寺),就連大內的尚膳局也很少吃,原因很簡單,他們做的飯菜都太講究規矩,不合口味。所以明朝中後期的皇帝的飲食大多是由身邊的太監監管。太監們知道皇上的心思,也肯花力氣研究,所以花樣百出,味道自然也是不必說的。

嘉靖皇帝和一生酷愛道教,久居西苑,日常飲食也主要是以素食爲主,時間久了皇帝天天吃素也覺得沒有味道,但是爲了虔誠的信仰,又不得不吃素食,於是太監們挖空心思,想方設法的把菜做出花來,以前的宮裏吃的豆腐到了他們手裏就變樣了,豆腐改由鳥腦製成,一頓飯就要吃掉好幾千只鳥。

御膳房廚師9000多人 明朝皇帝到底吃什麼? 第2張

孝宗皇帝時期齋戒的時間很長,一年有111天的時間全部素食。在素食期間,禁止屠宰,而且給大臣賜宴的時候也用素食,皇宮內對外採辦的牲口數量隨之大減。當然了,皇帝富甲天下,即便是素食,其製作的方法也是尋常百姓家無法望其項背的。

明朝皇宮內有一道名菜叫着“烹龍炮鳳”,每當遇到大的典禮,都要準備這道菜。所謂龍不過是牡羊代替,而鳳則是用雄雉代替,聽着有點似是而非,不過烹飪的技巧肯定是很高的。明宮內還流行吃驢肉、狗肉、鴨肉。每年年末,各宮都吃驢頭肉,因爲宮中稱驢爲“鬼”,故城“嚼鬼”。

 皇宮用酒

明朝宮內比較著名的酒有“金莖露”和“太禧白”兩種,都是由御酒坊太監親自監督釀造的,光祿寺不得干預。金莖露到了弘治初年纔有配方,其酒清而不烈,醇而不膩,味厚卻不傷人。太禧白色如燒酒,澈底澄瑩,濃厚而不膩,均爲酒中絕品。

明宮太監監釀的用酒,又可分爲兩種:一種爲御酒坊所釀,一種爲太監在宮外釀造好了進奉。御酒坊所釀的酒,除了金莖露和太禧白之外,還有荷花蕊、寒潭春、秋露白、竹葉青等數種。據載,金莖露和太禧白是崇禎皇帝的最愛,後來改名成了長春露和長春白。天啓年間,魏忠賢在宮外造辦了很多名酒進奉給天啓皇帝,各色品種達六七十種。

御膳房廚師9000多人 明朝皇帝到底吃什麼? 第3張

此外,宮中名見於記載的還有桂花釀、菊花漿、芙蓉液、蘭花飲等數十種。宮中的長隨將配方帶出宮外,在市場上售賣,以此來維持生計。這種有宮內流傳到宮外的酒,被當時的京城市民稱之爲“廊下內酒”。

朱元璋一生崇尚簡樸,從沒亂享奢靡,到了他的子孫後代奢靡之風日成氣候。自成化以後,飲食時尚之風日盛,這種風氣首先來自宮廷,在皇帝的帶領下,士大夫也不耐清貧生活,崇尚奢靡,以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慾。甚至到了民間飲食風俗也轉向豐腆,果餚講究,宴會不斷,即使是中等家庭,也紛紛效仿,一頓飯往往要消耗幾個月的用度。

而一般的窮苦百姓卻爲開門七件事而奔波、忙碌,品味的不過是初茶淡飯,甚至食不果腹。尤其在大災的年月,還出現了“吃人”的現象。至於那些乞丐和孤兒平常所吃的不過是殘羹剩飯,真所謂的人生五味俱全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