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解密:關羽一生中的九大疑點 到底哪裏可疑?

解密:關羽一生中的九大疑點 到底哪裏可疑?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8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縱觀演義衆多的人物形象中,關羽關二爺稱得起是絕對的出類拔萃,羅貫中老先生爲塑造關羽的英雄形象,可算是不惜濃筆重彩,對其進行了全方位包裝,使這位原本在三國正史武將行列中的普通一位帶上了神仙般的色彩,本文就從歷史的角度爲大家揭示關羽一生中的九大疑點。

關羽的年齡

史書記載:關羽死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而生年不詳。他死的那一年,劉備59歲。如果按照《三國演義》“桃園三結義”的說法,關羽小於劉備,稱劉備爲兄,那麼他的壽命不會多於59歲。但“桃園三結義”只是小說家之言,在歷史上並無其事。從史實的角度來看,劉備和關羽只是主從———君臣關係,既然劉備不是他的“大哥”,他的年齡不一定非得小於劉備不可。

《三國志·張飛傳》說:“羽年長數歲,飛兄事之。”這是有史可查的關羽的相對年齡,但也頗具模糊性。說是比張飛年長數歲,這“數歲”是幾歲?何況張飛的年齡在史書上也沒有明確的記載,關羽的這個相對年齡只能是相對又相對了。

解密:關羽一生中的九大疑點 到底哪裏可疑?

過去有一個傳說:關羽的生辰是四個“戊午”———戊午年、戊午月、戊午日、戊午時。但按此推算,關羽應該生於公元178年,如果他生於這一年,那麼他在公元184年投靠劉備時只有7歲,可見這個傳說是不可靠的。

元代有一位學者叫胡琦,他考證了關羽的年齡,結論是:關羽約生於漢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左右,比劉備還大。清代的大考據家閻若璩素以治學嚴謹著稱,卻接受了這個結論,但我們至今還不知道胡琦的考證有什麼依據。

又:上述的解州地方官員朱旦在其《關侯祖墓碑記》中說關羽生於漢延熹三年(公元160),與胡琦的考證相近。小說參照了這些說法,定爲:關羽生於公元160年,死於公元219年,活了60歲,比劉備大1歲。如果依齒而序,劉備應該管他叫“大哥”。

關羽的妻子和後嗣

關羽的妻子是誰,史無明文。約成書於元末的說唱詞話《花關索傳》,說關羽之妻爲胡氏,是後來形成的傳說。根據《三國志·關羽傳》記載;關羽有兩個兒子:關平和關興。《三國演義》說關平是關羽的義子,而《三國志》本傳及《蜀記》都稱爲”子平”,可見他是關羽的親生兒子,義子之說並沒有根據。另一個兒子關興,字安國,“少有令問,丞相諸葛亮深器異之。弱冠爲侍中,數歲卒。”

我們對《關羽傳》的這段記載加以詮釋,應該得出這樣的結論:1、關興在少年時有”令問”(好名聲),丞相諸葛亮很囂重他。劉備稱帝那年,蜀漢稱章武元年,即公元221年,諸葛亮於是年爲丞相,是時關興正在年少,而關羽已經死去二年了。這也可以反證:在夷陵之戰中,年少的關興是不可能上戰場爲父復仇的。2、弱冠(20歲)出仕時,關羽已經死去多年,沒有過多久,關興就英年早逝了。本傳還說關興有兩個兒子:關統和關彝。

解密:關羽一生中的九大疑點 到底哪裏可疑? 第2張

按照《花關索傳》的說法,關羽還有一個失散的兒子,因先後被索,花兩家所收養,遂以關、索、花三家的姓爲姓名,取名花關索。但這部說唱詞話的內容荒誕不經,毫無史實根據,羅貫中編著《三國演義》時也沒有采納。

史書上說關羽有女兒,孫權派人來求婚,關羽未允,還辱罵了使者。但她的名字,也不見史書記載。按照雲南的民間傳說,她叫銀屏,關羽和劉備相繼辭世後,由諸葛亮作主,把她嫁給蜀漢大臣李恢之子李蔚,隨丈夫長期居住在南中地區的俞元(今雲南澄江),當地人稱爲“關三小姐”。

現在澄江還有她的墓和“梳妝檯”遺址,恐怕都是後人的附會。她的丈夫李蔚也不見史書記載,按《三國志·李恢傳》:李恢的兒子叫李遺。

另據《蜀記》:魏將龐德之子龐會,隨鍾會、鄧艾伐蜀(在公元263年),因爲龐德被關羽殺害,龐會爲了復仇,誅滅了關氏全家,所以關羽沒有留下後人。

關羽沒有留下後人。

關羽的武器——青龍偃月刀?

《三國演義》說關羽使用的武器是青龍偃月刀,在關帝廟的塑像,壁畫以及年畫、戲曲舞臺上,常見此刀。偃月,是半弦月,此刀刃部爲半月形,刀上鑄有青龍,故稱青龍偃月刀。

這種長柄大刀出現於唐宋時代,用於儀仗,並非實戰所用,因而關羽不可能使用這種刀。漢末三國時,武將多有帶鞘的佩刀,作防身之用。“單刀赴會”的刀,即指佩刀而言。

關於關羽斬顏良的情形,《三國志·關羽傳》說:“刺良於萬衆之中,斬其首還。”有的學者據此認爲;既說“刺”,又說“斬”(斬,截斷也。斬首,是截斷其首級),他用的應該是劍。

但當時在戰場上通用的是矛、戟之類的長柄武器,而劍之爲物,又短又輕,如果關羽揮劍馳騁於千軍萬馬之中,與衆多的又長又重的矛、戟相對抗,是難以抵擋的,所以用的應該是矛、戟之類的武器,即可刺,又可以用之截斷首級。

解密:關羽一生中的九大疑點 到底哪裏可疑? 第3張

赤兔馬(無稽之談)

三國時期有幾匹名馬:曹操的絕影,劉備的的盧,呂布的赤兔,史籍皆有著錄。關於赤兔馬,《三國志·呂布傳》說:“布有良馬曰赤兔。”《曹瞞傳》說:“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馬中有赤兔。’可見此馬在當時是大大的有名。但後來這匹馬的下落如何,史書上卻沒有記載。

《三國演義》說:呂布的部將侯成盜了它獻與曹操,曹操又把它送與關羽,關羽騎着它“千里走單騎”,後來關羽敗走麥城,被東吳潘璋的部將馬忠擒獲,馬忠得了赤兔馬獻與孫權,孫權賜與馬忠爲坐騎,其馬數日不食草料而死。所有這些情節都是虛構的。

其實,呂布在初平三年(公元192)出關,關羽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敗亡,其間經過二十七年,這匹馬應該有30歲左右了。馬的壽命一般只有十幾年,即或它不死於戰陣,也早就老死了,怎能被馬忠所獲?何況關羽騎赤兔馬,不過是小說家之言,是毫無史實根據的。

關羽的爲人

從關羽與同僚及士卒的關係談起。關羽與同僚的關係很不和諧,說是“全面緊張”,殆不爲過。

馬超:聽說馬超歸附,對其不服,寫信給諸葛亮,問“馬超的才能可與什麼人相比?”(《三國志·馬超傳》)

黃忠:聽說黃忠爲後將軍,憤怒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三國志·費詩傳》)

糜芳:“爲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私好攜貳(私人關係不和),叛迎孫權。”(《三國志·麋竺傳》)

士仁:“與羽有隙,叛迎孫權。”(《三國志·楊戲傳》)

劉封、孟達:二人鎮守上庸,關羽在襄樊之戰中請二人發兵相救,二人坐視不救。

解密:關羽一生中的九大疑點 到底哪裏可疑? 第4張

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蔣琬面前評論關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憑恃英勇的名聲,帶兵沒有章法,簡直是主觀蠻幹。”)(《三國志·廖立傳》)

潘:“亦與關羽不穆(不和)。”(《三國志楊戲傳》)

關羽長期鎮守荊州,以上蜀漢的文武官員都是在荊州及其周邊者,幾乎多數與其不和。

關羽與同僚的關係雖然很緊張,與士卒的關係卻是比較和諧的。《三國志·張飛傳》說:“羽善待卒伍而驕於士大夫,飛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二人正好相反。小說有關羽憐恤和寬恕逃兵的情節,就是從此演繹而來的。

關羽的出身

《三國志·關羽傳》說:“關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人也。”

河東,郡名,治安邑,在今山西夏縣西北10公里。解縣治所在今山西運城市西南解州鎮。關羽的故里,在今運城市西南10公里的常平村。那裏有關羽祖祠,始建於金代,現存建築爲清代重修。運城市和解州鎮都有關帝廟,解州關帝廟始建於隋開皇九年(公元589年),已有1400多年曆史。運城關帝廟則爲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所建,距今近500年。

關羽的家世,史籍缺載。據說在清康熙年間,解州有人在掘井時,掘到了關羽祖墓的墓碑,上面鐫刻着關羽的家世。有一個名叫朱旦的地方官員據此寫了一篇《關侯祖墓碑記》,說是關羽的祖父叫關審,父親叫關毅。至於關家的家境如何,則無從稽考了。有的傳說關羽青年時打過鐵,還有的說他賣過豆腐或賣過糧食,都沒有什麼史實的根據。

不過,我分析的出身是:關羽生於一個沒落的大戶人家,青年時遭逢亂世,沒有生計,以打魚爲生。

理由如下:第一,如果上述朱旦的碑記屬實,則關家既然能立廟樹碑,那就不是寒門微族,而應該是一個大戶人家。第二,傳說關羽做過小生意維持生活,表明這個大戶已經沒落了。第三,據史書記載:赤壁之戰那年,關羽爲劉備主管水軍,以後又長期鎮守荊州,帶領一支有相當規模的水軍,戰鬥在江漢之上,還取得了“水淹七軍”的勝利,表明關羽是熟知水性的,說他青年時打過魚,似比打鐵,賣豆腐等更貼切一些。

解密:關羽一生中的九大疑點 到底哪裏可疑? 第5張

關羽與張遼

張遼原爲幷州刺史丁原的部下,後又歸屬董卓和呂布,呂布失敗後,投降了曹操,成爲曹操手下的名將,與樂進、李典、張、徐晃等齊名。張遼與關羽屬於不同的陣營,爲什麼會成爲朋友呢?

《三國演義》說:呂布失敗時,張遼被擒了,曹操要殺他,多虧劉備和關羽苦苦的講情,才得以不死。因爲關羽對張遼有這種特殊的恩義,二人才成爲朋友。

但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曹操在下邳擊敗呂布,張遼率領其衆投降,拜中郎將,賜爵關內侯。並沒有曹操要殺張遼,劉備、關羽爲之求情的內容,再查劉備和關羽的傳記,也沒有這種記載。根據史書上所透露的信息來推測,大約是呂布到下邳投靠劉備時,關羽和張遼結交的。以後劉備隨曹操住在許都,以及關羽投降曹操期間,二人應多有來往。

關羽是河東郡解縣(今山西運城市)人,張遼爲雁門郡馬邑(今山西朔縣)人,同屬幷州。古人重“州里”,同州之人也算是老鄉,比一般人要親近些。

關於關羽與張遼互相過往的具體情況,史書上只記了二人同解白馬之圍和曹操命張遼探測關羽口氣的兩件事,《三國演義》又有土山勸降的情節,爲史籍所無。小說有關關羽和張遼過往的多處描寫,基本上是本於史書,有的參照了《三國演義》(如土山勸降),但基本上還是忠於史實的。

水淹七軍

關羽進攻襄樊不久,就發生了“水淹七軍”的事件。《三國演義》描述此事說:時值八月秋天,連日大雨不止。關羽把軍隊移於高阜處,差人堰住各處水口。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裏,命人放水淹了魏將於禁的七軍,于禁投降,龐德奮戰被擒,誓不投降,引頸受刑,壯烈而死。

總的看來,《三國演義》所述,大的輪廓尚符合史實,而情節間有出入。最大的出入是,綜合《三國志》各傳的記載,水淹七軍是由於漢水突然上漲所致,魏軍是遭受了自然災害,並不是關羽有預謀的決堰所致。當然,關羽多年鎮守荊州,熟悉江漢一帶的地理、氣候、水文等情況,在高處紮營,避免了水患,又利用漢水暴漲的時機消滅了敵人;而於禁等沒有這方面的知識與經驗,紮營於低處,又缺乏警惕性,沒有防禦天災,導致了戰爭的失敗。

從這個角度看,雙方的勝負也並非完全取決於天災,也包含着人謀的作用,也有一個軍事指揮者的主觀能動性問題。但因爲天災而水淹七軍和因爲關羽的事先謀劃而水淹七軍,從性質上說畢竟是兩回事。對於關羽來說,在一定程度上是僥倖成功;而對於于禁來說,則具有一定的不可抗拒的客觀因素。

解密:關羽一生中的九大疑點 到底哪裏可疑? 第6張

 進攻襄樊

關羽進攻襄樊,是他失敗的一個起點。但此事的真實背景,我們至今仍不清楚。主要的問題是:關羽發動這場戰爭,是他個人因頭腦發熱而冒進,還是有劉備的命令?我們遍查史書,找不到劉備發號施令的記載,也沒有諸葛亮等權威人士的表態,連一絲一毫的蛛絲馬跡也沒有。

如果說,這是關羽的個人行動吧?這麼重大的事,他怎能一個人就作了主?而我們翻閱史書,自從關羽發動了荊州戰爭,始終沒見西川方面派來一兵一卒支援,也沒有任何動靜,只是任其自生自滅,最後使關羽落得個失地授首,含恨而終。而在荊州失守,關羽敗亡之後,劉備才積極動作起來,帶着滿腔悲憤,親率大軍東進伐吳,首尾連營七百里,場面堪稱壯觀。但令我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你劉備和諸葛亮早幹什麼了?

從當時的形勢看,關羽出兵襄樊是不合時宜的。第一,從蜀漢整體的情況看,劉備剛剛從曹操手中取得漢中、上庸等地區,軍隊需要休整,後方和新佔領區需要鞏固,不宜馬上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爭了。第二,從荊州的形勢看,當時東吳全吞荊州之心未死,隨時都有前來奪取荊州的危險,蜀漢方面應該以主要的精力來鞏固荊州的防務,防備吳人的進攻,而不應該貿然北進,另闢戰場。第三,從曹魏的情況看,當時雖然遇到了一定的麻煩,如在朝廷上東漢老臣中仍有一些反曹勢力在窺測時機,地方上發生了以侯音、孫狼等人爲代表的叛亂等等,但其實力仍很強大,並沒有出現土崩瓦解之勢。

我們實在不明白,這麼明顯的問題,蜀漢方面的當權人物和有識之士(包括劉備、諸葛亮)爲什麼沒有估計到而阻止這場戰爭的發動呢?

劉備死後,後主襲位,諸葛亮輔政。當時有一個名叫廖立的人,出任長水校尉。他覺得自己是大材小用了,心中很不滿意,便在丞相掾李邵、蔣琬面前發了一頓牢**評了蜀漢方面的一些人和事,態度雖然過激,卻不乏真知灼見。

關於關羽失荊州問題,他說:“後(先帝)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孓遺……是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主觀蠻幹)耳,故前後數喪師衆也。”這條資料很珍貴,我們今天來研究當年關羽進攻襄樊和失荊州的責任問題,這幾乎是僅存的原始資料了,但可惜它也具有模糊性。從“後(先帝)至漢中,使關侯身死無孓遺”一句來看,似乎關羽進攻襄樊爲劉備所“使”,荊州之失與關羽之死,劉備應該負責任;而從後面的話來看,又似乎是關羽一意孤行的結果。當然,再結合前面的一句話來看,劉備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