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盧綰:劉邦的同鄉發小,開國後就投靠匈奴

盧綰:劉邦的同鄉發小,開國後就投靠匈奴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4.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盧綰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這場毫無勝算的王權爭奪戰中,劉邦手下的兄弟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劉邦的皇位是在衆人的信任上建立起來的。其中作爲與劉邦住同鄉,生同日,學同師的發小盧綰來說,劉邦一直將他視爲自己的心腹之人,劉邦對他十分信任。

但在劉邦死後,劉邦的這位發小盧綰卻投降了匈奴,與大漢爲敵。不禁讓人感慨爲何劉邦如此信任的人還要背叛他,究竟是劉邦做錯了什麼還是盧綰恩將仇報?這對曾經情同手足的兄弟爲何反目成仇?

一劉邦與盧綰到底有多親

最好的總要留給自己最親的人,但有人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對於劉邦來說雖然手下對他忠誠的人很多,但並不代表劉邦與他們都親近,人這一生可以分爲四種關係,近而不親,親而不近,不近不親,既親且近。劉邦和盧綰的關係也屬於第四種,既親且近,爲何這樣說,首先盧綰自幼與劉邦一起長大且盧綰的父輩與劉邦的父親劉太公關係十分親近。

《史記》原文:盧綰者,豐人也,與高祖同裏。盧綰親與高祖太上皇相愛,及生男,高祖、盧綰同日生,裏中持羊酒賀兩家。及高祖、盧綰壯,俱學書,又相愛也。裏中嘉兩家親相愛,生子同日,壯又相愛,復賀兩家羊酒。

盧綰:劉邦的同鄉發小,開國後就投靠匈奴

盧綰影視劇形象

從《史記》的這段記載就可以看出盧綰從小就與劉邦十分親近,無論是個人還是家庭之間,兩家人互親互愛。再來說劉邦的統治集團內部的核心成員基本都是由沛縣老家的人組成的,如蕭何、樊噲、曹參等人,但是唯獨盧綰是這些人不能比的,雖然同爲老家沛縣的人,但盧綰卻是其他人不能比較的。

《史記》 從東擊項籍,以太尉常從,出入臥內,衣被飲食賞賜,髃臣莫敢望,雖蕭曹等,特以事見禮,至其親倖,莫及盧綰。

我們史記上這段簡短的描述可以進一步得知,盧綰到底與劉邦有多親,上面的話大概意思就是說盧綰可以自由出入劉邦的臥室,這些都是蕭何,曹參等人不能及的,由此可以看出盧綰纔是劉邦最親近的人。

二野心膨脹,誤入歧途

劉邦與盧綰的關係不用講,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西漢開國以後,劉邦爲了穩定當時的統一局面不得不下令分封諸侯,一共分封了八位,楚王韓信、淮南王英布、樑王彭越、趙王張敖、燕王臧荼、閩粵王亡諸、韓王信、長沙王吳芮。而蕭何,盧綰等人未被封侯,而是留在了京都任職。

在漢五年七月的時候,燕王臧荼起兵謀反,劉邦親自率軍討伐(此時劉邦已稱帝)。劉邦藉此機會,命盧綰隨行,叛亂平息後,燕王位置空缺,盧綰順理成章地被封爲了燕王。至此,劉邦的好哥們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封土,成爲了一方諸侯,可以說劉邦也算是盡心盡力了。

漢高祖十一年,秋天,異姓諸侯王陳豨在代地反漢。劉邦再一次親率大軍到邯鄲,從南面進攻陳豨。派燕王盧綰率領大軍從代國的東北方向攻打陳豨。也正是這次叛亂讓盧綰再也無法回頭,步入了歧途之中。

三諸侯反叛,君臣疑懼

在平定陳豨叛亂時,盧綰卻做錯了決定,在劉邦與陳豨之間選擇了陳豨,因爲雖然劉邦盧綰情同手足,但是他們不僅是兄弟關係,他們還是君臣關係。先說異性諸侯王爲何紛紛反叛劉邦,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因爲韓信,爲什麼說是韓信呢?

因爲韓信是漢朝開國以後殺掉的第一個功臣,而且是在無憑無據的情況下,就將韓信貶爲了淮陰侯,不久後又以韓信謀反的罪名將韓信處死,並夷滅三族。這對於其他異姓諸侯王來說是一種威懾更是警報。不得不讓衆人感到,劉邦有一絲要卸磨殺驢的意思。

這同樣也是盧綰所擔心的,所以盧綰一方面與陳豨聯絡,另一方面還與匈奴勾結,希望從匈奴方面得到幫助,穩固燕王位置。盧綰要的其實並不多,就想安安穩穩地做好自己的燕王,但他站錯了隊伍。

盧綰:劉邦的同鄉發小,開國後就投靠匈奴 第2張

在手下使者張勝的勸說下決定反叛劉邦,盧綰的反叛其實都是因爲君臣之間的疑懼,疑,雙方都互相懷疑,懼,二人又都害怕,劉邦害怕自己的好哥們背叛自己,畢竟以前的好兄弟們接連背叛。

也是對劉邦不小的打擊,還有就是盧綰對劉邦的恐懼,害怕代國陳豨死後下一個就是自己燕王盧綰。就這樣盧綰與劉邦這對曾經的手足兄弟之間就出現了裂痕。

盧綰:劉邦的同鄉發小,開國後就投靠匈奴 第3張

四爲求自保,卻無後退之路

盧綰與劉邦之間,畢竟還是有感情存在的,其中有一點可以證明,那就是盧綰曾經懷疑使者張勝投降匈奴,還爲此向劉邦舉報要求滅其全族。

但後來又在張勝的勸說下,改變了注意,隨後又向劉邦打了圓場。但是此時劉邦在匈奴的降軍口中得知盧綰與匈奴互通的消息,並派遣大將樊噲掛帥(後改爲周勃)去討伐燕王盧綰。

此時的盧綰還沒有決定真的投降匈奴,當是盧綰聽說劉邦生病後,還率領家眷親信等千人去往長安,希望等劉邦病好以後親自和劉邦說清楚,但是沒有等到劉邦痊癒,四月份劉邦就死了。而當時朝中是呂后當政,爲了鞏固自己的政權,以各種理由殺掉異姓諸侯王和曾經的有功之臣。

迫於這種情況,本來就是想自保,依靠匈奴人的力量,坐穩燕王的位置,最後誤會沒解開,反而要面臨滅頂之災,不得不帶領親人投靠匈奴,投降匈奴後,匈奴人封盧綰爲東胡廬王。公元前194年死於匈奴,卒年六十三。

司馬遷曾經這樣評價盧綰和韓信

韓信、盧綰並不是一向積德累善的世家,而是僥倖於一時隨機應變,以欺詐和暴力獲得成功,正趕上漢朝剛剛建立,所以才能夠分封領土,南面爲王。在內由於勢力強大而被懷疑,在外倚仗着外族作援助。因此,日益被皇帝疏遠,自陷危境,走投無路,無計可施,最終迫不得已投奔匈奴,難道不可悲嗎

也許這纔是歷史真正的歸宿,這世界上沒有永恆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而是我們社會中的人心在不斷的變化,人們在利益和金錢面前變得貪婪,變得失去本性。或許只有等到人生已是末路時,腦海中才會想起我們曾經是朋友,我們曾經是血緣關係的親人。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