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揭祕古代退休制度,哪個朝代福利待遇最好?

揭祕古代退休制度,哪個朝代福利待遇最好?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2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了公務員,就有退休制度,不過古代中國不叫“退休”,在韓愈第一次提出“退休”這個詞之前,我們古人都叫“致仕”、“致政”這些詞。《尚書大傳.略說》中說“大夫七十而致仕,老於鄉里,大夫爲父師,士爲少師”,就是說那時候的官員古稀之年才能退休不幹了。當時大臣們申請退休,還有一種說法是“乞骸骨”。爲什麼這麼說呢?大臣做官,就是一生苦學術,賣與帝王家,退休了,交還了權力,就只祈求皇帝把自己的老骨頭還給自己,在人生的最後關頭,自己自由一把。

揭祕古代退休制度,哪個朝代福利待遇最好?

70歲,在古代是什麼概念?

學者林萬孝在《我國歷代人平均壽命和預期壽命》一文中估算每個朝代的人均壽命:周代秦代是20歲,漢代是22歲,唐代27歲,宋代30歲,最高的清代也才33歲。三國大家都看過,曹氏家族被司馬懿先生篡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曹操的後人活的太短了。曹丕比司馬懿小八歲,曹叡比司馬懿小25歲,結果司馬懿活到了73歲,硬生生地熬死了曹魏三代人。而可怕的是,就算是73歲,在現在也不過是一個比較長壽的年紀。

七十歲退休,即是按現在中國人的平均年齡算,都是很晚。國家前不久的延遲退休大討論,也是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到現在都沒有拿出一個方案。70歲退休,在當時的人的壽命裏面,就算是養尊處優的官員,都沒幾個人能享受得到,就算享受到,也享受不了幾年。

所以我們看史書,常常會有很多人死在任上,比如顏真卿,六十多歲還去敵營勸降,老先生的忠肝義膽讓人敬佩,但是如果有個退休制度,國家也在法理上無法說什麼。

《禮記》上也規定了“七十退休”的說法,在尊崇儒家的影響下,從漢代直到元朝,這一千多年的時間裏,朝廷在退休年紀這方面,依舊以70歲作爲一個限度。事情到了明清兩朝發生了一些改變,隨着君主專制的加強,君主們一想,70歲退休,如果位高權重的話,很難保不會再出一個“忍者神龜”司馬懿,同時又爲了顯是天恩浩蕩,朱老闆留下了幾滴鱷魚的淚水。

揭祕古代退休制度,哪個朝代福利待遇最好? 第2張

他規定“文武官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意思就是說,提前了十歲退休。這就和現在一樣了,是一個比較合理的退休年紀。清朝由於是異族當政,對於漢人一直有防備之心,特別怕漢人將領擁兵自重,於是在軍隊退休上做了一個特殊規定,“參將爲54歲,都司守備48歲,千總、把總45歲”可以退休,就是趁你掌兵沒有幾年就讓你退休,怕你長時間擁兵,對朝廷產生威脅。

退休年齡的變遷,怎一個帝王心術了得!

宋代:官員的退休黃金時代

伴君如伴虎,如果在古代當官,天天總得提心吊膽,特別你的老闆是朱元璋。但是永恆的規律是不會改變的,權力的滋味是迷人的,人們往往嚐了第一口之後,就會上癮,哪怕七十歲不退休的還是大有人在。

更不想退的原因還有,唐朝的時候,官員退休後的收入大約只有在職時的一半,而且這還只是明面上的,實際上更少。千里做官只爲錢,退休之後這樣,誰也不想退休。所以在退休年齡之外,最關心的自然是退休待遇問題。辛辛苦苦一輩子,結果退休之後悽悽苦苦,這是很多人都不想看到的。而關於退休待遇問題,自然不會像退休年齡那樣一刀切,各朝各代都是不同的。

現在,你如果是一個即將等待退休的古代官員。

如果你在漢代,你的退休待遇決定於你的官位。你如果只是一個縣級領導,對不起,你退休之後啥都沒有。只有你最低做到太守那種級別,相當於現在的省長,纔能有相當於你現實俸祿的百分之三十的退休金拿,低於這個級別是沒有退休工資的。

本來七十就“古來稀”了,級別上再卡到省部級,這讓那些小官怎麼活?說句玩笑話,這種制度下,漢代官員的貪腐簡直是剛需啊。平時不多拿點錢,老了誰來養老?孝廉這種時代產物,也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朝廷對這種情況的無奈,只能寄希望於官員道德的提升罷了。

是不是覺得漢代當官太坑了?

如果你是個唐朝人,要退休了。唐代人喜歡搞差別對待,退休的時候先看你是不是那種做出了卓越貢獻的人,再看你和皇帝陛下的關係,如果你是開國元老,和皇帝關係還鐵,那我就要恭喜你了,你可以拿到等於你在職工資的全額退休金,還保留級別和待遇。

但是這種人,在唐代兩隻手都數的過來。如果你不是,沒有關係,我們像漢代一樣,再看你的品級,五品官以上退休官員給在職時的一半俸祿,如果你官做的小,在六品官以下,你可能就拿不到任何退休金了,但是領導還是人性化的,爲了老有所依的問題,錢不夠就會給你撥土地,養活自己還是不成問題的。

揭祕古代退休制度,哪個朝代福利待遇最好? 第3張

接下來便來到了,退休官員的黃金年代——宋朝,宋太祖立國的時候,就立下不殺文人的規矩,整個朝代對於文人官員的看重是無以復加的。宋神宗以後允許帶職退休,退了和沒退差不多,除了沒有了實權,待遇不變。

而且爲了鼓勵退休,官員退休時皆晉升一級,而且退休後仍有加銜晉級、參與朝政的權利,國家等於將官員們高薪養起來了,這種待遇和現代差不太多了,如果可以穿越的話,大多數文人還是渴望穿越到宋朝的。

美好的時光總是一瞬即逝,如果你碰到的老闆是朱老闆,那就是相當慘了。貪污就剝皮,工資極低,又要你努力工作,又要你不吃草。

你退休了,朱老闆一般情況下是不給你發放退休金的,倒是錦衣衛還是會時不時的到你家裏轉轉。但是朱老闆還是會很大度的,比如免除你的賦稅和徭役,並且如果經過調查發現你家裏實在太窮揭不開鍋的話,還會吩咐人每個月給你兩石米,讓你不至於餓死,算是個養老補貼吧。

清朝和明朝差不太多,所以爲了以後的養老考慮,在職時官員拼命地貪,那句清代官場名言“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自然不是白給的。你不給我養老,我自己想辦法。

讓退的不想退,想退的不讓退

和現在的制度退休不同的是,古代的你能否退休,還是你老闆說了算。如果皇帝陛下覺得你還有用,就不准你退休,除非你的老闆是萬曆皇帝,他不讓那你退,你也可以直接走,畢竟他老人家也沒啥精力管你。在大多數情況下,你只能繼續在崗位上發揮餘熱了。

比如漢代著名經學家張禹老人家曾多次申請退休,皇帝就是不批,有病太醫給你看,啥要求都儘量滿足你,你就是不能退休。宋朝時退休待遇好,大臣對於退休的慾望是越來越強,但是有些皇帝對白給你發錢你不做事這種行爲深惡痛絕,就是不給你批退休申請,前有兩朝元老向敏中到了法定退休年齡七十歲仍不準退,七十二歲死在宰相任上,後有老臣孫固在75歲的時候死在任上,老臣孫沔71歲仍然被委以重任,最終死在赴任途中。這些情況一方面說明這些大臣身負皇恩,一方面也說明了大臣一旦爲官,就被“賣與帝王家”了。

揭祕古代退休制度,哪個朝代福利待遇最好? 第4張

有皇帝苦苦挽留的人,也有皇帝不想見到的大臣,有些皇帝好話硬話都說盡了,那些大臣都死活不走,就是爲了噁心皇帝你。針對這種情況,明朝孝宗皇帝專門下詔“自願告退官員,不分年歲,俱令致仕”,想當官的人多了,皇帝也不缺你一個。

清朝更狠,發佈了一條規定“其年老有疾,戀職不去而被議者,則勒令休致”,就直接表明了,如果大臣恬不知恥的“戀職不去”,皇帝的暗示裝懂不懂,皇帝就可以直接把你開了,退休金什麼的和待遇也都不會給你。

不過人都要吃“臉面”這碗飯,自然也不想如此羞恥的離開,就像禪讓一樣,得勸進纔有意思,所以朝廷重臣退休的時候,君臣就要好好演戲。老臣一把眼淚地說自己不想幹了,皇帝假惺惺的挽留幾句。如此三次,確認了老臣真心實意不想幹了,皇帝就順水推舟,你好我好大家好,很“無奈”的同意——這樣才顯得君臣一家,親密無間。

有些老臣確實是真的想問天再借五百年,是真的不想退休,以至於在退休這件事上惹了不少笑話。唐朝人張鷟在《朝野僉載》中記載,“周夏官侍郎侯知一年老,上表不伏,於朝堂踊躍馳走,以示輕便”,大意是說,武周時期,有位侯侍郎,到了退休的時候,但是人家不想退休,於是上朝時故意借用廉頗的典故,特地出來走兩步來顯示自己並不老。你仔細想一想,一位七老八十的人,當着同僚的面,硬是甩胳膊擺腿的疾速行走,武則天在皇位上笑了笑,大概是覺得這老頭老馬戀棧,無恥之尤,想當官想瘋了。

正所謂是想退的不給退,讓你退的你又不想退。這就是古代官員的一個通病,一方面並不自由,一入侯門深似海,另一方面永遠迫於權威皇權的威勢之下,被迫退休也只能謝主隆恩。制度化的退休制度在很多時候只是一種虛文,一切的進步與落後完全憑皇帝的意旨,這無疑是時代的悲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