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唐朝一場的敗仗,李世民爲何會殺掉兩位名將?

唐朝一場的敗仗,李世民爲何會殺掉兩位名將?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你們知道封常清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爲您講解。

談到安祿山的叛亂時,封常清信心滿滿地說:“天下太平日久,老百姓都不知道什麼叫打仗了。然而因人成事,安祿山並不可怕。臣請求急速趕往洛陽,招募義勇分發武器,渡河與安祿山決戰,不日就能取下他的首級獻給您!”

唐朝一場的敗仗,李世民爲何會殺掉兩位名將?

李隆基大喜,第二天就拜他爲范陽節度副大使,令他趕緊前往洛陽。封常清很快就募集了六萬人,而此時正大使正是他的老上級高仙芝,這兩個老戰友之間自然是毫無嫌隙。再加上手下又有顏真卿這樣的干將,形勢似乎一片大好。

然而封常清低估了安祿山的實力,更高估了自己這六萬人的水平。這所謂的六萬大軍幾乎都是連刀都沒摸過的普通百姓,而短短几日是根本教不會他們怎麼打仗的。安祿山的范陽軍雖然不一定有安西軍能打,但收拾這些烏合之衆還是綽綽有餘,這不是一個封常清就能逆轉的。更要命的是,還有一個拖他們後腿的宦官在等着他們。

儘管分析猛如虎,但是真操作起來就成了紙老虎。安祿山的大軍很快就渡過了黃河並攻陷滎陽,洛陽已是近在咫尺,先頭部隊都打到了葵園。封常清雖然組織部隊打退了敵人的進攻,但根本無力抵抗安祿山主力部隊的進攻。外城還沒失陷,六萬大軍就只剩他自己帶來的一點親兵了。封常清就帶着這點人先後在東門、府衙、都亭驛、宣仁門連戰四次,四戰四敗。最後只能砍了一些巨樹把道路阻塞住,這才倉皇逃去找高仙芝。

高仙芝看着自己這老兄弟被打成這樣,是又同情又生氣,問他:“你打算咋辦?”封常清說:“叛軍銳不可當,不能硬剛。現在潼關無兵守衛,一旦被敵人突破京師就徹底玩完。我們現在應該趕緊西撤防守潼關!”高仙芝覺得有道理,趕緊帶着大軍撤回了潼關。

作爲一個指揮員,封常清此舉毫無紕漏;但從政治角度來看,封常清已經犯了死罪。因爲他先誇下海口說能不日平叛,結果一戰丟了洛陽;而從洛陽到潼關這一路他居然不設置任何抵抗就把整個河南拱手讓給安祿山,更是對整個戰略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戰敗的消息傳到長安,震怒的唐玄宗直接下令把封常清一擼到底,以白衣之身在軍中效力。儘管如此,唐玄宗還沒失去理智,還知道封常清是人才殺不得。但一個宦官卻徹底改變了這一切,並將封常清和高仙芝一起送上了斷頭臺。

唐朝一場的敗仗,李世民爲何會殺掉兩位名將? 第2張

監軍宦官邊令誠和高仙芝也是老搭檔了,儘管常和他一起有福同享,但是當打了敗仗時他卻沒有難同當的覺悟。看着封常清被一擼到底,他爲了不波及自己,就和皇帝說:“高、封二人不戰而逃丟城棄地,罪一也;擅自後撤目無詔令,罪二也;喪師辱國破壞東征,罪三也!此三罪均無可赦,當斬立決!”

已經怒不可遏的唐玄宗沒有細細分辨,當即下令處死高、封二人。邊令誠來到潼關,先向封常清宣了旨,問他有何遺言?封常清似乎早就料到這一天,他出奇地冷靜,淡淡地說:“我之所以拖到現在不死,是怕死在叛軍手裏,玷污了國家大節。今天是死得其所啊。”說完將一份遺折交給邊令誠,從容受死。

緊接着,高仙芝也被押到了刑場。當他看到旁邊的一卷草蓆裏裹着自己已經身首異處的老戰友的時候,這個久經沙場、經歷無數生死也不曾流淚的老將不禁淚如泉涌:“封二!你從一介布衣就跟着我,我當節度使你當判官,我調走了你又接替我當節度使。現在咱哥倆又要一起同年同月同日死在這兒,這輩子就這麼完了,下輩子咱倆還做好兄弟!”

當封常清的遺折送到御前、皇帝親自過目時,他才醒悟自己殺錯了人。在這封字字血聲聲淚的遺折中,封常清詳細地檢討了自己爲何會敗給安祿山,更提出了“以空間換時間”的戰略構想。事實證明,儘管李唐王朝不願意這麼做,但他的預判最終還是全部應驗。

而在遺折文末,封常清泣血道:“今日臣雖然身死,但希望陛下萬萬不要輕視這股叛軍,如此則社稷可安!”

封常清早就知道這一敗自己斷不能長命,然而在他的最後一篇文章裏,他隻字不提身後的卹典,更沒爲自己鳴冤,而是將筆墨全部放在了國家社稷上。這樣的將軍,又怎能不令人動容?李唐王朝將責任全部推給兩位名將,卻根本不思量朝廷的過錯,又怎能不上演一出馬嵬之變!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