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掌控秦國35年的大臣魏冉,最後結局是什麼?

掌控秦國35年的大臣魏冉,最後結局是什麼?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魏冉,探索發生在他們身上的歷史故事。

秦武王舉鼎絕臏而亡,武王后魏女無子,所以其異母弟公子稷被立爲王,是爲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的母親是羋八子,昭襄王即位後,號宣太后。秦武王卒時,昭襄王年僅9歲,但在其母舅魏冉等人的支持下,他打敗諸公子,繼承大位。

魏冉任將軍期間,護衛咸陽,誅殺作亂的季君,驅逐武王后到魏國,且殺滅了昭王兄弟中心存不良者,威震秦國,穩定了秦國內部局勢。

此後的近四十年時間,是太后和魏冉干政時期。

掌控秦國35年的大臣魏冉,最後結局是什麼?

魏冉干政的客觀原因

秦國雖地處西陲,但其生產工具、經濟制度及世代公卿宗族制度等方面,皆效仿中原。

然而,自商鞅被秦孝公重用,在秦國實施變法,其主張遏制公族勢力,廢除世卿世祿,主張以軍功賞賜,即使是宗室、貴戚無軍功者,也不能享受貴族的特權。

商鞅最後雖被秦惠文王車裂,但其所推行的新法並未被廢除,一直影響着秦國。

商鞅變法後,大批客卿因軍功進入政治集團,輔助君王。從惠文王至秦始皇,秦國掌控軍政大權的相,幾乎都是客卿,如張儀、甘茂、向壽、范雎、蔡澤、呂不韋、昌平君、王綰、馮去疾、李斯等。

秦國向來有重用外來客卿的傳統,而這些客卿則成爲秦國崛起、統一的關鍵因素,但他們的下場基本都很慘,不是逃亡他國,就是被逼而亡,甚至死無全屍。

如商鞅被車裂,張儀甘茂出逃,范雎稱病請辭,呂不韋被逼自殺,李斯遭受陷害而腰斬……

他們的悽慘下場,顯示出客卿不完全被信任。

秦國在公族勢力不強,客卿又不完全受信任,且當時並無完備的舉薦選才制度的條件下,像魏冉這樣具有血緣關係又無繼承權的人,自然會動起干政的腦筋。

秦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相

魏冉從昭王七年至四十二年,曾四次出任宰相,同時也多次率軍出戰征伐,拔魏之河內,圍大梁,勝暴鳶,戰功赫赫,因此掌控了秦國的軍政大權,勢力急劇擴大,朝廷上下,安插黨羽。

魏冉主政期間,私家富重於王室、擅行國政,但最令人非議的,莫過於昭王三十六年魏冉與客卿竈計議,欲伐齊取剛、壽二地,以廣大其陶邑之封。

掌控秦國35年的大臣魏冉,最後結局是什麼? 第2張

范雎便是抓住了這一把柄,向昭王進言魏冉越過韓魏攻齊,是“借賊兵而齎盜糧者”,並提出“遠交近攻”之策。

昭王遂採取范雎意見,免魏冉相位。昭王四十二年九月,魏冉被逐出國都,回到封地陶邑。十月,宣太后薨。

誰也沒有想到,在史料中,對魏冉評價最多者竟然是范雎,《史記‧范雎列傳》記載范雎跟隨王稽欲入秦時,道逢魏冉:

範睢曰:“吾聞穰侯專秦權,惡內諸侯客……”

此處可知魏冉惡諸侯之說客,認爲他們沒有任何益處,徒亂人國而已。從范雎的言論中,可以看出魏冉專權秦國,勢力龐大,以及二人的政治立場不同。

不過,范雎之言不免有失偏頗,而司馬遷對魏冉的評價則較爲客觀,肯定其在秦國發展中的功勞,故曰:

“天下皆西鄉稽首者,穰侯之功也。”

魏冉以舅父身份仕秦,在諸公子爭奪中助秦昭襄王奪位,出將入相,建立功勳,專擅朝政,成爲秦國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相。

除了戰功彪炳之外,魏冉的另一個重大貢獻,就是舉薦良將白起。

白起一生中經歷三次重要戰役,屠伊闕,拔楚郢,破長平。而他也身經百戰,幾乎戰無不勝,戰績顯赫,使東方六國再也無法以一國之力對抗秦國。

所以說,魏冉之任舉,功不可沒,堪稱是他對秦國最大的貢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