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爲何武則天沒經過起兵謀反之類的就輕鬆稱帝了呢?

爲何武則天沒經過起兵謀反之類的就輕鬆稱帝了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5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武則天,名武曌,中國歷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認和衆人皆知的女皇帝。

武則天十四歲入後宮爲唐太宗的才人,唐太宗賜號“武媚”,唐高宗時初爲昭儀,後爲皇后,尊號爲天后,與唐高宗李治並稱二聖,後作爲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臨朝稱制。公元690年10月16日改國號爲周,定都洛陽,稱“神都”,建立武周王朝。 705年退位以後,唐朝復辟,恢復以神都爲東都 。

武則天建立的周朝前後總共存續了15年,在這期間,她幾乎沒有遇到什麼強烈的抵制和反對,原因何在?

武則天早在被唐高宗李治正式立爲皇后之時起,便已經在深度參與大唐的國是,更是在公元674年被尊稱爲“天后”,與李治的“天皇”並立,史稱“二聖臨朝”。由於李治一直重病纏身,基本上都是武則天在行駛皇權,深謀遠慮的她自然而然、竭盡所能的利用一切手段,對李唐皇族的諸王們進行了毫不留情的屠戮和貶謫,甚至連自己的親生兒子都不輕易放過。

如此一來,等到武則天改朝換代之時,宗室王爺們手中既無可供立足的尺寸之地,也沒有足以反制的軍隊,以至於企圖發起挑戰的李貞和李衝父子,僅僅依靠散家財來募兵,結果召集起來的幾千名散兵遊勇在得到朝廷發兵平叛的消息之後隨即潰散,李貞父子兵敗自殺,沒有對武則天構成任何實質性的威脅。

武則天隨即用更加酷烈無情的手段對付李唐皇族,無論有罪無罪的都遭到蓄意的殺戮,僥倖生存下來的,只有流放到大唐帝國偏遠之處的兒童和她自己的直系後代。

爲何武則天沒經過起兵謀反之類的就輕鬆稱帝了呢?

精於權謀的武則天採取了兩個關鍵性的措施來實現她對整個朝廷的嚴密而有效的控制:擴大手中的帝權,削弱宰相們的相權;擴大科舉的規模,用新晉士族來壓制舊的門閥貴族。

唐朝的宰相職位可以授予三省六部之內的高級官員,總數最高可以達到15人之多,其職責是輔弼天子處理國政,指導下級官員和直接掌管政務,從而使宰相集團成爲了政府內部文武官員的首腦,不可避免的與皇權發生衝突。對此,經歷過立後風波的武則天體會比其他人更加的深刻,於是乎她通過頻繁的任免宰相來縮短其任期,再不斷的將宰相外派地方和安排很多的兼職等措施,讓宰相集團內部完全無法形成統一的集團意識,將其最大限度的削弱。

武則天擴大科舉制度的範圍,首創了殿試,加強了皇權本身對新晉士族的影響,再通過在試題中反覆強調對人君的忠誠:“夫人臣之於君也,猶四支之載元首,耳目之爲心使也。”從而成功的獲得了中下層官員的忠誠和支持,牽制和制衡了上層的宰相集團。

爲何武則天沒經過起兵謀反之類的就輕鬆稱帝了呢? 第2張

武則天雖然改朝換代,但是對帝國的統治基本上完全沿襲了唐朝的各項政策和制度,權力鬥爭基本上侷限在京城之內,對地方官吏並沒有太大的影響,以至於將她的“周”朝當作唐朝的自然延續,心安理得順理成章的接納了。

對於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民衆來說,武則天算不上一位特別苛刻的皇帝,甚至可以算得上“仁君”:早在被尊稱“天后”之時,就在建言十二事中建議“勸農桑,薄賦役”,扶持鼓勵農業生產;臨朝稱制後,爲了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經驗和生產技術,又延攬農學家編撰了《兆人本業記》頒發到州縣,作爲州縣官勸農的參考;抑制商人階層的奢靡生活,限制土地兼,對於逃亡的農民,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經常性的頒發慷慨的大赦令,給予全國的窮人、孝子孝女和戰爭中喪子的人家以爵位和實物賞賜。

從上面羅列的事實中不難看出,整個大唐帝國內部的各利益集團既沒有達成普遍的反武共識,又沒有相應的動力及挑戰她的實力,自然無法阻礙武則天來改朝換代。

此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即武則天始終沒有越過底線——將自己家族的武姓後代確立爲繼承人,而是始終保持李唐的後裔爲皇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