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晚清皇帝出逃兩次,他們爲何會棄祖宗牌位於不顧呢?

晚清皇帝出逃兩次,他們爲何會棄祖宗牌位於不顧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清朝對於官員的法度還是比較嚴的,別的不講,單守土有責一項就挺要命的。鬧太平軍的時候,翁同龢的哥哥翁同書做安徽巡撫,城破而未殉節,有失土之責,慈禧太后看在其父是同治皇帝師傅的分上,未加追究。但曾國藩卻死咬不放,接二連三指使李鴻章上奏,硬是把翁同書流放了纔算罷休。若是沒有靠山的,基本上早早就準備好了毒藥,先把老婆孩子打發走,城一破,就吞藥自盡,給自己的兒子留個“烈士之子”待遇,爲的是在功名和仕途上有諸多的優待。

但是,這樣的法度與皇帝本人沒有干係。晚清時節,皇帝一共跑路兩次,誰也不敢說半點不是。

晚清皇帝出逃兩次,他們爲何會棄祖宗牌位於不顧呢?

武昌起義爆發,當時的湖廣總督瑞澂很不爭氣,那邊楚望臺的炮一響,瑞澂就在後花園挖了個狗洞,一溜煙跑到楚豫號兵艦上,給下屬樹了一個隨時可以溜號的榜樣。當然,餘下的人也就沒有鬥志了,一夜之間,武昌易色。

對於這樣的人,朝廷給的處分是革職留任,要他把丟了的武昌奪回來。按清朝慣例,如果瑞澂後面表現稍微好一點,位子一般是可以保住的。可瑞澂無所作爲,不僅沒有拿回武昌,反而禍延全國,把大清江山活生生給丟了。所以,後來的遺老遺少們很是氣憤,說當時內閣總理大臣的奕劻力主從嚴懲治瑞澂,但隆裕太后不肯,讓瑞澂撿了便宜。

其實,這個說法毫無根據。就當時而言,朝廷只能這樣處理。因爲瑞澂雖然擺了一個要跑的架勢,但畢竟沒離開武昌江面,嚴格來講,還不能說他是逃走。起義事起倉促,朝廷調兵不及,讓瑞澂戴罪立功,也不算過分。這樣的事,在清朝一直都有先例。況且,在滿族官員裏,瑞澂一直有能吏之名。後來陸軍大臣蔭昌率兵南下平叛,連湖北境內都不敢進,而把司令部設在河南的信陽。

官員的棄城叫逃,皇帝棄城就不是逃,甚至連這樣的概念都不會有。君臣之間,相隔猶若天壤,天王聖明,臣罪當誅,豈可適用一種評判尺度?官員守土有責,是因爲他們要對君主負責,丟了君主的城土,當然要被殺頭治罪。

那麼,君主對誰負責呢?理論上要對自己的祖宗負責,但祖宗已經成了牌位,成了影像,所以皇帝怕死想逃,逃就是了。雖然清朝皇帝的第二次棄城,倒未必是皇帝的主意,還有消息說他倒是想留下來,但真正的當家人慈禧太后不允許,他還是得逃。逃走了的皇帝,連祖宗的影像以及牌位都給丟了,哪還去管祖宗的臉面!第一次逃跑的咸豐皇帝,聽說圓明園被焚搶,哭天搶地,讓大臣偷偷回去找一下留在園子裏的先帝影像。大臣找倒是找到了幾張,但已經被踐踏得不成樣子,怎敢這樣拿回去覆命,只好一把火給燒了,回去蒙皇帝,說是都燒光了。

晚清皇帝出逃兩次,他們爲何會棄祖宗牌位於不顧呢? 第2張

到了官員棄城逃走,皇帝都無力進行懲治之時,皇家的天下也就塌了。所以說,太平天國時遍地烽火,大半個中國都丟了,但清朝能緩過來;可辛亥革命時,革命的地方還沒太平天國多,清朝卻非完不可。嚴格地講,君主專制體制就是一個沒人負責的制度。家天下,貌似是皇帝一家的天下,但有的士大夫並不真的認這個賬。有時,爲天下蒼生計,需要拋棄這個富有海內的皇帝。刻意保皇的人,都爲皇帝一人負責,可一旦皇帝自己都不想負責了,也就沒人負責了。其實歷朝歷代,當皇帝感覺江山已經不是他們家的時候,這種不負責任就會表現出來。而當時的體制,還真是沒法追究這樣的逃皇帝。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