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左右晚清局勢的恭親王奕訢,爲何也曾兩次被迫下野呢?

左右晚清局勢的恭親王奕訢,爲何也曾兩次被迫下野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4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晚清政局上,恭親王奕訢影響力極大,足以左右局勢的發展。他原本有望登上皇位。在道光的子嗣中,奕訢能力最強,且爲人機敏強幹。咸豐則善於表現出仁孝的一面,更受道光皇帝喜愛。奕訢畢竟能力極強,又跟咸豐關係特殊。

咸豐十歲時,親生母親去世,道光將他寄託在奕訢生母身邊,受她撫育。咸豐繼位後,奕訢不僅獲得親王身份,更破例允許參與朝局。按照清朝祖制,皇子不得干預政務,奕訢卻能入軍機,兼任多個重要職位。

左右晚清局勢的恭親王奕訢,爲何也曾兩次被迫下野呢?

咸豐五年,奕訢生母病危。奕訢想爲母親討要皇太后的追諡,以道光皇帝正妻身份下葬。這件事情既困難,也容易。

當年奕訢跟咸豐爭奪儲君位置時,道光爲了擡高咸豐身份,定下奕訢生母只能葬在嬪妃陵墓內。現在奕訢爲生母討到追諡,不僅打破道光的規定,更在無形中擡高自己的身份。

左右晚清局勢的恭親王奕訢,爲何也曾兩次被迫下野呢? 第2張

站在咸豐角度看,他跟奕訢生母有撫育恩情,自然可以答應。只是咸豐對於奕訢的提議,一直含糊其辭,沒有給出確切的答案。

奕訢誤以爲咸豐答應,便傳旨擡高生母身份。但是在奕訢生母下葬後的第二天,他就被皇帝剝奪一切職務,趕到上書房讀書。直到又過了兩年,奕訢才被重新授予職務。

此時第二次鴉片戰爭已經爆發。最初時,對於這場戰爭,清朝並未有太大的觸動,認爲只要佈置得當,就可以順利戰勝對手。

奕訢也是抱着這個想法。但隨着他被複職,對戰爭的深度參與後,開始更深的瞭解到現實的情況。他甚至兩次直接他甚至多次直接反對咸豐皇帝的意見。

而當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時,咸豐逃往熱河,清朝由奕訢留在北京主持局面,負責跟英法聯軍談判,簽下條約。這次的危機局面,奕訢並非沒有得到幫助。

除了經過一番歷練,讓他跟懂得將來如何處理外交事務。他也藉着這次談判,聲勢大漲,得到朝野讚譽,西洋各國也願意同他接觸。

談判結束不久,咸豐在熱河駕崩。六歲的同治繼位。這麼小的年齡,皇帝自然無法處理政務,咸豐爲兒子留下顧命大臣和兩宮太后,共同輔佐政務。按照奕訢的能力、血緣關係,本應該在顧命大臣的名單內。

可是,咸豐卻將他排擠在外。但是,這次奕訢只是失勢,並未下野。很快他祕密聯合各國駐華公使,跟兩宮太后聯合起來,一起扳倒八位顧命大臣,入主中樞執政。

掌權後的奕訢,獲得議政王大臣的身份。他開始推行洋務、啓用一批漢人大臣,跟列強交好,鎮壓太平天國。清朝也將這段時間稱爲“同治中興”,藉此振奮人心。奕訢也由此被譽爲“賢王”。

不過,奕訢的身份在晚清政局上,常常處於一個比較尷尬錯位的情況。他的能力較強,當時的形勢需要這樣的人。但也正是因爲他的能力,讓他常常受到猜忌。當然,在當時的朝局下,這樣的情況並不少見。

慈禧便對他極爲不滿。奕訢的名號越響,慈禧便越加猜忌。而且,奕訢常常限制慈禧,不讓她過多幹預政事。慈禧寵信的太監安德海,就是在奕訢授意下,山東巡撫丁寶楨纔會以“違反祖制”的名義,殺了安德海。

慈禧、同治要修建圓明園,奕訢上旨反對。圓明園在同治時期雖然停止修建,但奕訢也差點被奪去鐵帽子王的爵位。

而且,當時不滿奕訢的人,不只慈禧,更有醇親王奕譞。他是奕訢的弟弟,但爲人保守,對於奕訢的很多主張,極爲不滿。他曾向慈禧上折:“請撅除一切奇技淫巧,洋人器用。”

左右晚清局勢的恭親王奕訢,爲何也曾兩次被迫下野呢? 第3張

奕譞雖然不滿,卻無可奈何。因爲朝廷中支持恭親王的人更多。直到光緒繼位。奕譞憑着光緒生父的身份,地位大漲。不過,如果沒有合適的藉口,慈禧也不敢直接罷免奕訢。當時罷免奕訢議政王身份後,便遭來輿論反對,只能再恢復奕訢衙門大臣和首席軍機大臣的身份。

但是,奕訢推行的很多政策,還是遭到朝廷中很多清流大臣的反對。這些清流歷來主張請戰,奕訢的外交政策極爲反對。慈安太后的去世,更讓奕訢在朝堂上更加孤立被動。

而後來與法國交戰的失利,給了慈禧等人藉口,他們藉助輿論,把責任推到奕訢身上,並藉此奪去奕訢一切職位,讓他直接下臺。醇親王在慈禧支持下,開始主持朝局。醇親王闇弱,慈禧更容易控制。

直到甲午戰爭爆發,奕訢才被重新起用爲總理大臣,總領海軍。但是,經過歷次折騰,奕訢失去銳氣,且變得更爲保守。

對後來光緒實行的維新變法,雖然上書議政,提出一些建議,但對於康有爲等人的主張,一直較爲排斥。這也容易理解。奕訢要保的,畢竟仍是愛新覺羅的大清。時過不久,奕訢病倒去世,享年六十六歲。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