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恭親王奕訢能夠扳倒肅順 恭親王奕訢爲何不一起幹掉慈禧

恭親王奕訢能夠扳倒肅順 恭親王奕訢爲何不一起幹掉慈禧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9.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恭親王奕訢,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恭親王奕訢,道光帝第六子,其德才兼備,是道光最愛的兒子,同時也是繼承道光帝皇位的最佳人選。只是可惜到最後恭奕訢都沒能坐上那皇帝的寶座,並且一直被排斥在權力的中心之外,對此,奕訢一直耿耿於懷。

這也是爲何後來奕訢經過慈禧一撩,便幫助慈禧、慈安將顧命八大臣給剷除的主要原因。

恭親王奕訢能夠扳倒肅順 恭親王奕訢爲何不一起幹掉慈禧

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豐帝於熱河避暑山莊行宮病逝,遺命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大學士肅順、額駙景壽,還有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8人爲“贊襄政務大臣”,即“顧命八大臣”輔佐自己年幼的兒子載淳。另一方面又將自己刻有“御賞”和“同道堂”的兩枚御印,賜給了皇后(慈安)和懿貴妃(慈禧)。並規定了在皇帝親政之前頒佈一切律令,需要加蓋這兩枚御印方能生效。

載淳繼位後,尊鈕祜祿氏爲母后皇太后,號慈安,尊生母懿貴妃爲聖母皇太后,號慈禧。

作爲小載淳的生母懿貴妃葉赫那拉氏,剛一坐上皇太后的寶座,就迫不及待地攬權。於是慈禧授意御史董元醇,以皇帝年幼無法處理朝政爲由,奏請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

面對慈禧來勢洶洶,感到威脅的顧命八大臣隨即對其進行了“反制措施”。以“本朝從未有皇太后垂簾之例”的理由加以反對。

按理說,根據咸豐皇帝的遺命,慈安與慈禧手握咸豐所賜的兩枚印章,在政治上與顧命八大臣可謂是勢均力敵,本不至如此。

但是,由於當時他們正處熱河行宮,而熱河行宮又都是顧命八大臣的勢力,慈禧所做的一切努力自然都是白費心機。所以,最終慈禧自然對顧命八大臣虛與委蛇,暫時向他們妥協。當然了,鍾情於權力的慈禧,並不會因此放棄“垂簾”的慾望的。

恭親王奕訢能夠扳倒肅順 恭親王奕訢爲何不一起幹掉慈禧 第2張

恰好,此時的慈安太后對肅順等人的所作所爲也看不過眼,慈禧便抓住了這一點,與慈安串通,共同對付顧命八大臣。同時,將派出自己的心腹偷偷潛回北京,與恭親王奕訢串通,一同將顧命八大臣扳倒。

恭親王奕訢是咸豐的親弟,德才兼備,兩相比較之下,反而是身爲皇帝的哥哥咸豐略顯平庸。也因此招來了咸豐的猜忌,所以奕訢一直被咸豐在政治上疏遠,雖貴爲親王,但卻被排斥在權力的中心之外,手中也沒有什麼實權,反而處處受人排擠。

咸豐在逃往熱河行宮時,將恭親王奕訢留在了北京,命其與侵略者議和,與奕訢共同留在北京的還有軍機大臣文祥。文祥則是因爲與恭親王走得比較近,所以受到了肅順等人的排擠,不允許其隨御駕前往熱河,被留下來收拾殘局。因此,在顧命八大臣中,唯獨少了文祥這個軍機大臣。

所以,無論是恭親王奕訢,還是那個唯一被排除之外的軍機大臣文祥,他們對以肅順爲首的顧命八大臣可謂是恨之入骨,恨不得食其肉,飲其血。

基於這一原因,恭親王奕訢、軍機大臣文祥在接到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的求援信號後,幾乎在第一時間便應承了下來,勢必除掉顧命八大臣。

1861年10月,奕訢以“奔喪”爲由趕到了熱河。他先在咸豐皇帝的靈前進行了一番哭祭,隨後便謁見了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共同密謀了許久,最終決定由奕訢先回北京做好準備,等大行皇帝的梓宮運回之時便發動政變,一舉將顧命八大臣一網打盡。

奕訢立即趕回北京,隨後籠絡了掌握京、津一帶兵權的兵部侍郎勝保,爲後續發動政變做好了充足的準備。

接下來,主要看慈禧“表演”了。

在護送咸豐皇帝梓宮回京途中,慈禧在隨咸豐皇帝靈柩走了一天後,便以新皇年幼,無法全程護送梓宮爲由,帶着載垣、端華等人抄小路返回北京,留下了肅順護送大行皇帝梓宮進京。

一回到北京,慈禧二話不說就召來了恭親王奕訢、軍機大臣文祥等人。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恭親王奕訢便捧來蓋有玉璽和先帝兩枚印章的聖旨,解除了八大臣的職務,並將載垣、端華當場逮捕;又將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等撤職查辦。同時派出了醇郡王奕譞帶兵在密雲將肅順給捕獲。隨後,慈禧否認了咸豐遺命,歷數了八大臣的罪狀,肅順被斬首,載垣、端華自盡,顧命八大臣的另外五位或革職、或充軍,無一倖免。

值得一提的是,在慈禧歷數八大臣的罪狀中,竟然有一條是“不能盡心和議,以致失信於各國”,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這不等同於向列強表示,自己是一個“盡心和議”的國賊麼?

可悲可笑!

至此,26歲的慈禧成功奪取了清朝大權,慈安、慈禧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恭親王奕訢也因爲在此次政變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被封爲議政王大臣、軍機大臣領班,奕譞、文祥、勝保等人也因此加官晉爵。因爲這一年是農曆辛酉年,故此次政變又稱“辛酉政變”。

我們覆盤整個事件,只能說,奕訢之所以能夠剷除顧命八大臣,是因爲顧命八大臣有自己的必死之道,奕訢不過是做了一件順水推舟的事情而已。至於奕訢爲何不順勢剷除慈禧,讓自己獨掌大權,只能說他沒有這個實力,同時也沒有必要。

恭親王奕訢能夠扳倒肅順 恭親王奕訢爲何不一起幹掉慈禧 第3張

首先,我們來說顧命八大臣的必死之道

咸豐皇帝在彌留之際留下的顧命八大臣與兩宮太后執掌兩枚御印的安排,看似合理,在輔政大臣與兩宮太后之間搞了個政治平衡,二者相互制衡。

實則,這是一個經不起推敲且漏洞百出的安排。

因爲兄弟失和的原因,咸豐皇帝並沒有將恭親王奕訢安排進輔政大臣的名單中,這意味着將恭親王從皇權保衛的戰車中給丟了出去。事實上,奕訢纔是咸豐皇帝最應該拉攏且安排進輔政班底的人物。

怎麼?是不是一頭霧水?下面我就來爲大家解析。

恭親王奕訢能夠扳倒肅順 恭親王奕訢爲何不一起幹掉慈禧 第4張

幼帝繼位到了清朝已經有了一套穩妥的選派顧命大臣的方法,那就是“親親與尊賢”兩個規矩,這也是清朝的祖宗家法。

這裏面“尊賢”,倒沒有太多說法,全看大行皇帝的個人喜歡。說白了,只要皇帝信任你,誰管你到底有沒有才,反正你就是“賢”。

但,“親親”中的“親”,卻與“尊賢”有大不同,這是有固定的人選的。一般情況下都會選擇自己的手足至親,而顧命大臣中的怡親王、鄭親王,二人雖爲親王,卻屬遠支旁系,遠沒有恭親王來的親近。

但是,咸豐皇帝與恭親王之間卻因爲年少時爭奪皇位,彼此之間留下了隔閡。也因爲這一隔閡,咸豐帝冷落了自己這個親兄弟。加上肅順爲了更好地將大權握在手中,所以直接將奕訢撇開,直接推薦了景壽,也就是咸豐皇帝的姐夫。

御前大臣景壽,道光帝的女婿,咸豐帝的姐夫,還兼着上書房的事務,總的來說還是符合“親親”的條件的。

但是,咸豐皇帝卻忽略了景壽實際上是一個老實人,他對權力並沒有太多的慾望。當然,這對肅順來說是最合適的人,畢竟這樣的皇權至親更符合自己掌權的需求,景壽就這樣成爲了肅順用來堵住悠悠之口的工具。

同時,在咸豐皇帝病逝之後,肅順擬定“恭辦喪儀大臣”名單時,卻有意將恭親王奕訢加了進去。

可能大家覺得這是一個好事,畢竟只要你在名單上,等大喪過後,照例是要給恩賞的。但是這邊又整出了個,“恭辦喪儀大臣”在京者一律不許赴熱河,只允許在京城,說白了肅順這一出還是在抵制奕訢。

你說,如果你被這麼針對,你要不要和肅順幹一架?反正我是忍不了!

恰巧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不甘於大權旁落,但又忌憚肅順的跋扈的慈禧。一來一往的兩人很快就選擇了合作,發動了辛西政變。原本的政治格局也由“顧命”轉變爲“垂簾”,形成了兩宮臨朝稱制,恭王總攬全局的政治格局。

恭親王奕訢能夠扳倒肅順 恭親王奕訢爲何不一起幹掉慈禧 第5張

反過來,如果當初肅順不給恭親王奕訢使絆子,又或者說咸豐皇帝放下兄弟間的隔閡,將奕訢拉進顧命大臣的體制之中,那麼,當慈禧想要垂簾之時,奕訢肯定是反對的,而慈禧也不可能成功。

或許有人會說,在歷史上,慈禧掌權後對奕訢進行了打壓,顯然慈禧是強過奕訢的,哪怕顧命大臣中有他,也未必可以改變慈禧掌權的事實。錯了,要知道如果沒有奕訢的幫助,慈禧是沒辦法垂簾的,而且如果奕訢一開始就是咸豐欽定的顧命大臣,那他反對慈禧自然是師出有名,且當時的慈禧並沒有什麼涉政經驗,顯然是鬥不過奕訢,更別說發動政變了。

只可惜,顧命的名單裏面沒有他,而他又不甘於人後,也正是這樣的安排,促使慈禧與奕訢二人強強聯手,這是顧命八大臣的必死之道,最終他們也如願以償的幹翻了顧命八大臣。

恭親王奕訢能夠扳倒肅順 恭親王奕訢爲何不一起幹掉慈禧 第6張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奕訢爲何不順勢剷除慈禧,沒實力也沒必要

奕訢長期遭到排擠,遊離在政治中心之外,但誰也不能否認他對皇室的忠心。雖說咸豐繼位後,迫於大行皇帝道光的遺命,讓奕訢進入軍機處,但咸豐一直對自己的這個親兄弟防範有加,畢竟當初如果不是自己耍了小手段,這個皇位也沒自己什麼事,所以登基後沒多久就找了個藉口將奕訢給罷免了,此後奕訢被長期閒置,排斥在權力中心之外。

一直到八國聯軍侵華後,咸豐逃往避暑山莊之時,才把奕訢給丟了出來,讓其負責與侵略的談判事宜。

說句不好聽的,咸豐這是把奕訢往火坑裏推。奕訢沒有多說什麼,還是將議和的任務給圓滿完成了,說不上勞苦功高但也是任勞任怨。

然而,奕訢的努力換來的是什麼?咸豐皇帝病重,請求趕赴熱河與自己的皇帝哥哥見上一面時,卻被咸豐一再拒絕,至死也不願與自己的這個親兄弟見上一面。

這是什麼仇什麼怨?

總的來說,奕訢在咸豐一朝,心裏一直憋着一口氣。他空有一身才華,卻沒有任何機會能讓自己做出一番事業。基於這點,慈禧給出的“議政王”很符合他的需求,然而想要成爲真正的議政王,讓自己可以發光發熱,卻必須將顧命八大臣給剷除,而且這樣做也能穩固同治皇帝的地位,不違背自己忠於大清的初衷。

所以,我們可以說恭親王與慈禧叔嫂二人的合作是必然,種種原因讓他們有了深厚的合作基礎。

恭親王奕訢能夠扳倒肅順 恭親王奕訢爲何不一起幹掉慈禧 第7張

慈禧雖說在歷史上名聲不怎麼樣,但是誰也不能否認她手段高超,對鞏固清朝的統治有大貢獻。

事實上,慈禧是在中國近代史起負面作用,但在維護清朝統治有功績。

至少,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在清政府內部,慈禧是受擁護的。

同治初登寶座之時,清政府可以說是內外交困。也正是慈禧憑藉着自己高超的手段,在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等湘軍大佬間周旋,化解了湘軍崛起所帶來的風險與對皇權的衝擊,又蕩平捻軍叛亂,強有力地維護了清朝的統治,爲清王朝注入了“強心針”。

恭親王奕訢能夠扳倒肅順 恭親王奕訢爲何不一起幹掉慈禧 第8張

另一方面,在慈禧的大力支持之下,恭親王奕訢與張之洞、曾國藩等人,才得以開展洋務運動,經濟、軍事封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使得因太平天國運動帶來的經濟重創,獲得了復甦和增長,史稱“同光中興”。

雖說,慈禧大權獨攬,但她所做之事卻又在維護愛新覺羅家的統治,所以,就滿清宗室而言,他們還是支持慈禧的。

自然,這裏面也包括我們的恭親王奕訢。

綜上所述,奕訢能將顧命八大臣剷除,是因爲顧命吧大臣有自己的必死之道;而對於慈禧,奕訢一沒實力,二沒必要,最重要的是,他還是慈禧的支持者之一。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