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皇帝的龍袍都經過了哪些改變?其中竟有一個天大的誤會

古代皇帝的龍袍都經過了哪些改變?其中竟有一個天大的誤會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等級森嚴的傳統封建社會,衣食住行處處都有規章。尤其是在官場,服飾往往說明着身份等級,皇帝們的“龍袍”最能說明問題。唐太宗、宋太祖,清諸帝,他們的明黃龍袍一個比一個華美。但你也許還曾注意到,早期的“龍袍”並非黃色。秦始皇、漢武帝,乃至魏晉君主,他們在畫像中往往都是身着玄色衣袍。怎會有這樣的變化?

古代皇帝的龍袍都經過了哪些改變?其中竟有一個天大的誤會

一、“龍袍”的本質

我們常說的“龍袍”準確劃分應更接近“冕服”。冕服並非日常穿着,而是在重要禮儀場合的特定着裝。《漢書·藝文志》和《說文解字》都稱,冕服的發明者是中華民族的始祖之一皇帝。《易經·繫辭下》還載:“皇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這雖是流傳下來的上古傳說,卻正說明了冕服,包括“龍袍”一直以來的功用——表示社會等級、秩序和威嚴。

古代皇帝的龍袍都經過了哪些改變?其中竟有一個天大的誤會 第2張

二、早期冕服的發展

在可考的周代,冕服已有明確的六大種類,即大裘冕、袞冕、鷩冕、毳冕、希冕、玄冕。大裘冕由黑色羊羔皮製作,是祭天的禮服;袞冕有龍形首章;鷩冕以雉羽爲首章; 毳 冕以老虎和長尾猴的的毛皮爲首章;希冕以刺繡粉米爲首章;玄冕無紋無冠冕而爲玄色,即黑中略帶紅的赤黑。

這時的冕服,並非絕對的帝王專屬。天子六冕皆可穿着,而公可穿袞冕及之後的五冕,侯、伯可穿鷩冕及之後的四冕,……卿和士大夫都可穿玄冕。

而至秦漢,在經歷了數百年的禮崩樂壞之後,周代的冕服之制消失殆盡。秦始皇大手一揮,將所有的冕服都統歸爲“袀玄”這一種。漢代也基本承秦制,以袀 玄爲帝王之着。直至隋煬帝初即位時,朝臣們議定帝王服裝,仍舊反覆談及“至秦,初六冕,唯留玄冕(即袀玄)”。

後世對“袀玄”的理解有兩種:一種認爲袀玄由不連接的玄色繒 衣和紺色繒 裳組成;一種認爲袀玄是由玄紺繒製成的上下相連的深衣。不過無論是哪一種解釋,其中的“玄”“紺”都是指黑中帶紅的赤黑。至於秦始皇當年爲何選擇玄紺色,通行的解釋是秦尚水德,而在“五德始終說”裏對應水德的玄色正居於首位。

三、後期冕服的定式

東漢明帝永平二年(59),東漢中央正式制定了完備的服飾制度,玄色袞服和袀玄被確定爲用以祭祀的冕服。其後的魏晉也基本繼承這一制度。而隋唐,雖對服飾制度進行了改動,但玄衣依舊是冕服的重要組成部分。不過唐代也訂立了一個重要的新制度:帝王常服多由赭黃袍、衫、巾等構成。這開了赤、黃逐漸爲帝王專屬顏色的先河。

宋代,服飾制度再一次得到更新。帝王的常服,以及參加重大宴會的禮服,皆被確定爲赭黃、淡黃袍衫,玉裝紅束帶,皁文靴等。而這樣的裝束,已越來越近接我們熟悉的明黃“龍袍”。

至明初,朱元璋和朱棣對“龍袍”做了詳細規定:“烏紗折角向上巾,盤領窄袖袍,束帶間用金、琥珀、透犀……冠烏紗折角向上巾,服黃色盤領窄袖袍(前後及兩肩各織金盤龍一)、帶(用玉)、皮靴。其外還有網巾。”我們在明代帝王畫像中所見的“龍袍”,便基本遵循這些定式。

遼、金、元等少數民族政權,則在引進一部分漢人服飾的基礎上,大量使用具有民族特徵的禮服。這些禮服紅、白、青、絳、玄等色皆有。元代還有獨具特色的的質孫服。質孫服顏色不定,在不同的宴會上所有與會者可能還會穿着同種顏色的質孫服。因而顏色在這些服飾上,時常並沒有較爲明顯的等級劃分。

不過清代相對更加有民族個性。清初,曾有人建議學習漢族服飾制度,沿襲冕服傳統。但在最終確立下來的清代服飾制度中,冕服被徹底刪去。原本以玄色爲核心的冕服,被明黃色(偶或藍色、紅色或月白)的朝服取代。

因而縱覽封建時代,象徵帝王統治的“龍袍”,其實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以玄色爲基調的。帝王常服顏色相對多變,但最正式的冕服直至明代都還保留着“玄表纁裏”或“玄表朱裏”的特徵。僅是在清代,玄色才基本退出帝王禮服的配色行列。(帶有皮毛的冬裝等亦可見玄色。)

至於我們有秦漢至魏晉的帝王穿玄色“龍袍”,而唐至明清的帝王穿明黃“龍袍”的認識,與一直以來流傳的帝王畫像有很大關係。在早期畫像中,帝王多是着正式的冕服,而唐、明等帝王則多明黃的常服。是故因爲這些畫像就以爲“龍袍”不再是玄色,便可算是一場誤會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