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蘇武牧羊時,手中所持之物是什麼?他爲何那麼重視?

蘇武牧羊時,手中所持之物是什麼?他爲何那麼重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蘇武,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本站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未入麒麟閣,時時望帝鄉。寄書元有雁,食雪不離羊。旄盡風霜節,心懸日月光。李陵何以別,涕淚滿河梁。

這是元末詩人元末詩人楊維楨所作的《題蘇武牧羊圖》,是一首五言律詩。他主要寫的是什麼呢?這就與我們今天聊得一個人有關:蘇武。大家聽到這個名字,第一印象就會想到蘇武牧羊這個故事。

在天漢元年,也就是公元前100年,匈奴的新單于即位,漢武帝爲了示好,派蘇武以中郎將的身份率領了一百餘人帶上賀禮,送去祝福,這一年,蘇武40歲,他卻不知道這一去與家鄉和親人就是十九年的離別。當時蘇武完成了自己使命,準備返回的時候,不料匈奴高層發生了內亂,單于將蘇武一行人扣留了下來,威逼利誘,想讓他們背叛漢朝。蘇武當然不幹,匈奴又施酷刑想讓他臣服,蘇武誓死不從,反倒他的風骨讓單于更加敬重,下不去殺手,又不遠讓他離去,就把他流放到了極爲偏僻的西伯利亞貝加爾湖一帶,讓他放羊,並承諾蘇武如果羊生了小羊羔,就放他回去。

蘇武牧羊時,手中所持之物是什麼?他爲何那麼重視?

結果這羊一放就是十九年,因爲單于給蘇武的羊全是公羊,又如何會生小羊呢?等到十九年過去,新老單于交替、漢武帝去世,漢昭帝即位,匈奴發生內亂,實力無法與漢朝抗衡,主動求和,這時候蘇武才幾經週轉回到了漢朝。當時去的一百多人,就剩了幾個人了,蘇武也已經59歲了,艱苦的生活讓他的頭髮鬍鬚都變得雪白,回到長安後,百姓們都迎接他,爲他的氣節和節操所感動,後漢宣帝即位,賜予蘇武爵位關內侯。

蘇武牧羊時,手中所持之物是什麼?他爲何那麼重視? 第2張

看過蘇武牧羊圖的朋友,肯定對他手中所持之物非常感興趣,爲什麼這十幾年來他要將此物一直貼身保管?這到底是什麼?有什麼象徵呢?其實蘇武手中所持之物叫使節,是古時使臣出使外國所持的憑證,也象徵着蘇武對漢王朝忠貞不二的家國情懷。

有網友就說:蘇武可以說是節操的代名詞了,確實這樣。什麼事節操?就是氣節和操守。氣節上,他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嚴刑拷打沒有屈服;面對惡劣的環境也沒有屈服,靠着雪水和野草過日子。操守上,他作爲一名大漢官員,始終代表的是漢王朝的形象,並沒有因爲自己的私利而放棄國家的利益於不顧,維護了大國的形象,動人事蹟名垂千古。

蘇武牧羊時,手中所持之物是什麼?他爲何那麼重視? 第3張

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蘇武情願吃野果和野草,也不願意殺自己養的一羣羊,這到底是爲什麼呢?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1、他不敢殺。如果蘇武殺了匈奴的養,單于會以此爲由再來找他的麻煩,遊牧民族牛羊對於他們來說比生命還重要,不是隨便就能宰殺的。

2、他不能殺。這一羣羊可以說是他回國的希望,雖然都是公羊,但是好歹也有個念想,如果一旦殺了,相當於扼殺了那黑暗中唯一希望。

3、他不想殺。那麼偏僻的西伯利亞,獨自一人,無疑爲伴,唯有這一羣養,還能陪伴着自己,每天放羊也算是有點事做,不然那麼無聊,天寒地凍的,十九年後變傻都是有可能的。加上這些羊還可以給他提供禦寒的羊毛,他怎麼會貪圖一時的口舌之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