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蘇武牧羊寧願吃野菜老鼠 爲何就是不吃羊呢

蘇武牧羊寧願吃野菜老鼠 爲何就是不吃羊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蘇武牧羊爲何不吃羊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漢書.蘇武傳》

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氈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匈奴以爲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始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仗漢節牧羊,臥起操持,節旄盡落。

蘇武牧羊寧願吃野菜老鼠 爲何就是不吃羊呢

蘇武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人物,被囚匈奴十九年,凜然不失民族氣節。他被匈奴人放逐於北海牧羊,生活極其困難,有時甚至以老鼠、野菜充飢。有人會問,蘇武不是有一大羣羊嗎?爲什麼他寧可吃老鼠,也不吃羊呢?

蘇武牧羊的故事之所以流傳千古,就在於蘇武能在極端艱難困苦的情況下堅守自己的信仰。被放逐於北海(今天的貝加爾湖)十九載,對大漢癡心不改。如果他吃了一口羊肉,他就不是蘇武了,這個故事也不可能流傳到今天了。提出這個問題的人顯然沒有讀懂蘇武牧羊這個故事的精髓所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整件事的前前後後。

蘇武被匈奴扣押,牧羊於北海

蘇武,生於公元前140年,卒於公元前60年。於天漢元年出使匈奴。

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單于試圖與大漢帝國和解,結束戰爭,便派使節出使大漢。漢武帝也派蘇武爲正使,張勝爲副使,率領大漢使團出使匈奴。

這本是一次和平外交,然而卻發生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副使張勝參與匈奴一起謀反事件,企圖劫持單于的母親。這起謀反最終以失敗而告終,由於張勝的魯莽,整個大漢使團遭殃,蘇武也被牽連,被匈奴單于囚禁。

匈奴單于軟硬兼施,企圖逼迫蘇武投降匈奴,遭到蘇武大義凜然的拒絕。單于下令將蘇武流放到荒涼的北海(貝加爾湖),讓他放牧一羣公羊,還說:“等到公羊產奶的那一天,你纔可以回到中國。”

蘇武牧羊寧願吃野菜老鼠 爲何就是不吃羊呢 第2張

蘇武從此被囚於北海,與冰雪爲伴。北海是荒涼之地,也是匈奴流放犯人的地方,糧食經常無法按時供應,蘇武就在野地裏挖掘老鼠洞,逮着野鼠後烤着吃,有時也以野草充飢,就這樣飽一頓,飢一頓的。

前前後後被扣留了19年,直到公元前81年被放回漢朝。既然蘇武牧羊,爲什麼他不宰一隻羊來吃,而寧可吃老鼠、野菜呢?

蘇武是漢使,代表國家的形象

蘇武始終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他是大漢帝國的使臣,代表着自己國家的形象。

儘管蘇武並不知道張勝參與匈奴的謀反事件,但是作爲大漢使團的團長與正使,應該說還是負有一定的責任。蘇武使團的任務,是推動漢、匈兩國的和平,而不是要顛覆匈奴的政權,對於部下參與的謀反事件,蘇武至少是有失察之過,蘇武當然沒有公羊生子的期望。

與當時而言,羊是匈奴的,如果蘇武選擇殺羊來吃,便是隱晦的選擇接受了匈奴的恩惠,匈奴便可能進一步的來煩擾他。

把蘇武遷移到沒有人煙的北海,讓蘇武挨不住餓的時候殺羊吃,這樣匈奴人就可以說蘇武監守自盜,也能看出蘇武並不是真的是那麼有氣節的人,到時候匈奴派人去勸降蘇武,蘇武自然就理虧,說話就不夠硬氣了,而且一羣公羊不會生小羊,數量好控制。

另一方面,首先,大漢使者的身份,決定了蘇武必須恪守“非禮勿動”的原則,不能像普通人那樣隨意行事,見機行事,宰殺自己放牧的羊只。

蘇武是因不屈服不投降而被單于流放到貝加爾湖畔的,但是,地點變了,所做的事情變了,他的身份卻沒有變,仍然是漢朝的使者。因此,他嚴於律己,牢記出使不辱於諸侯的古訓,杖節牧羊,一舉一動都自覺維護大漢的國體與尊嚴。只要行爲有違使節的身份,即使凍餓交加,蘇武也不會去做——大漢使者,不會擅自在敵國殺羊吃肉。

19,簡簡單單的一個數字,可對蘇武來說卻是無比漫長的生活。當一個人沒有選擇時,吃苦並不可怕,因爲只有一個選擇。

可是蘇武不同,他多次受到匈奴邀請,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的倒戈,所有人都在勸他投降時,他拒絕了。他身邊沒有任何支撐,雖然在黑暗中,但是他的心中有自己的太陽,不論寒冷飢餓還是孤獨寂寞,他心中太陽不滅,便永遠不會做出有損國家的事。

所以蘇武無論如何不能吃羊,這是氣節的問題,這種氣節對於現代很多人來說可能很難理解,古人講求生死事小、失節事大,古人的氣節應該值得尊敬,切莫隨意揣測。

直到李陵到來,蘇武才改善生活

蘇武,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愛國者

李陵,中國歷史上口碑最好的漢奸。

偏偏兩人還是好朋友。

人生就是這麼戲劇,人性就是如此複雜。

改變蘇武一生命運的第一個重要時間節點是公元前100年。這一年,他以正使的身份出使匈奴,結果被扣,直至19年後才得以歸漢,並因此而名垂青史。

改變李陵一生命運的重要時間節點則是公元前99年。這一年,漢武帝派大軍討伐匈奴,只安排李陵做個押運糧草的後勤官,李陵不甘心,和武帝慪氣,率領5000步兵獨自去討伐匈奴,結果戰敗被俘。

李陵因這一戰而成名,也因這一戰而改變終身。

他起初應該是詐降,但因武帝滅了他全家,導致他真降。

李陵心裏很苦,但卻無人訴說。尤其是當蘇武歸漢後,對他的打擊更大。

當李陵行軍至浚稽山、龍勒水一帶,尚未札營,遭三萬匈奴鐵騎夾擊,李廣利知道李陵三代在武帝眼中如草芥,藉故按兵不動,不派增援。李陵雖奮起血戰無法突圍,走投無路、矢盡道窮、被困沼澤,最終投降匈奴。

蘇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訪求蘇武。時間一久,單于派李陵去北海勸降蘇武。就在這冰天雪地的極寒困窘之地,蘇武和李陵見面了。

此時蘇武牧羊北海,已有一年時間。當這對朋友在匈奴相遇的時候,肯定極富戲劇性,當然這是單于要求李陵勸降蘇武。李陵見到蘇武時,歷數蘇武的弟兄二人在大漢朝廷被逼自殺的事實,又談到蘇武的母親已死,及妻子改嫁之事。最後結論是:如此朝廷還值得爲之守節嗎?

但蘇武對漢武朝廷的忠心,已不可動搖。在蘇武看來,自己死活是小,朝廷革命事業爲重。爲大漢朝廷即便斧鉞加身、肝腦塗地,也在所不惜。這也是蘇武手柱漢使符節,牧羊北海19年的精神動力。

後來李陵又到北海,告訴蘇武,漢武帝駕崩。蘇武面南大哭,嘔血,吊哭數月之久。

蘇武牧羊寧願吃野菜老鼠 爲何就是不吃羊呢 第3張

相反,三代被漢武朝廷排斥、打擊並結怨的李陵,與漢武朝廷不得不決裂的行爲,卻被視爲“變節”與“漢奸”。此時唯司馬遷選擇了爲李陵辨護,漢武帝當即暴怒,下令對司馬遷施野蠻的宮刑。慘遭奇恥大辱後的司馬遷,受刑後發奮,爲後人留下一部光照千古的《史記》。就此一點而言,《漢書》的作者班固,哪有資格與司馬遷相提並論?

有很多選擇是不論對錯的,在當時艱辛的條件下,李陵的選擇也不過是一種大衆的選擇,無論對錯。可是總有蘇武一樣不違本心的人,在普通衆人中,熠熠生輝。

蘇武活到八十歲,漢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病亡。蘇武去世後,漢宣帝將其列爲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操。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