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東漢末年著名隱士,田疇的一生如何評價?

東漢末年著名隱士,田疇的一生如何評價?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田疇的故事,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國是一個大變亂時代的開始。亂世對於英雄們是提供了展示自身、立功揚名的機會;但對於底層的老百姓來說,尋找一個安身之所,保全生命,便成了他們基本和首要的追求。我們不能苛求每一個人都有英雄的抱負,匡扶漢室,盡忠報國,這些豪情壯志畢竟只是屬於少數人的事情;在這個變亂的時代,生命就像蘆葦一樣脆弱,普通百姓時時生活在恐懼之中,他們所最渴望的是一份可信賴的平安。我認爲,真正能夠感受到老百姓內心需要和呼聲,並以此作爲目標終身奮鬥,不求官,不求權,不爲名,不爲利,這樣的人,可稱爲真正的英雄。

東漢末年著名隱士,田疇的一生如何評價?

田疇第一次出任是奉幽州牧劉虞之命出使朝廷。需要指出的是,在當時朝野播亂方殷之際,劉虞也是志在保境安民(須另文論述)。董卓禍亂朝廷,對於遠在邊陲的劉虞和田疇等來講,先要弄明白朝廷是出了什麼問題,能否挽救,畢竟朝廷是天下的根本,所以這一趟出使是非常必要的。故幽州牧劉虞嘆曰:“賊臣作亂,朝廷播蕩,四海俄然,莫有固志。身備宗室遺老,不得自同於衆。今欲奉使展效臣節,安得不辱命之士乎?”田疇被衆議舉薦而慨然應招,歷盡千辛萬苦而到達長安。朝廷嘉其忠義,詔拜騎都尉。田疇認爲天子方蒙塵未安,不可以荷佩榮寵,固辭不受。朝廷高其義。三府並闢,皆不就。

田疇真正偉大的義舉,是在亂世組織鄉民,不僅實現自保,而且建立了一個道不拾遺的世外桃源。史載田疇“率舉宗族他附從數百人,入徐無山中,營深險平敞地而居,躬耕以養父母。百姓歸之,數年間至五千餘家。”聚衆自保並不少見,田疇的難能之處在於他能組織建立一套社會規範。疇謂其父老曰:“衆成都邑,而莫相統一,恐非久安之道,願推擇其賢長者以爲之主。”皆曰:“善。”疇乃爲約束相殺傷、犯盜、諍訟之法,法重者至死,其次抵罪,二十餘條。又製爲婚姻嫁娶之禮,興舉學校講授之 業,班行其衆,衆皆便之,至道不拾遺。

田疇建立的這個世外桃源不僅使人民得到安定,而且也贏得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尊重。“北邊翕然服其威信,烏丸、鮮卑並備遣譯使致 貢遺,疇悉撫納,令不爲寇。”

東漢末年著名隱士,田疇的一生如何評價? 第2張

這一時期,對北方老百姓來說,劫掠者主要還是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田疇爲了人民的安定,就把打擊遊牧民族作爲自己最重要的目標。“疇常忿烏丸昔多賊殺其郡冠蓋,有欲討之意而力未能。”正是爲了這一事業,當他看到曹操決心打擊烏丸時,就主動地給予了積極的配合。當時他的同伴都不理解他爲何與曹操接洽,門人謂曰:“昔袁公慕君,禮命五至,君義不屈。今曹公使一來而君若恐弗及者,何也?”疇笑而應之曰:“此非君所識也。”

在曹操出擊烏丸的軍事行動中,正是由於田疇帶領其鄉民爲前導,從小路進軍,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才取得勝利。曹操採納田疇的戰略部署,並“令疇將其衆爲鄉導,上徐無山,出盧龍,歷平岡,登白狼堆,去柳城二百餘里,虜乃驚覺。單于身自臨陳,太祖與交戰,遂大斬獲。”可以說,在這場戰爭中,田疇是立了首功。

正是在這場戰爭後的論功行賞中,田疇的高義真正顯示了出來。曹操“論功行封,封疇亭侯,邑五百戶。疇自以始爲居難,率衆遁逃,志義不立,反以爲利,非本意也,固讓。”曹操先是同意了他的請求,後來從徵荊州還,曹操追念疇功殊美,恨前聽疇之讓,曰:“是成一人之志,而虧王法大制也。”於是乃復以前爵封疇。以曹操的性格,是不允許有人在他面前擺名士的架子的,甚至可以說他最嫉恨這個,因爲你不受他的爵位,往小處說,是你不給他面子,往大處說,是你不承認他政權的合法性與權威性,在當時的局勢下,這是曹操最重視的問題。田疇這時候的抗命拒絕,可以說是冒着生命危險,田疇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但他還是選擇了拒絕封爵,因爲他帶領鄉民打擊烏丸,只是爲了人民安定,而決不是以此來換取功名利祿,一接受爵位,性質就變了。

史載:有司劾疇狷介違道,苟立小節,宜免官加刑。太祖重其事,依違者久之。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議。”曹操知道田疇素與夏侯惇相善,就讓夏侯惇再去勸說田疇。“惇就疇宿,如太祖所戒。”曹操的戒命是很清楚的,田疇你再拒絕,就是不要命了。疇揣知其指,不復發言。最後對夏侯惇說:“疇,負義逃竄之人耳,蒙恩全活,爲幸多矣。豈可賣盧龍之塞,以易賞祿哉?縱國私疇,疇獨不愧 於心乎?將軍雅知疇者,猶復如此,若必不得已,請願效死刎首於前。”言未卒,涕泣橫流。

曹操終究沒有殺田疇,再一次證明了曹操對人才的度量確實有足夠的寬廣,也成全了田疇的義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