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項羽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他臨死前的話到底是何意?

項羽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他臨死前的話到底是何意?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項羽臨死前對部下說,落到今天這個地步,是天亡我,非戰之罪也。他的勇武確實無人能敵,衝進漢軍戰陣,斬將拔旗,無人能擋。不過,他是西楚的霸王,不是帶兵衝鋒的大將,再勇猛也挽救不了楚國的滅亡。既然不是戰之罪,那麼到底是誰之罪呢?

從整個戰爭的進程來看,項羽始終是壓着劉邦在打,戰術和戰役上都佔有優勢。彭城之戰、滎陽之戰都是這樣。但是,項羽的後方總是起火,彭越、英布不停地騷擾楚軍的糧道和都城,逼得項羽不得不回援,到手的勝利果實只好放棄,又得重頭再來。如果項羽手下有一、兩位夠份量的大將,幫他看住老家,或者防住北方的韓信。他就可以安心對付劉邦,一路殺到漢中,也不是不可能的。導致霸王自刎烏江的罪也就出來了,最主要的問題是項羽手下人太弱,一個能獨擋一面的大將也沒有。

劉邦的團隊卻人才輩出,不用劉邦動手,就把大部分活給幹了,而且幹得還比劉邦更好。其實,劉邦手下有好多人原來都是項羽帳下的,像韓信、彭越、英布等等,他們棄楚歸漢,爲滅楚大業立了大功。而項羽就像企業裏的強勢老闆,比自己次一等的人才看不上、留不住,只好用更次一等的。

項羽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他臨死前的話到底是何意?

項羽不光是沒有人和,在地利上也有很大的劣勢。楚國都城彭城,也就是現在的徐州,四周無險,一馬平川,很容易被對手威脅到。而且地處華北平原的東部,南北個方向都沒有牢固的屏障,天然處於三面包圍之中。劉邦只要守住中央,讓韓信等人攻下楚國周邊各國,就可以坐等着項羽被包圍。

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項羽的剛愎自用的性格和劉邦的圓融通達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他不聽別人的話,而且特別愛顯擺。他做得最不得人心的事,就是屠城。攻下一座城以後,基本不留活口,連婦女兒童都在屠殺之列。他一把火燒掉了秦王朝的皇宮,誰都知道這樣會失去民心,但誰勸他也不聽。項羽不光對下屬很苛刻,動輒就發怒,而且爲人吝嗇,捨不得給立功的將士加官晉爵、賞賜財物。本來就刻好的官印,他放在手中反覆玩弄,官印都磨損了,也不捨得頒授下去。攻城所得的財物,堆積如山,也不肯賞賜給士卒。慢慢的,周圍的人都被他傷透了心,離他而去了。

項羽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他臨死前的話到底是何意? 第2張

曾在他手下當過差的韓信、陳平、英布、彭越等人,後來都跟他分崩離析,跟着劉邦跑了。只有范增忠心耿耿的輔佐他,卻處處受項伯掣肘。而項羽本人對范增也並不十分信任。由於失去人心,烏江邊上的楚霸王其實已經是個孤家寡人了。面對這樣的窘境,項羽雖然仍未悔改,但心裏的悲涼之感是可想而知的。

這也是項羽最終爲何選擇了烏江自刎,那麼爲何說劉邦到臨終前才明白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