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南宋能堅持百年,爲什麼南明不行?

南宋能堅持百年,爲什麼南明不行?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所謂南明,是指1644年崇禎皇帝在北京被李自成逼死後,殘餘的明朝勢力在江南建立的流亡政府,包括弘光政權、隆武政權和永曆政權等,一直綿延到1662年,這段時期的明朝政權被統稱爲南明。通常,人們常常會對比南明和南宋,因爲這兩個政權同樣都是被少數民族入侵,同樣只剩下半壁江山,但是南宋堅持了152年,而南明卻只有短短的18年,爲什麼南明的壽命如此之短呢?後世在感慨南明迅速敗亡的同時也在分析其中的原因。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說到南明爲何如此迅速敗亡,就不得不提崇禎皇帝,他是南明迅速敗亡的第一負責人。且不說他在位十七年將大明江山折騰得支離破碎,單就他對自己身後事的處理就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崇禎最後選擇以死殉國,固然值得尊敬,但是這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因爲他的死,整個國家和人民都將深受其害。在李自成攻擊北京之前,崇禎完全可以遷都南京,保住江南半壁,或者派太子到南京監國,一旦自己遇難,太子可以在江南登基,也不至於造成日後南明一盤散沙、藩王爭立的局面。

南宋能堅持百年,爲什麼南明不行?

不過崇禎皇帝並非本文探討的主要對象,除崇禎皇帝之外,還有一個我們十分熟悉的歷史人物應該爲南明短命負責,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英雄史可法。在北京政權覆亡之後,一直作爲備份的南京朝廷開始發揮作用,而此時史可法是南京兵部尚書,是南京政權的最高長官,他的決定將會影響南明的歷史走向。然而,史可法接手最高權力之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搞砸了。

崇禎皇帝死後,按照倫序應當由萬曆皇帝的孫子、崇禎皇帝的堂兄、福王朱由崧繼位,但是東林黨人卻不同意,他們覺得朱由崧是個昏聵之人,不適合繼承皇位,其實他們背後另有原因——東林黨人在萬曆年間,曾經反對朱由崧的父親、老福王朱常洵爭立太子,由此結下了樑子,如今福王一系要繼承皇位,東林黨人害怕福王登基後會報復東林黨人,於是他們提出選萬曆皇帝的侄子、潞王朱常淓爲新皇帝。史可法作爲東林黨人,自然不能反對,但是從倫理出發,他又覺得應該立萬曆皇帝的子孫,而不是侄子。於是,史可法和鳳陽總督馬士英討論出了一個折中方案——選萬曆皇帝的另一個兒子、桂王朱常瀛爲新的皇帝。

但是,史可法卻低估了福王朱由崧的能力,雖然朱由崧從小生長着藩王府中,也並非什麼雄才大略之人,但是面對從天而降的皇位,他還是心動了,而且也行動了。朱由崧通過太監聯繫到了當時手握兵權的高傑、黃得功和劉良佐等江北三鎮軍閥,而馬士英也迅速倒戈,表示支持福王,最終在武力的支持下,朱由崧到南京登基稱帝,史稱弘光皇帝。

南宋能堅持百年,爲什麼南明不行? 第2張

雖然弘光皇帝登基後沒有追究史可法,讓史可法入閣辦事,但是史可法已經失去了自己的地位,最終被首輔馬士英排擠出朝廷,“自願”到江北守揚州了。史可法給南明帶來了兩個不好的基因:第一,藩王爭立,史可法和東林黨人模糊了繼位的順序,放棄“血緣親疏”這個唯一且明確的判斷標準,而採用“賢能”這個模糊的標準,導致日後南明藩王爭立的局面,使得抗清力量分散,不能形成合力。第二,軍閥干政,由於史可法在擁立福王問題上的搖擺,導致福王尋求軍閥的幫助,使得軍閥勢力得以滲透到朝廷之上,並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朝政,形成了軍閥尾大不掉、各自爲戰的局面,這是南明敗亡的一個重要原因。

雖然,將南明短命的原因都歸咎於史可法是不恰當的,但是南明與南宋差距如此之大,史可法難辭其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