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北宋後期經濟發達,爲何無法出現盛世?

北宋後期經濟發達,爲何無法出現盛世?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自從神宗河湟開邊後,宣和時期收復的青塘以及隴右可以給陝西五路提供食鹽(陝西當時的食鹽大多數都是走私西夏,形成了貿易逆差),而絲綢之路也可以由青海再次開通。同時西寧到蘭州地區本質上就是西北可耕種土壤中較爲優良的,有較大的農業產出。從軍事角度上其意義更重要,青塘以及熙河路是宋朝馬匹的主要產出(國內馬政以廢的情況下),但宋朝之前只能靠和吐蕃部落的貿易獲取,在絲綢之路開通後,宋朝也可以從回紇進口更將優良的西域甚至阿拉伯馬種。

而且這一帶是宋朝番兵的主要來源(包括党項人吐蕃人羌人等,党項人主要聚集橫山地區,吐蕃人羌人則大多聚集於隴右),北宋後期主力40萬西軍中有10萬都是番兵,其意義可想而知。從軍事戰略角度的意義上,北宋以佔領西寧控制了唃斯羅政權,保護了秦鳳地區免受於戰火,並且從側翼威脅了西夏河西走廊。北宋對於隴右地區未充分利用,只是由於其控制時間過短,並未發揮全部作用而已。

北宋後期經濟發達,爲何無法出現盛世?

北宋百年都沒有肅清五代的這種軍隊的驕橫跋扈,柴榮時尚不能憑皇帝的威嚴命令士兵勇登城牆,還需要發錢來犒賞以激勵士氣。到雍熙北伐,東路軍的各個將領在得知東路中路軍隊連戰連捷後急功冒進,完全不聽統帥曹彬的命令導致整個計劃失敗,再到靖康年,种師中的軍隊因爲軍餉發放遲緩竟然四散離去,扔下自己的將軍與他的少量親兵和敵人作戰直至戰死。

五代的兵就是認錢不認人的,軍隊亂想層出不窮,沒有趙匡胤,柴榮死後也會被別人篡位的。雖說宋朝改革有些矯枉過正,但是加強中央集權一直是封建國家的趨勢。而且當時宋哲宗死時河湟開邊卓有成效,擊敗了西夏主力,也就導致了宋徽宗時能設立隴右都護府,打通西域也實現了對西夏的包圍,但奈何宋哲宗英年早逝還偏偏選了宋徽宗即位。

北宋後期的戰略其實大多正確,包括以堡壘戰術消耗西夏,甚至聯金滅遼。就說前一點吧,北宋在陝西諸路40萬軍隊,加上河東,府麟一共60萬軍隊在對着西夏(因爲西夏每次出征也就是動不動三四十萬人的),徽宗時期北宋雖然冗兵已經沒有那麼嚴重,但這幾十萬人的消耗很龐大,最爲便利的手段其實就是滅亡西夏,而且宣和年間其跡象已經越來越明顯。

北宋後期經濟發達,爲何無法出現盛世? 第2張

除了上面列舉的隴右,再就是無意之土之橫山,這裏纔是党項羌人真正聚集的地方,西夏起源的定難五州也就是在這一帶,要說這一帶適合耕種嗎?肯定不如河北關中,但丘陵溝壑地帶在戰略位置上十分重要,一旦放棄橫山,夏人可直撲關中京兆府,而北宋奪得這一地區意味着西夏失去了其統治民族黨項人將近一半的人口,轉化成了北宋的戰力,以及整個國家可耕種面積的1/4左右。

後一點吧,其實沒有北宋參與,遼國肯定也得滅,女真在滅遼的戰績太開掛了。幾千人打敗十萬,兩萬擊敗七十萬。而讓北宋支援遼國,在當時大多數人的心中,無論是歷史淵源還是現實情況都是極不現實的。北宋利用這個機會,成功地攫取到了幽雲地區中的十幾州是一個較好的戰略,但本質上和金國的外交以及戰爭同盟關係就是充滿了變數的。北宋的盛世問題,我個人並不認爲北宋有什麼盛世,甚至整個宋朝都沒有。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