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姜維爲何要轉守爲攻?對蜀漢造成了哪些影響?

姜維爲何要轉守爲攻?對蜀漢造成了哪些影響?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3.1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228年,諸葛亮親自統領大軍,兵分三路進攻曹魏。東路軍由趙雲鄧芝帶領,出斜谷威脅關中,中路軍由馬謖帶領鎮守街亭,負責掩護諸葛亮側翼,阻斷曹魏援軍。而諸葛亮自率主力部隊擔任西路軍,直撲曹魏隴右地區。

諸葛亮精心策劃的這次北伐,是他全面執掌大權後,第一次發動對外戰爭,因此可謂不遺餘力。遺憾的是,由於多方面原因,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卻遭遇大敗,損兵折將寸土未得,慘淡收場。

不過,諸葛亮也並非一無所得。他此行最大的收穫,就是爲蜀國又收降一員大將。諸葛亮在攻擊天水郡時,天水太守馬遵陣前逃遁,姜維當時還是天水郡的一個默默無聞的年輕將領,爲形勢所迫投降了蜀國。

不過,這也許是姜維一生做出的最正確的抉擇。他如果繼續留在魏國,由於魏國藏龍臥虎人才濟濟,姜維在那裏可能一生都難有出頭之日。但他來到蜀國,慧眼識人的諸葛亮,認定姜維是堪當大任的棟樑之材,對他進行着意培養重用,姜維的人生得以由此翻開全新篇章,一步步進入一生中的輝煌時刻

姜維歸順蜀國的最初幾年內,蜀國形勢還比較穩定,文有諸葛亮、蔣琬、費禕等人,武有魏延、王平、馬岱等人,姜維的作用還不那麼突出。公元234年,諸葛亮去世後,蜀漢的軍事人才幾乎凋零殆盡,姜維的作用立刻凸顯出來。

劉禪時代,蜀漢中最爲緊缺的就是優秀武將人才,姜維正好完美地彌補了這個缺憾。他成爲蜀漢後期的軍事頂樑柱,全面負責蜀漢對魏國戰爭,幾乎以一己之力撐起了蜀漢半邊天。

姜維爲何要轉守爲攻?對蜀漢造成了哪些影響?

但必須要強調的是,姜維的軍事才能雖然很強,但實際上也是屬於“矬子裏面拔將軍”,跟他同期的武將比起來,他的實力不弱,跟劉備等前輩高人比起來,他確實還有很多不足之處。他一生犯過的最不可原諒的失誤,就是自作聰明拋棄了劉備爲蜀國量身定製的一套戰術。

蜀漢前期有三大根據地:荊州、益州和漢中,其中益州是蜀漢的大本營和命根子,不容有失。而防守益州的關鍵,就在於漢中。漢中正好位於曹魏的關中與劉備的益州之間,是益州最爲重要的戰略緩衝區,也是益州的藩籬屏障。換而言之,要想守住益州,必須守住漢中。

劉備生前與曹魏作戰多年,經驗極爲豐富。他生前根據漢中地區羣山環繞的地形特點,創制了一套獨特的“實兵錯守諸圍”戰術,堪稱錦囊妙計,能保蜀漢固若金湯。具體來說,就是充分利用地形,分兵嚴防死守漢中外圍的險關要隘,“敵若來攻,使不得入”。

漢中與曹魏關中之間隔着崇山峻嶺,只有幾條陡峭險峻的山路可通。劉備分派部隊死死堵住幾個山谷出口,曹軍就是有千軍萬馬也插翅難過,休想進入漢中一步。魏延、王平等人鎮守漢中時,都是採用這條妙計,成功擊退了多次曹魏進犯。

但姜維上臺後,卻自作聰明,拋棄了劉備的這條妙計,改弦易轍實行“關門打狗”之策。姜維認爲,劉備的計策太過於保守,“適可禦敵,不獲大利”,只能自保,不能大量殲滅敵軍有生力量。

姜維爲何要轉守爲攻?對蜀漢造成了哪些影響? 第2張

他改而實行“誘敵深入斂兵聚谷”之計,主張魏軍來進犯時,蜀軍主動後撤收縮,放魏軍進入漢中,然後來一個關門打狗,把敵軍聚而殲之。姜維的這條計策,看似高明實則太過冒險,蜀軍主動放棄關隘把魏軍放入漢中腹地,雙方再進行總決戰,勝負難料,萬一打輸後果嚴重,魏國就會從漢中直撲益州,蜀漢就會大勢已去。

實踐證實了姜維的錯誤。公元263年,魏將鍾會鄧艾帶領二十萬大軍南下伐蜀,直撲漢中。蜀軍採用姜維的戰術,主動後撤,把魏軍放入漢中,結果反而成了引狼入室,魏軍不費吹灰之力得到漢中,轉而猛攻益州,導致蜀漢在很短時間內滅亡。

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姜維更改劉備的既定戰術,對蜀國滅亡負有不可推卸的重要責任。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