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一度英明不凡的孫權,晚年爲什麼變得昏庸了呢?

一度英明不凡的孫權,晚年爲什麼變得昏庸了呢?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公元二百五十二年孫權感染了風疾病逝,伴隨而來的是東吳徹底的由盛轉衰,外事不強,內亂不斷,即使孫權是在他那一代爭霸者當中死的最晚的一個,卻仍是沒有將各國統一到自己的手中。

曹操希望天下一統,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控制了整個國家將近60%的疆土,勢力強大,兵力雄厚,位高權重,軍政大權掌握在他一人手中,統一天下的條件最爲成熟,機率最大。天下統一,對曹操也是有好處的,因爲他是事實上的國家權力的掌握者。

劉備也希望天下一統,他是劉姓宗親,“興復漢室”是他遠大的政治抱負,而他生前的弼輔、死後的託孤重臣諸葛亮繼承了他的政治理想,數次北伐,以圖天下歸一。天下統一對劉備也是有好處的,他有充分的理由,也有冠冕堂皇的旗幟獲得國家最高權力。

孫權,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漢末號稱江東之虎孫堅的次子,據傳孫氏是“軍神”孫武之後。

如果不是其父孫堅、長兄孫策早逝,他也不會那麼早接手孫氏勢力。孫權武藝不精,所以打仗不輕出,而孫堅孫策尚武,結果過度自信自己行動導致早早被陰死,本來孫權接手時,江東基本被孫氏統一,收遍了江東的豪強人才,如果孫堅孫策能低調點,說不定東吳有更多作爲。

一度英明不凡的孫權,晚年爲什麼變得昏庸了呢?

孫權也並非不思進取,上任不久後對內廣開言路聽張昭,對外與諸將配合得當,對殺父仇人荊州劉表步步緊逼,殺黃祖降甘寧。如果不是曹操大兵南下,說不定荊州早晚要被東吳拿下,根本沒有劉備立足的機會。

首先是孫權的軍事能力,孫權的武力值在他的父親和哥哥的影響之下顯得並不突出,看他的父親孫堅,作戰勇猛有謀,僅憑單刀單騎就敢深入敵軍殺敵。他的哥哥孫策就更不用說,既有大將的能力來割據江東一帶,又同樣知人善任,善於管理軍隊,孫權自不能與其父其兄比較武藝。他接手時江東已在孫策的治理之下廣納人才豪傑,他只需要加以利用就可以,面對戰局,他如果能與外將配合的得當,也不至於在進攻曹魏之時失敗。

一度英明不凡的孫權,晚年爲什麼變得昏庸了呢? 第2張

三國前期的孫權一直深謀遠慮,懂得審時度勢,因此東吳在他的領導下,百姓們豐衣足食,安享太平。可隨着曹魏與蜀漢的一些英傑離去,孫權也開始飄飄然了,因爲那時已鮮有人能與之相匹敵。也許是年老的原因,他變得愛猜忌,遠賢臣親小人,就連自己的兒子都深受其害,尤其是在立儲之事上,他的舉措更是加快了東吳衰敗的步伐。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