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古代有沒有假銀票?揭祕古人的防僞技術

古代有沒有假銀票?揭祕古人的防僞技術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有沒有假銀票?揭祕古人的防僞技術,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在古裝劇裏,我們經常會看到劇中的角色用銀票代替不便大量攜帶的銀子,而店小二看到銀票之後,就會立馬開啓無微不至的服務。每每看到這樣的情節,不少人總有疑問,難道古代沒人僞造銀票?店小二怎麼也不驗驗銀票真假?

其實,在紙幣出現之初的宋代,確實出現過大量假銀票案,儘管宋代的一些交子上直接印有“僞造者處死”的字樣,但面對暴利,製假行爲依然無法杜絕,朝廷每年爲此損失白銀無數兩。

古代有沒有假銀票?揭祕古人的防僞技術

沒辦法,既然掉腦袋都威懾不了這幫人,朝廷只好不斷改良自己的防僞技術,到明清時,這些僞造銀票的罪犯已經幾乎沒有了生存空間,漸漸地銷聲匿跡了。而這些防僞技術即使放在今天來看,仍令人驚歎不已。

首先是,控制印鈔用紙。

用紙一直是銀票防僞中關鍵的一環,明朝洪武年間發行的“大明寶鈔”使用的是桑皮紙;清代發行紙幣時,主要以高麗紙和白色臺箋紙爲原料。作爲幣紙的材料,這些紙張墨韻層次鮮明,難以仿造,民間也是禁止採購的。這就從根源上pass掉了一部分僞造者。

其次是,採用微縮花紋。

熟悉現代紙鈔防僞的人都知道,紙鈔上有許多在放大鏡下都未必能看清的精美花紋,這些花紋也多數都是手工繪製再刻於印版上的,其作用就是防僞。而古代銀票上也有類似的設計,上面精細的花紋大部分都是手工雕刻,房屋、花鳥甚至名人字畫都可以用來防僞。

古代有沒有假銀票?揭祕古人的防僞技術 第2張

第三,頻繁更換票版。

再複雜的畫面,只要僞造者肯花時間,最終還是能複製出來。所以,意識到這一點的朝廷,開始玩更狠的:頻繁更換銀票的印製母版。

一般來說,從元代開始,隨着製造業技術的進步,鈔版更換越來越頻繁,最多使用一年就會更換,並銷燬舊版,這極大增加了僞造鈔版的難度——僞造者還沒研究明白怎麼僞造,就發現市面上已經不流通了,那還僞造什麼?

除此之外,就是原始水印、防僞印章等元素。

水印,在現在的鈔票中幾乎是必然要添加的防僞技術。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明清時期,原始水印技術已經充當起“防僞急先鋒”了。在當時的造紙過程中,人們會通過絲網的變化,人爲地使紙漿的密度和厚度不均勻,從而形成只有對光可見的夾層下圖案,而且,現代鈔票的水印防僞技術,正是由此而來。

這樣看來,古代僞鈔販子太難了,但這還遠遠不夠,朝廷還有更狠的招數!

明清時期,爲了防僞,晉商專門設計了微雕章。所謂微雕,就是將極細密的內容文字或圖案刻在一方正常大小的印章內,微雕內容是王羲之的《蘭亭序》,而且,還不是節選,是全文!

這300多個字,不僅雕刻精細,工匠在雕刻時,晉商們還專門吩咐工匠故意刻錯幾個字,而這些故意刻錯的字每月都更換,讓想打這一主意的人頓覺難於登天—首先,能做出微雕印章的人,本來就沒有幾個,其次,誰又能知道這個月的鈔票刻錯了哪幾個字呢?

把銀票的防僞做得如此之“絕”,可見古代並不是沒有僞造銀票者,只是被這些手段折磨得斷了念想。這些物證留存至今,也讓我們不得不敬佩古人在銀票防僞上展現的高度智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