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 古代爲何很少人造假

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 古代爲何很少人造假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古代銀票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古代銀票一張薄紙爲何無人敢造假?

北宋年間,出現了史冊記載的最早紙幣——交子,又稱“楮幣”,開啓了中國古代貨幣從貴金屬轉變爲銀票的歷史,比西方國家早了六百多年。交子誕生於四川,除了宋代本身的時代背景,也在於其特殊性。隋唐戰亂沒有影響到四川,導致其貿易相對繁榮,經濟相對獨立,因缺銅而依賴鐵。但是鐵錢非常不方便攜帶,史料裏有不少記載:“小錢每十貫重六十五斤,折大錢一貫,重十二斤,街市買賣,至三、五貫文,即難以攜持”(一貫在宋代等於770文)、“嘗使蜀,見所用鐵錢至輕,市羅一匹,爲錢二萬”等。且鐵錢與銅錢的比價據記載大概是10:1,“江南舊用鐵錢,十當銅錢之一,物價翔踊,民不便”。最終,在茶葉和馬匹貿易發達的四川,加之鐵錢使用的不方便性,最終導致紙製銀票交子誕生於此。雖然是一張薄紙走天下,但銀票在古時卻無人敢造假,這是爲什麼呢?

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 古代爲何很少人造假

▲宋代交子

官方體系嚴密,從高層截斷造假可能

1、銀票用紙製作工藝複雜、製作材料稀缺

不同於一般的造紙材料,銀票選紙要麼製作工藝極度複雜,要麼製作材料稀缺難求,並且一般都是官方壟斷的,不流通於民間,比如川紙,由於製作工藝複雜,被列爲銀票的專有製作材料,而被禁止用作他途。在宋代的時候,用一種叫做“楮皮”的原材料來製作銀票,這是非常不容易獲得的稀有物質,也從一定程度上杜絕了銀票被仿製的概率;且高麗紙是委託高麗製作並作爲貢品進貢朝廷的。這都從源頭上打擊了僞造銀票的行爲。

2、銀票的圖案設計、蓋章,被造假相當困難

銀票官方設計圖案複雜、精密、細緻,相關機構集中了製作工藝最爲精良的匠人,手藝精湛,花紋非常繁雜,細節很是微妙,還有最頂級的印刷技術,一般的造假人員很難達到這樣的高度去做假模仿,這也從一定程度上杜絕了造假的可能。時至今日,這個防僞手段仍被廣泛使用,可見其防僞效果的優秀性,不得不爲古人的智慧點贊、亮燈。

此外,設計圖案的樣式更迭速度也較快,一般1到2年就會更迭,這也爲造假增加了不可預見的變數和難度。且隨着防僞技術的發展,銀票上還出現了針孔和點墨技術,這和現代人民幣上的編碼技術很像,就像是銀票的“身份證”,這爲古代銀票安全的護航更添了一層保護。

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 古代爲何很少人造假 第2張

▲清 銀票

3、法律嚴苛,從國家層面杜絕了造假的可能

法律規定,造假幣者,直接判處死刑,家人還遭受“連坐”,甚至滿門抄斬,而且這個罪行是不可赦免的。在如此嚴酷的法律制度面前,相信有造假心思的人員,也都會三思而後行,望而卻步了吧。那麼名冠中外的晉商匯票是如何馳騁天下而不被僞造、冒領的呢?其實還要源於晉商匯票的高超防僞技術。

晉商匯票的高超防僞技術

一般意義上的晉商主要指的是明清500年間的山西商人。在晉商經營的鹽務、票號等業務中,最著名的是票號業務,可以說是現代銀行的“祖父”。所謂票號,是指專門經營匯兌業務的金融機構,也被稱爲票莊、匯兌莊,主營業務是匯兌銀票。

道光初年,也就是1823年左右,在平遙的“西裕城” 顏料莊,正在主持西裕成號事的大掌櫃雷履泰不僅看到民信局的發展解決了通信的困難,還看到了隨着國內國際貿易的發展所展現出來的大量貨幣流通所造成的契機。身爲商人的雷履泰深有感觸,他把握機遇,設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家票號——“日升昌”,兼營匯兌業務,運用全國各地設立的分莊優勢,此端收納銀兩後,然後寫信給彼端分莊,由彼端分莊匯兌出等額的銀兩,然後在雙方知曉的前提下,收取一定的手續費,這就解決了現銀運輸攜帶不方便、不安全還經常出錯的弊端。隨着匯兌業務的風生水起、日益昌盛,雷履泰就放棄了顏料莊的業務,專門經營匯兌業務。

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 古代爲何很少人造假 第3張

▲日升昌“匯通天下”牌匾

隨後,雷履泰在市場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更多地拓展了分莊口岸,由於票號業務保險、迅捷、方便,迎合了當時不斷膨脹的需求,票號不斷壯大,經營範圍也逐漸擴大,繼平遙票號興起後,相鄰的祁縣、太古商人緊隨其後,更多的山西人也投資加入了票號業務,後來政府及相關人員的扶持爲山西票號的壯大更拓寬了道路。山西票號一脈,氣候漸成,還被外國人稱爲山西銀行。

既然匯兌業務日益發展壯大,那做爲匯兌業務的主要信用憑證——匯票,它的安全性和防僞手段就顯得尤爲重要。下面就來一起揭開中國近代匯票防僞技術的面紗吧。

1、票面防僞技術的“黑科技”

票面的防僞技術主要體現在印製、水印技術、專人書寫的筆跡、印章(微雕)以及漢字密押(密碼)等方面。

匯票的印製和發行數量都會嚴格控制,由總號一統分發。例如:山西平遙蔚泰厚總部在平遙一統印刷匯票,所使用的票紙都是綠線紅格的樣式,然後分發到各分部,有折損、毀壞的會報送總部備案。未使用或者失效的匯票,都要上交總號進行備案銷燬,對數量的核查和控制非常嚴格,絕不允許有任何的差錯。

水印技術主要體現在匯票內夾印水印。防僞的關鍵一環就是匯票內夾印的水印。這個水印在正常狀態下是不顯現在匯票上的,一般很難發現,只有當豎起來一照纔會看到裏面的水印。比如湖南印製的協同慶匯票看起來簡單,沒有什麼裝飾花紋和特殊格式,但在紙面上暗印“協同慶”三字,不仔細觀察辨認是很難發現這幾個字的;再如平遙蔚泰厚的票號,其使用的匯票內部都夾印有“蔚泰厚”字樣的水印,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匯票被仿造的難度係數。時至今日,這個技術仍被運用在現代鈔票的防僞技術上,比如人民幣內的領袖頭像。這就是傳承的力量。

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 古代爲何很少人造假 第4張

▲大德通牌匾

匯票由專人來填寫,確保筆跡容易辨識。每家票號都會安排專人來填寫匯票,且在總部備案,由固定的人書寫的筆跡特徵會被通報各分號,並讓各分號能輕鬆準確地辨認出這樣的字跡。由於古代毛筆的特殊性,書寫字體一般一人一筆勢,特點鮮明,具有較高的唯一性,很難被完全模仿,造假更是難上加難,這在一定程度上對匯票的真實性提供了又一保障。甚至,行至現代銀行業興起,匯票和支票改由鋼筆填寫後,卻仍然要求經理用毛筆簽字,原因即在於此。中國書法是不是非常神奇而偉大呢?!此外,填寫匯票的人一旦發生變動,各總號、分號會被即刻通知新的筆法特點。

匯票上的印章繁複、細微、精細到極致。匯票一般填寫完成後,會加蓋4個印章。晉商發明了一種“微雕章”,這種印章採用水牛角的材質,運用微雕技術,行筆非常細密精緻,想要僞造這樣的印章,難度可想而知,且印章顏色各異。由於匯票的紙質類似於宣紙,耐揉搓,上面會蓋有很多繁複、精細的印章。對於這些精細的印章,仿造者想造假,想想也瞭解難度級別非同一般。且多在數據處印有印章,以防日後糾紛,謹防塗改。

最後,講一講古人又一匯票防僞智慧的結晶——密押,即用漢字代替數字的密碼法。密押是將匯票上的重點信息,比如年月日和款項金額用相應的漢字代碼來代替,外人看起來如墜雲霧根本不知所云。只有票號內部的賬房先生和掌櫃才瞭解密押的答案。且密押會經常更換,確保不被破譯。下面就舉一個實例來看看密押是怎麼運行的吧。

例如:十二個月的代碼分別對應漢字“謹防假票冒取,勿忘細視書章”,每個月的三十天又按序用以下漢字代替“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正,昧心圖私利,陰謀害他人,善惡終將報,到頭自分明”。銀兩數目的十個數字分別用“趙氏連城璧,由來天下傳”或者“生客多查看,斟酌而後行”等來代替。然後,數字單位“萬千百兩”用“國寶流通”四個字來代替。那麼,如果有人七月二十日在票號開了一張匯銀爲五千兩的的匯票,那麼“勿人璧寶通”就成了這張匯票的代碼。這樣對於保密信息能夠起到保密作用的同時,還爲防僞技術貢獻了力量,一舉多得。並且,密押的代碼大多比較朗朗上口,且和工作生活息息相關,容易記憶。

2、票據流通過程中的防僞措施

匯票在流通過程中的防僞,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討保交付”和“面生討保”、見票“三五日兌付”的規定、匯票掛失及匯票數量、兌付後 “匯票即焚”制度等。

古代銀票就是一張紙 古代爲何很少人造假 第5張

▲喬家大院

商家在匯款的時候如果要求匯款不被遺失,那匯票上就會蓋上“討保交付”的字樣。在取款的時候還必須取得“商保”才行,而且如果取款人面生,那就得采取“面生討保”的措施。匯票是一種基於信用而產生的匯兌行爲。票號行業內有一條管理制度,即見票“三五日兌付”,且兌付後“匯票即焚”,這也是行至今日,幾乎沒有匯票流傳下來的原因,也建立起了晉商的信譽制度。如果匯票不慎遺失,各地都有各地相關的政策保障匯票不被冒領。比如,登報聲明;通知相關票號和政府機構備案等等。這一套完整嚴密的管理制度,都從各個方面防止了匯票被作假、冒領的可能性。

總結:

通過對以上古代銀票防僞技術的探討和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法至精密”“信用最著”用這幾個字來形容古人在銀票防僞技術上的成就,不爲其過。希望我們後人也可以踩在巨人的肩膀上,走向更加燦爛輝煌的人類文明。

參考文獻:

《晉商翹楚喬致庸》

《問道晉商》

《中國大生意人》

《白銀帝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