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古代銀票也不過是一張紙 古人爲何不去造假

古代銀票也不過是一張紙 古人爲何不去造假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銀票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前言

各省銀號匯兌銀兩,盈千累萬,僅以一紙爲憑者,信也。

隨着社會不斷髮展,經濟水平越來越高,國人手中也有了餘錢。伴隨科技發展,手機也成爲人們必要的支付工具之一,大家購買商品也從付現金變成後來的手機支付,很少再有收到假幣的煩惱。以前在線上交易不流行的時候,人們通過現金支付還常容易收到假幣,吃了悶虧。那麼在還沒有發明出辨別真僞的驗鈔機的古代。銀票也不過就是一張紙,爲何沒有人想去造假呢?這是不是沒人想過做過,只要我們看看上面的字就能明白了。

古代銀票也不過是一張紙 古人爲何不去造假

古代的貨幣流轉

早些時候,普通百姓很少有機會接觸銀票,主要還是受當時的錢幣流通方式制約。那個時候百姓貨幣流轉常使用的是銅錢,身上有時候也會帶一些碎銀子,但很少有人使用銀票。銀票主要是一些上層人士使用,商人們和達官貴族們之間常會流轉大額貨幣,銀票在市面上則不常流通。

古代銀票也不過是一張紙 古人爲何不去造假 第2張

銀票最早出現於北宋年間,四川貿易往來頻繁,也隨之出現了專門的“銀票鋪戶”。真金白銀實在太過沉重,商人們通常不願攜帶大量銀元往返各地,以防有人盜取,爲了便於交易,改善帶錢不方便的情況,商人們想出辦法,有經濟實力的商人設立了一些商號,只要商人在一個商號裏把銀子存入商戶,到了另外一個地方的同樣一家商號裏,就可以根據這張憑證支取銀子。這樣來往之間就會方便許多,不再需要攜帶大量銀子,只需要帶小小的一張紙就可。

古代銀票也不過是一張紙 古人爲何不去造假 第3張

在古代,銀兩的價值比銅錢高許多,通常一兩白銀可以換一千銅錢。一千銅錢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一年的吃喝用度已經很夠了,常用的不過是幾兩碎銀,銀票對於他們來說實在是用不着,很少有人會想到去兌換銀元,更何況是銀票。通常銀票出現少則幾百兩,多則上千兩。想要兌換成銀票一定要有等價值的銀兩才行。尋常老百姓一年也掙不到這麼多錢,所以根本不需要通過銀票打交道。

古代刑法如何限制假鈔

在社會上流通的銀票常掌握在少數有錢人手中,他們有比較專業的辨認手段。如果是假票,一眼就能夠看出來,也就少有人制造假鈔了。古代刑法對於製造假鈔也十分嚴苛,比現在要厲害許多。

古代銀票也不過是一張紙 古人爲何不去造假 第4張

比如在北宋時候就貼出法律,如果是個人私造假銀票被揭發,那麼至少要處以流放4年的處罰;到了南宋時期,私造假鈔更是會被立即處決;明代時期也規定了舉報者會有重賞;到了清朝時期更是厲害,不僅造假者直接被處死,就連親戚也會被株連,留作充軍。顯然在如此嚴苛的刑罰之下,造假的人也會心裏掂量掂量,如果運氣差的話被發現,那麼不僅小命不保,親戚也要遭殃,難免有些得不償失。

銀票的制定

除了刑法嚴苛以外,古代的銀票也會有特定的製作方式。在紙張材質的選擇上十分講究。不管歷朝歷代,用於製造銀票的紙張做法材質,尋常百姓根本見不到。這種專用於造銀票的紙張,也不會在市面流通,明朝《負暄雜記》記載“又扶桑國出芨皮紙,今中國唯有桑皮紙”,紙質難做,所以普通人想要造假,連材料都不見得能找得到,更何況是在一些細節上動手腳了。

古代銀票也不過是一張紙 古人爲何不去造假 第5張

在細節上,銀票的做法也很講究,就像現在流通的現金一樣。古時候的銀票上也有特別複雜的花紋,這些花紋並不是簡單描繪,而是用特殊的染料印製而成。花紋複雜,做工精細,只有印刷者掌握印刷技法,平常人沒有知道如何印製成的。

古代銀票也不過是一張紙 古人爲何不去造假 第6張

除了印花以外,在銀票的表面,每一張上都有一行密密麻麻的小字,這些小字,尋常人用肉眼很難辨認,而古人們能把這些小字印出來,也是採用了微雕技術,由一些專門的雕刻大師雕刻而成,才印製在了銀票上,而普通人想要印製假鈔,就要找到雕刻大師,並且還需要是專門印製銀票的雕刻師,但想要從他們口中得知雕刻的字具體是什麼?以至於把他們請回家裏讓他們進行雕刻,這也是十分困難的,因爲這些雕刻大師如果被發現私造假鈔,後果十分嚴重,不僅導致家族清譽盡毀,而且還會失掉性命,甚至還會有更多株連。

結語

在古時候想要仿製銀票,這一道一道的關卡就讓人望而卻步,仿製簡直是比登天還難,沒有誰願意冒如此大風險去造假販假,這也就是爲什麼古銀票多爲真跡的原因了。

參考文獻:《銀票的發展史》

《負暄雜記》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