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蜀國爲什麼最終沒能崛起?是因爲劉備打壓人才嗎?

蜀國爲什麼最終沒能崛起?是因爲劉備打壓人才嗎?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演義》作爲中國四大名著之一,被廣爲流傳,但是這部作品終究是小說,爲了增添藝術色彩,作品中的很多內容與歷史事實不等,這很容易誤導讀者。若真的想了解三國時期的真實歷史,還應當讀《三國志》。東漢末年,朝局動盪,各地羣雄拔地而起,想要在這亂世中掙得一席之地,最終羣雄中,曹操,劉備,孫權獲得勝利,佔地爲王,建立了魏蜀吳,形成三足鼎立局面。

然而,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山難容二虎,何況三虎相爭,魏蜀吳三國不可能同時鼎立於世。不出意外,公元263年,蜀國最先被滅。關於蜀國最先被滅的理由衆人分說不一,相比較魏國和吳國,蜀國的國土面積最小,人口最少,在經濟實力上就是遠遠落後的。

此外,隨着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人的去世,蜀國國內的英才少之又少,能擔當大任的也寥寥無幾,何況君主劉禪還是個爛泥扶不上牆的人物,一個樂不思蜀,便能將國家拱手與人。

蜀國爲什麼最終沒能崛起?是因爲劉備打壓人才嗎?

但實際上,蜀國早先是有機會碾壓魏國和吳國的,但是由於劉備長期打壓蜀國最優秀的軍事人才,讓他長期坐冷板凳,所以蜀國錯過了一鎮雄風的好機會,才讓蜀國早早滅亡。

說起蜀國最優秀的軍事人才,很多人可能會說諸葛亮,畢竟草船借箭,空城計等計謀空前絕後,諸葛亮是絕對有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本事的。但這種高評價也只限於《三國演義》中,《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治戎爲長,奇謀爲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就軍事才能來看,諸葛亮的評價着實一般般了。

蜀國爲什麼最終沒能崛起?是因爲劉備打壓人才嗎? 第2張

蜀國最優秀的軍事人才當屬趙雲,因關羽失誤,導致荊州官員倒戈,關羽喪命,劉備爲此發動夷陵之戰,既是爲了項羽報仇,同時也是孤注一擲,想要奪回主動權,在暮年爲劉禪博得更好的局面。但是,在劉備發動夷陵之戰之前,趙雲曾極力勸阻。趙雲表示,曹丕剛剛即位,尚未穩定根基,若是能且先滅魏,則吳自服。

“當因衆心,早圖關中,居河、渭上流以討凶逆,關東義士必裹糧策馬以迎王師”這是趙雲對劉備說的原話,而歷史的走向也證明趙雲所說確有其事。若是劉備不意氣用事,養精蓄銳,輾轉關中,曹丕在剛即位的混亂中未必是其對手,劉備拿下關中,統一中原,光復漢室便指日可待,而劉備因小失大,將蜀國往深淵又推了一步。

趙雲的戰術策略也是高深莫測,漢中之戰,趙雲採取心裏戰略,讓兵力佔據上風的曹軍不敢上前,而趙雲轉身反殺,讓曹軍措手不及,最終漂亮的完成了以少勝多的戰役。

趙雲除了具有高瞻遠矚的謀略和見底,還具有同理心,劉備的益州,準備犒賞四軍,但趙雲表示,當地人民長久受戰亂之苦,此時實不該把農民的房屋田舍奪走犒賞將士,以傷民心。可見,趙雲高風亮節,心懷國家而不是眼前自己的一點利益,趙雲雖有超高的軍事才能,但是並沒有收到劉備父子的重用。

劉備的五虎上將(關張馬黃魏)生前就已經封侯 ,但是趙雲不但生前鮮少有獨自領兵作戰的機會,就連封侯也是死去三十年後被追封爲順平侯。劉備放着趙雲這樣的得力干將不用,放着趙雲提出的正確策略不採取,國家滅亡也是遲早的事。蜀國於公元263年被滅,這個鍋還得劉備來背。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