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人類文史 > 遼國爲什麼沒有在宋朝崛起前壓制、打擊它呢?原因何在?

遼國爲什麼沒有在宋朝崛起前壓制、打擊它呢?原因何在?

來源:歷史趣聞網    閱讀: 6.3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說起遼朝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遼朝創立於916年,彼時中原王朝剛剛進入“五代十國”的混亂時代,而當936年後晉石敬瑭主動向遼稱臣並進獻“燕雲十六州”,從而讓契丹獲得南向進軍的戰略要地之時,距離宋朝的建立仍有二十多年,換句話說,早在宋朝立國之時,契丹人的大遼已經是北方邊境上的強國。

遼國爲什麼沒有在宋朝崛起前壓制、打擊它呢?原因何在?

然而,從郭威創建後周開始重新統一中原的進程,直到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太宗趙光義回師北上,攻滅中原的最後一個割據勢力,也是遼朝的名義上的屬國、實際上的戰略同盟後漢之前,遼朝自始至終保持着一種袖手旁觀的態度,沒有積極主動的介入,去壓制、打擊這個強勢崛起的敵人,看起來似乎有些不合邏輯,那麼,原因何在呢?

非不爲也,實不能也——在上述宋朝崛起的最關鍵時間段內,遼朝內部始終被兩個生死攸關的問題所困擾,根本無暇南顧!

第一個問題是皇位繼承。

契丹人部落的首領繼承秉持的是兄終及弟的傳統,因爲遊牧民族生活方式所塑造出來的文化決定了其首領必須具有超凡的個人魅力,以此來獲得戰士們的忠誠,顯而易見,首領的兄弟們比起兒子輩、甚或孫子輩,在年齡和經驗上佔有明顯的優勢。

然而,從部落、民族到創立自己的王朝,完全是模仿、學習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來進行的,故而皇位的繼承按照傳統和禮儀的要求,則又必須從皇帝直系的子嗣中選擇。

由於上述兩種觀念在遼朝內部都有大量的擁躉,皇位繼承又不可避免的涉及到皇族、貴族和官員們的切身利益,自然而然產生激烈的碰撞,造成的直接後果是接連不斷的宮廷陰謀、叛亂。

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死後,帝位原本應該按照他身前的安排傳給長子耶律倍,但是遭到阿保機遺孀淳欽皇后的反對,最終把皇位給了耶律倍的弟弟耶律德光,是爲遼太宗,前者在皇權爭奪中失敗,不得不逃亡到後唐。

遼國爲什麼沒有在宋朝崛起前壓制、打擊它呢?原因何在? 第2張

遼太宗死後,把帝位傳給侄子耶律阮,是爲遼世宗,可是皇太后再次出面干涉,要求按照兄終及弟的原則,讓自己的第三個兒子,耶律德光的弟弟,耶律李胡繼位。結果支持前皇帝的軍隊擁立遼世宗,擊敗了李胡的軍隊,皇太后和李胡被流放。

緊接着,遼太宗的兒子和皇太后的侄子圖謀發動叛亂,陰謀敗露被處死。

遼世宗在33歲時被阿保機弟弟的兒子刺殺,叛亂者沒有獲得朝臣支持,隨即被處死,由於皇帝的兒子還沒有成年,皇位由他叔叔,遼太宗的長子繼承,是爲遼穆宗。此君殘暴不仁、嗜殺成性又嗜酒如命,最終被忍無可忍的宮廷侍衛殺死。

遼景宗即位之時,已是969年,至此,遼朝的皇位繼承混亂終於告一段落,然而,彼時宋朝已經成立了9年,非但鞏固了在中原地區的統治,而且於963年滅楚、965年滅後蜀,國勢日盛。

第二個問題,完善統治制度。

燕雲十六州的獲得與渤海國的征服,除了疆域和人口的急劇增加之外,也把如何統治數量龐大的定居農業人口(其中超過50%以上是漢民)這個難題擺在了新生的遊牧民族政權面前。

遼朝在摸索和不斷的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一個把整個國家劃分爲“南面”和“北面”的雙重管理體系,南面包括統治漢人、渤海人的南部和東部地區,北面則是主要爲契丹人、女真人、奚等部落民爲主體的北部和西部地區。

遼國爲什麼沒有在宋朝崛起前壓制、打擊它呢?原因何在? 第3張

從表面上,兩套系統是並立的,但是由於遼朝的皇帝和宮廷經常性的進行遷移,北面的部落貴族通常隨侍在側,具有與皇帝本人親近的天然優勢,自然而然握有更多更大的權力,導致的直接後果是,遼朝南部地區,即與中原王朝接壤的部分,統治的有效性非常差,而百姓對於遼朝的認同與忠誠性則更是個大問題。

當遼朝通過長時間的努力逐漸解決了皇位繼承和農業地區的治理兩個難題之後,宋朝已經在其國境之外強勢崛起,從而失去了遏制的最佳時間窗口,以至於雖然在後期的幾次交鋒中佔據了優勢,卻不得不接受長期對峙、共處的局面。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